书城科普读物影响世界的62部科学名著
18820900000039

第39章 科学普及(14)

有时,各个单细胞生物之间互相交换染色体。这种原始形式的性行为导致基因结合物的改变,而这又进一步加速进化发展。在多细胞动物方面,两个生物互相合作进行有性繁殖变得越来越重要。除了变异能单独造成变种外,不断产生带有基因——一种一些基因来自父方、一些基因来自母方的无规混合物——的幼体,也能形成变种。结果,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而新形成的那些物种能更容易地散布到新的小环境,或者使它们本身更好地适应旧的小环境,从而比从前能更有效地利用小环境。因此,作者说,其关键就是产生带有新的基因结合物的幼体。某些新的基因结合物也许很拙劣,但它们的寿命不长。那些非常有用的新的结合物能够“成功”并排除竞争。然而为了办得最成功,带有“未经改进的”基因结合物的较老的一代不应留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肯定,上了年纪的生物总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死去,有的是由于事故造成,有的是由于生命消耗殆尽所致,但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这个过程。作者说,早期几代具有预定要衰老的细胞的那些物种会更有效地促进新陈代谢。幼体就会进化得更快而且更成功。我们能看到我们周围的生物长寿所造成的不利因素。能活数千年的红杉树和刺毛松球几乎灭绝了,长寿的象几乎没有短寿的老鼠那样能适应环境;或者说,长寿龟没有寿命短的蜥蜴那样能适应环境。精彩语录

1、有的物理学家会致力于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精确的测量。或许,他打算测定在某些化学反应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的精确数量;或许,他打算度量某一种亚原子粒子在分裂成其他粒子、并释放出能量时的精确方式;或许,他打算知道大脑的微弱电势在某些药物作用下的精确变化。在这些工作中,他都可以称得上是位“实验物理学家”,科学并不保证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只有在人们获得了足够的资料之后,科学才能向人们提供一个作出回答的方案。

2、生命是怎么开始的?对于这个问题,现在还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因为当生命开始时,周围还没有人,也就没有见证人。但我们能够对这个问题进行逻辑分析。

3、但生命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奇迹,它只不过是因为各种分子沿着一条阻力最少的线索彼此结合起来而已,这一点似乎是十分肯定的,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必然会形成生命,就像铁在潮湿的空气里必然会生锈那样。在物理性质上和化学成分上与地球相似的任何其他行星,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生命——尽管不一定是有智力的生命。

4、人体内是否有某种周期性化学反应?如果是这样,生物钟应该随温度或随药物而变化,但它却不是这样。那么,它是不是与外界的一些微妙节律发生了连锁关系的某种东西,即使去掉了阳光和温度的变化,这种连锁关系依然存在呢?也许是这样。但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也还没有发现这些节律的性质。我们能看到我们周围的生物长寿所造成的不利因素。能活数千年的红杉树和刺毛松球几乎灭绝了,长寿的象几乎没有短寿的老鼠那样能适应环境;或者说,长寿龟没有寿命短的蜥蜴那样能适应环境。

《未来文明的原点》

作者:星野芳郎(日)

成书时间:1980年

推荐版本: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作者简介】

星野芳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当代知名的现代技术史和技术论专家、技术评论家。

在包括《未来文明的原点》在内的一系列书中,星野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通过分析、批判欧美各国形形色色的技术论观点,比较日本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阐述现代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提出自己对世界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独到的设想。

星野的主要作品是《未来文明的原点》。

【内容提要】

作者在该书里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垄断资本主义各国才引起了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等严重问题。由于没有很好地制定和实行防止公害的正确政策,大量排放出来的各种公害废弃物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另外,垄断资本主义各国还把本来应当由第三世界在未来去享用的大量资源疯狂地糟蹋掉了。由于绝大部分资源都掌握在第三世界各国手里,如果这样疯狂地浪费下去,垄断资本主义各国就会陷入更加严重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的危机。这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作者认为在这种环境和资源危机中,在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从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自然会产生出形形色色的现代技术论流派。法国的生态运动是其中一个流派,英国的替换技术论也是一个流派。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还产生了像西德的绿色组织这样的团体。另外,日本的居民运动和学生运动也都受到它们的影响。

这些思潮和流派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这些流派都反对原子能发电站、人造卫星、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大型钢铁公司、大型汽车制造厂和大型电子计算机等为代表的各种现代化技术体系,主张建立起另一种新的技术体系。并且希望出现以农业、手工业和中小工业为重点的社会组织。另外,他们在政治上都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希望把权力分散给地方的社会组织,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理想社会。日本和欧美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拥有的现代技术,在环境和资源方面明显地存在严重问题,就连它的应用、设计和开发思想也有许多问题。这是一个不容讳言的事实。其原因,作者认为当然是由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

作者指出,生态运动和替换技术运动对于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是不充分的。不仅如此,与其说它们是在批判资本主义,莫不如说是在反对社会主义对现代技术的吸收,所以说它们具有反社会主义的倾向。可是,自19世纪以来,首先在城市普及了煤气和自来水管道;缝纫机和自行车进入了家庭;20世纪20年代以后家庭电气化和小汽车首先进入美国社会,接着又进入欧洲和日本社会。在这些地区,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终于缓和下来,它已不再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了。

第二次大战以后,首先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造成了集中化大量生产和因公害防治设施不力而带来的严重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农业上大量投放农药又扩大了土壤的污染。环境问题已变得十分严重了。作者进一步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与自然间矛盾的激化更是有目共睹的。技术发展的主导因素已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转变为生产与自然的矛盾。因此,改变技术开发问题上的各种传统观念也就势在必行了。作者举例说,对传统的技术开发体制来说,在一个系统中维持定常状态是一切事情的大前提。越是大批量生产,越是要高速化和精密化。从输入力到输出力间的转换顺序越来越固定化,乃至必须遵守予先制定好的生产程序表来进行。而对流动性的生产对象进行流动性处理,这种体系差不多已被完全忘光了。关于科学统治下的工业化的浪费问题,作者认为资源的浪费不是在生产过程中,而是在消费生活中发生的。如果能在消费生活中完全抑制浪费而只有大批量生产的工厂,那就比较理想了。大批量生产的工厂所以竞相拼命地生产,正是由于在消费生活中存在着惊人的浪费。这就意味着,现代的大批量生产竞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果根据生产与消费的结构来深入思考,就会发现浪费是为了大量生产,浪费促进了生产。

作者认为现代技术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当然是勿庸置疑的,这除了因为它可能导致使地球遭到核战争的毁灭,还因为它可能带来前所未闻的各种新的环境污染,以及工厂企业各种的工伤及重大事故。并且,现代的科技人员对这种新的环境污染和由此引起的新公害的判定,以及在防治方法方面,常常是用所谓“科学主义”的观点来行事的。就是说,他们一方面总想采用千古不变的老办法来诊断新出现的职业病,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企图采取安装多层次的自动安全保险系统来控制各种愈演愈烈的新事故的发生。

作者认为,那些主张推进核聚变的人们总是把只要有无限的足够的能源供应就可以促使工业无限制地膨胀发展的思想,作为自己千古不变的绝对教条来信奉,所以他们才为人类描绘出关于核聚变的能源在事实上是无限的这种美丽的神话。即使将来确实建成了像他们所说的那种巨大规模全自动化的核聚变系统工程,那也必定是以现行的中央集权制做为它的建成前提和基础的。大规模的全自动化的工程体制本身就是这种中央集权制的产物。

因此,作者说,即使到将来这种核聚变的庞大工程搞成功了,那也是21世纪的事情,到那时世界的面貌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作者说:“按着我的历史观看来,那将是现在的机器文明以后的未来文明的事情了。在那时,核聚变这种庞大的工程所起的社会作用,一定同现在主张推进开发它的人们所想像的不大相同。在新的文明中,核聚变并不是像现在人们视之为万能的上帝那样一种王牌能源,也只是各种能源中的一种能源。”从这个意义上看,在战后的今天,作者说,关于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重要了。这就是说,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建立那种真诚地严格地去查验污染发生的来源和地点的专门机构,对于整个社会越来越为一件重要的事情了。

作者提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究竟算是些什么样的人物呢?他们怎样进行日常生活呢?科技部门以外的人对他们似乎是不大理解的。许多人从儿童时期就爱好科学。但实际上,在现代日本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中,从少年时期就具有科学家素质并终于成为科学家或者技术人员的,几乎不到百分之一。

关于科学家和生态学家的关系,作者提到,科学家们根据传统自然科学方法给人们制造了一个自然模式,但却不是把它当作逼近本质的一个阶段,而是把这个固定化的模式当作自然的本质,这就是错误的。生态主义者们提出问题,是钻了现代科学家及技术人员或工人们思考上的空子,如果相互之间充分地讨论,也许可以走出现代社会的误区。但是,现在两者的思考方式还相距如此遥远,很难找到共同的立场。而另一方面,许多生态主义者却认为如果那样的话,那种专业及专家不但是防碍自主管理的、而且是必须消灭的。两者之间毫无共同语言。

同时,作者认为,无论如何,科技官僚与生态主义者间的实质性一致之点,是认为科学家与人民之间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实际上,在任何国家里,教育家们都努力提高人民对科学和技术的关心。生态主义者们之所以使用“科学主义”这一词汇,其根据在于现代技术的社会作用日益增长,科技人员的活动有时竟能左右政治方向。“科学主义”正是这样一个历史时代的反映。

最后,作者还提到,现代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是在研究过程中,将如何实现同市民合作作为一个的新的课题。因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在各条战线上必须由市民参加的阶段。

精彩语录

1、在现实中,有自己坚定主张和信念的科学家是极少数。并且,他们还经常遭到来自行政和政治方面的敬而远之的冷落。另一方面,那些丧失了学术能力,投身到政界的科学家们,在政治舞台上却备受欢迎,所以对于这类科学家的言行著述,如果认为都符合科学本身的发展逻辑,那将是大错而特错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不过是用科学术语粉饰起来的某种政治逻辑的辩护士罢了。

2、一旦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占据着企业和行政机关的要职,并被某种利害关系直接所左右,就未必能再忠实于自然、人体和机器了。他们面对真实的客观的存在,有时却缺少应有的谦虚,把本来应该是弹性的科学方法变换成了僵硬的行政手段,却又声称那种手段就是“科学”。

3、至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与自然间矛盾的激化更是有目共睹的。谁都看得出,技术发展的主导因素已由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转变为生产与自然的矛盾。因此,改变技术开发问题上的各种传统观念也就势在必行了。

4、在新的文明中,核聚变并不是像现在人们视之为万能的上帝那样一种王牌能源,它只是各种能源中的一种能源。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必须清楚核聚变的时代尚未到来。

《科学、技术和环境》

作者:J.T.哈代(美)

成书时间:1984年

推荐版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年版

【作者简介】

J.T.哈代(J.T.Hardy),美国贝鲁特大学教授。前沿重大科学技术领域的进展是哈代研究的视点之一,他专门在大学中开设了关于科技发展的专题讲座,用以介绍最前沿的科学成就。

此外,哈代在科学的普及与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他在科学和技术的本质、新生物学、现代战争技术、生态学、电子时代的挑战等诸多方面都取得过突出的成绩。哈代的文章因为其语言通俗生动,知识内涵丰富,也广泛地受到了科学爱好者的喜爱。哈代的主要作品是《科学、技术和环境》。

【内容提要】

作者首先肯定了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意义,他认为科学和技术现在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我们能做但绝不可做的事情。技术也像政党和其他制度的兴起一样,是一种历史发展。但技术不仅是历史发展,而且是人类潜力和危险的新的迸发。凡是技术革新,不管其有害影响如何,都被人所采纳。人们继续在城市里使用汽车,即使并没有多少好处,反而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作者不无忧虑地说道,污染和其他环境公害成了不分国界的世界范围问题。全球污染要有全球的社会研究、控制和管理系统。无论是大气污染还是水域污染,只要在一个国家产生,就会经空气、河流、溪水或者海洋带到别的国家。只有国际控制、管理和协议,才能有效对付这种破坏。这方面正在取得一些进展,像欧洲经济共同体和联合国这些团体,正在讨论国际污染控制协议。他提出,技术发展是在工业、政府、市场和个人做出的大量复杂的决定中产生出来的。政府一级的重要政策和决定,逐渐带上科学和技术性质。政府人员负责决定是否实行空间探索、超音速运输、核聚变发电以及海面石油钻探等耗资巨大的计划,并且负责权衡可能出现的益处和有害的环境影响。不幸的是,这些政府人员往往缺乏适当的知识修养,不了解各种技术应用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