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李四光的故事
18827300000017

第17章 老勋执著精力富强

李四光辞职之后一度无事可做,心情自然不好。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力量不够,造反不成,一肚子秽气”。但他并不因此而消沉,心想“计算年龄还不算大,不如再读书10年,准备一份力量”(见李四光《追念君武先生几件小事》,载《马君武先生纪念册》,第42至45页)。

是的,素有的求知欲望又在心灵上发起呼唤。他正静静地观察,他在默默地思考,他在凝神注视着自己未来的人生命运,他在等待着属于自己的进取时机。

不错,命运总是宠爱意志坚强者的。南京临时政府解体时。有些曾在总统府工作的革命青年不愿到北京袁世凯那里去做官,恳请孙中山先生设法派遣他们出国留学。孙中山先生支持他们的愿望,随即致电北京当局,认为这些青年“有功国民,向学甚诚,未便淹没”,要求当局用公费保送他们到国外求学,同时开列,名单,希望以特禀全数派遣。袁世凯对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党人向来恨之入骨,但奈于前总统的旨令性推荐又不好回绝,只得照办,将列为特禀的25名革命青年分别派往英、美、德、法和日本等国留学深造。

李四光与曾在湖北军政府任职的许多年轻革命党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异常振奋,觉得这是摆脱袁世凯政权的大好机遇。于是,大家便向黎元洪提出留学申请。黎元洪与袁世凯一样也向来怀恨革命党人,他们手段是分而治之。即威胁太大者杀掉,可拉过来者收买,难杀难拉者送走。他一向把李四光视为无可奈何的政治障碍,巴不得尽快将其送走。为此,不惜玩弄两面三刀的伎俩,表面上“温语慰留”,暗地里马上以“李四光……等22员,劳勋卓著,精力富强,资送西洋俾宏造就”为由呈报袁世凯,希望能够立即批准。袁世凯见到呈文心中不悦。他本来对孙中山先生批准的革命党人出国留学就属于勉强应诺,为防止类似情况继续出现曾下一道严令:“有功民国人员请派出洋留学,应以前临时大总统批准有案者为限,其余碍难照办。”现在,看到黎元洪的呈报本想按原令拒绝,但又觉得湖北是孙中山先生所称的“革命首义之区”,倘若不准李四光等人出国则对自己打着“拥抱共和”的旗号十分不利,权衡利弊只好答应,而在批文之上附加一句:“不得据以为例”,意思是说仅此一举,下不为例。不过,李四光和自己的同志们毕竟抓住了有利时机,运用心理战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913年7月,李四光获得当局的通告,派往英国留学,同去者还有一位湖北军政府的秘书,名叫王世杰。出国前,李四光赶回黄冈与亲人告别,并把自己节衣缩食的积蓄交给敬爱的父母,用以资助弟弟和妹妹们坚持上学读书。此后,又在亲人送行中奔赴上海,再一次登上远洋的客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