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李四光的故事
18827300000019

第19章 刻苦攻读荣获硕士

李四光转入伯明翰大学地质系学习期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是主要参战国之一,其原有的日常生产工业大都转为军事生产,物价随之上涨,生活用品日益短缺。食品困难,取暖煤炭匮乏,民用电源常被关闭,导致市场萧条,生活窘迫,许多中国留学生由于不堪忍受而纷纷停学回国。李四光则凭着素有的吃苦耐劳精神坚持学习。这时,英国许多高等学校因为收入骤然减少而又靠增收学生的费用维持日常教学。尽管中国当局也曾同意为所在留学生每人每月增发20英镑的学费,但也不足以解决留学者的困难。为此。李四光就利用假期上矿山当临时工赚钱补贴自己的生活开销,可谓等同于半工半读。

然而,令他欣慰的是,在这里遇到了使他感到亲切温暖而又饱有学识的几位著名教授。其中尤以指导救师鲍尔顿先生令他终身难忘。鲍尔顿是英国颇有权威的地质学家,喜欢李四光的淳朴人格、聪颖才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所以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学生倍加关怀。此外,还有威尔士教授也都喜欢并尊重李四光,不遗余力地指导学业,都使李四光受益良多。他知道,在近代地质学的启蒙运动中,英国一直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因而虽然生活艰苦也不能丝毫放松这个大好的学习机会。有耕耘则必有收获,1917年7月,他顺利毕业,取得学士学位。

志向高远的李四光并未因此而满足,他还要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祖国的地质状况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运用到产业开发的实践中。就在他通过学士考试之后的这年暑期,他尽其所能地查阅大量的地质资料,编写出一幅中国若干地区的地质情况及其路线踏勘图表,并且呈送鲍尔顿教授指正。鲍尔顿教授认真审阅之后感到特别兴奋,认为李四光是个极有前途的中国青年和未来的地质学家。因此他对李四光所做的一切都给予热情地帮助与指导。鲍永顿教授首先肯定李四光的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接着建议他既要总结前人的业绩,说明今天自己的认识程度;还要进一步提出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找到学术上的突破点。鲍尔顿教授的这番话给予李四光很大启示,同时鼓舞了他的治学信心。于是,他便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广泛收集当时能够查阅到的一切有关中国地质的文献资料,研读世界各国著名地质学家的学术见解和我国前辈地质学家丁文江及翁文灏先生的著述,经过比较研究与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评价和见解,并以《中国之地质》命题,撰写一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和论证严密的学术论文,于1918年5月正式提交伯明翰大学。

《中国之地质》是李四光从事地质科学专业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也是他成为地质大师的人生起点。全文共分3个部分——地形、地质概况、经济地质。其中以第2部分里的“地层”一章最为引人注目,因内容最为丰富而占整篇论文的二分之一篇幅。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论述每个时代的地层状况之后,都附有详细的化石图表,而且详细注明每种化石出现的具体层位及地点,从而呈现着中华大地960万平方公里的地质概貌。因为这篇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所以引起伯明翰大学的重视。当年6月即组织公开的论文答辩,又因答辩的顺利通过而授予李四光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硕士学位。也就是说,李四光由1917年7月获得学士学位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又获硕士学位,足见其学业长进之惊人!须知,这其中又饱含着多少奋发拼搏的辛勤汗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