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一位著名银行家的经历应该对我们识才有所认识。他早年工作极不顺利,好几次都没有应聘成功,当他带着一颗受伤的心走进一家银行,不幸的是,他又被拒绝。默默地,他走向了大厅的出口,不经意间,他发现地上有一枚闪亮的图钉,就蹲下身去把他拾了起来。这时银行的董事长恰巧从这儿经过,看到了这细小而又平常的一幕,但董事长却别具慧眼,认为这种人正是银行所需的,任用他的话一定会把银行的事办好。第二天,他就接到了银行的聘任书。此后,他努力工作,并把银行管理得井井有条,董事长死后由他接任,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银行大王。这位银行大王的产生得益于那位董事长慧眼识人。如果董事长稍微粗心一点,或者是虽然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却没有思考一番,那么这粒闪亮的“金子”还会继续埋在沙堆里。用人是领导成功的关键,而用人之前提是要识人。领导者能以小识人,可见其与众不同。
工作表现是心理状态的直接体现
作为领导,也许你眼中的下属仍旧都和往日一样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工作起来也格外地投入。但你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表面现象,也许其中有人正在努力保持自己的笑容,但他们并不是以最佳状态进行工作。如果你能经过仔细观察,对处于生命状态低谷的下属给予理解和爱护,那么对方今后会以十二分努力来回报。
许多生命科学家都对人的机理状态进行研究,认为人的精神状态周期大多是一个月。这就是说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情绪非常糟,即使没有纷繁复杂的工作来打扰。你要仔细对待一个月的这几天。
有效的管理的关键是应该根据下属不同的状态,被称为员工准备度,及时地确定或改变自己的管理风格,来适应下属的状态。
下属的状态取决于其在某一特定工作或活动上的知识、技能与经验,能否支持其干好某项工作,表现为下属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任的能力与意愿,它包括能力准备度和意愿准备度。
1.不能/不愿意或不能/无把握。
如果下属在工作时表现为毫无相关知识与技能,而且没有兴趣学习。在现实中,他们原本是很称职的员工,但因为变化,使得他们与组织格格不入,变得消极,或缺乏信心。管理者在这一阶段应采取“指令式的管理风格”,通过命令和严格的监督来引导并指示下属。
2.不能/但愿意或不能/有信心。
如果下属的技能仍不能达到要求,但因为已经有了第一阶段的工作经历,具备了一定的自信,有信心和渴望学习,或者想学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
管理者在这一阶段应采取“教练式的管理风格”,指导、支持和激励下属尽快地提高技能与知识。
3.有能力/不愿意或有能力/无把握。
在管理者的指导帮助下,下属的技能与知识已足以完成工作,但如果他们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有可能在自信上再次出现问题,不愿意或者因为某种原因而缺乏内在驱动力。
管理者在这一阶段应采取“团队式的管理风格”,来激励下属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
4.有能力/愿意或有能力/有信心
下属在管理者的激励、指导和开发下,一步步走向成熟,在能力和意愿方面都能够适应工作。
管理者在这一阶段应采取“授权式的管理风格”,将工作交给下属,管理者只需做监控和考察的工作。
在不同的阶段,下属的状态是不同的,即使是在相同的阶段,下属因不同的工作,其状态也是不同的。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当你面对下属时,你要了解他们,管理他们,与他们一起成功。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要学会转身,准确地把握下属的状态,及时地确定与改变自己的管理风格。
技巧21知人知面到知心:
从言谈举止识别人才的技巧
知人言行而后识人是管理者识人的一个重要手段。
男人们爱说女人的美丽动人之处常在不经意的一瞥之中,这话不无道理。如果借用到识人上,就可以说一个人的才能志向往往在不加留心的细节之中就能流露出来。一个人的才能志向往往反映在不加留心的细节之中。
清朝的曾国藩具有异乎寻常的识人术,尤擅长于通过人的身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品质、性格、情绪、经历,并对其前途做出准确的预言。
某天,有新来的三位幕僚来拜见曾国藩,见面寒暄之后退出大帐。有人问曾国藩对此三人的看法。
曾国藩说:“第一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乃一小心谨慎之人,是适于做文书工作的。第二人,能言善辩,目光灵动,但说话时左顾右盼,神色不端,乃属机巧狡诈之辈,不可重用。唯有这第三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气,乃一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将的风度,其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只是性格过于刚直,有偏激暴躁的倾向,如不注意,可能会在战场上遭到不测的命运。”这第三者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罗泽南,后来他果然在一次战斗中中弹而亡。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有人向幕府推荐了陈兰彬、刘锡鸿两人。他们都颇富文采,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并负盛名。接见后,曾国藩对陈,刘二人作了评价:“刘生满腔不平之气,恐不保令终。陈生沉实一点,官可至三四名,但不会有大作为。”
不久,刘锡鸿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西洋,两人意见不和,常常闹出笑话。刘写信给清政府,说郭嵩焘带妾出国,与外国人往来密切,“辱国实甚”。郭嵩焘也写信说刘锡鸿偷了外国人的手表。当时主政的是李鸿章,倾向于郭嵩焘,将刘撤回,以后不再设副使。刘对此十分怨恨,上疏列举李鸿章有十大可杀之罪。当时清政府倚重李鸿章办外交,上疏留中不发。刘锡鸿气愤难平,常常出语不逊,同乡皆敬而远之。刘锡鸿设席请客,无一人赴宴,不久他忧郁而卒。
陈兰彬于同治八年(1869年)经许振炜推荐,进入曾国藩幕府,并出使各国。其为人不肯随俗浮沉,志端而气不勇,终无大建树。
因此,在企业用人中,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从下属的言行举止间识别一个人的才干和品行。
技巧22从数量到质量:人员筛选的技巧
人员的筛选是领导用人艺术的中心环节。
领导者要做到合理使用和安排下属,需要掌握下列基本的用人原则。
有数量才有质量
领导者不要以为随便招一批员工到自己帐下,便具备了纳才中“有数量”的条件了。纳才时要求有数量是指领导者在招聘人才时,眼光不能太狭隘。打个比方,如今的彩电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其中隐含的是人才的竞争。单纯就彩电设计、生产技术而言,许多专家凭自己一人之力就完全掌握了,可为什么而今的长虹、康佳、创维等名牌彩电生产厂家都四处招纳专家、学者,成立一个庞大的技术研究会呢?这不是浪费吗?
当然不是!要知道,电子技术日新月异,仅仅凭一两个专家的力量远远应付不了变幻莫测的局势,今天还是先进产品,明天就可能落后了。因此,只有聚集大量人才,共同研究,才能把握千变万化的市场,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长虹、康佳、创维等集团不惜花巨资养着自己的技术研究会,而且还继续自己“以人为本”的策略,招聘天下有才之士,绝不是虚张声势,这正体现了这些企业领导的睿智。他们真正理解了“有数量才有质量”的精髓,所以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傲视天下。
面试筛选
单位最经常使用的选拔工具是面试。主要是根据测试结果以及申请表格等资料加以归纳和整理,并且根据面试中所得的印象,去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单位工作的要求。面试对于单位十分重要,主要是因为:第一,面试时,主考官直接面对申请人,可以对申请人做出判断并可以随时解决各种疑问,而申请表和测试无法做到这一点。第二,面试可以使主考官有机会判断和评估申请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是否热忱等性格特质。
为了使面试顺利进行,主考官必须掌握如下所示的一些技巧:
1.发问的技巧
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面试气氛,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于申请人的某一方面状况或素质有所了解,主考管必须掌握一定的发问技巧,恰当地发问。
2.听的技巧
这是主考官必须掌握的技巧,以便能够在申请人谈话时,获得所需信息。
3.学会观察
对于申请人,主考官应留心观察,以便掌握一些有关申请人的信息。因为一个人的体态在无意间暴露他的心态。例如不敢抬头仰视对方的人,很可能怀有自卑感,不断地晃腿或抖腿表明此人焦虑等。
电话筛选
电话筛选人员是人事部门用来决定该申请人是否参与面试的第一步。通过电话可以迅速获得充足的信息,并能了解申请人员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电话筛选还须谨慎运用。因为如果电话筛选不成功,申请者可能会认为招聘者未免过于草率,仅凭一次电话筛选不能得到足够的机会来展示学历资料及才能。
在进行电话筛选之前,应该为申请者有可能的回复做充足的准备,以便能够高效运用这种工作方式。
还应该准备一系列问题,以便能在电话的问答中获得足够的信息。
例如,招聘一名销售职员。
你好,这里是×××单位。我们正在寻求一位销售职员,如果你有时间交谈的话,我将问你一些问题。
·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你有经验吗?
·你一分钟能够打多少字?
·你所期望的薪水是多少?
·你可以用来工作的天数和小时数是多少?
上面是全部的问题。谢谢你对我单位的青睐。请问你的电话号码和邮政地址是什么,我们将很快通知你有关申请此职位的情况。
一旦发现申请者的条件符合要求,就可以邀请申请人来填写一份申请书(如果还没有填写的话)。
简历筛选
个人简历和自荐信是找工作的第一份材料。因此,求职者最愿意在个人简历和自荐信上下工夫。即便如此,还惟恐自己准备的材料拿不出手,求行家里手来加工润色。现在有人专门设计个人简历和自荐信样本,求职者只要改动几个字就可以了。于是乎,招聘人收到的个人简历和自荐信几乎千篇一律,有的甚至连样本上的地址、电话号码也不改。招聘人头痛之余,不得不来一番去伪存真。
如果你要求申请人将简历转到单位,那么你就需要通过筛选这些简历来挑选候选人。通常,简历方式仅应用于领导和需要技能的岗位。但如果你要求对任何岗位都应该有一个历史情况的说明,你可以拟定一些标准来评价你的候选人。
在评价一份简历时,没有惟一的标准。因为这些简历存在许多不同点。你可能接到一些传统的简历,它们包括录用日期、职位、单位名称和地点以及对每一种工作的描述;你也可能接到一些职能类型的简历,上面将候选人所具备经验中的特殊部分进行了分类。这些经验一般按业务功能进行分类,如营销、销售或领导,并将所有申请人的能力置于一个主题之下。它提供了从一个方面迅速了解申请人能力的方式。
你可以根据简历风格的传统或创新,来挑选你所需要的传统人才或创新型人才。所以不能单纯地依附于简历筛选,因为简历作为一种推销自己的方式,多少带有点水分。
一旦你已筛选掉那些不能通过外表测试的简历而对剩下的简历持一种怀疑态度时,你可以应用下一节介绍的方法。这些方法是用来评价申请书的,但是同样的标准也可以适用于每一份简历。
申请表筛选
查阅申请表是最为传统而实用的一种筛选方法,也是获得个人信息的最主要的一种方法。不同的单位在招聘中使用的申请表的项目是不同的。但在通常情况下,在申请表中,单位总是希望获得申请者自己提供过去的许多信息,包括教育背景、就业经历、工作偏好等个人资料。
对于大多数单位,申请表实际上是最初的筛选工具。为了更充分地利用申请表,单位往往会在申请表上尽量多地增加填写栏目。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在申请表中出现的栏目都应该是与职位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