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平易近人,宽恕别人,华盛顿还有其他品行为他赢得了无数的尊重:他目光远大、心地光明、坚定果断而又谦逊质朴。他一生的行事为人,处处让人体会到他的真诚和执著。他功勋卓著却不贪恋权力,即使在处于权力巅峰、统率千军万马时,他也从来没有自我膨胀,没有任何狂妄的野心。他作风平和,踏实认真,讲话不多,但他的每一次讲话都发自内心,真挚感人,能字字句句打动人的心坎。告别政坛之后,他毅然临危受命,再度应召为国服务,却断然拒绝了总统提名,他的每一次选择都证实了他纯洁无私的人格。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他肩负起组建联邦政府机构的责任。他心胸宽广,把美国第一流的人物都纳入联邦政府。为了确立联邦政府的威信,他力求从人的才能和品德来判断选择人才。他对各部官员的选择有两个条件:第一要受到人民的欢迎和爱戴,第二要对人民有影响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对政府内阁中的党派之争,他总是冷静地用超人的智慧加以调解。对待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的论争,他希望能不带偏见地将对美国有利的观点集中起来。他不想压制别人的意见。他对别人过人的才干,毫无卑劣的嫉妒之心,他把当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团结在自己周围,使之造福国家。他主张为人处世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
他虽然大权在握,却始终听从良知的召唤,谨慎地使用权力。后人可以从他身上看到,原来政治家还能够是这样一种形象。也正是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世人,政治和道德可以良性地结合到什么程度。华盛顿犹如一座政治人格的灯塔,时刻提醒着拥有或想拥有权力的人,不要在权力的迷宫里晕头转向。
正是他的这种伟大品格,使他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爱戴。所以在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才决定授予他相当独断的军事指挥权,最终帮助美国获取了独立。而在联邦政府成立期间,他被一致推选为第一任总统。在宪政陷入争吵的时候,也正是凭借他的伟大人格,才有效地协调了各派的利益,把各种不同派别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他的伟大品格促成了他的丰功伟绩。
1799年12月,华盛顿开玩笑说他可能看不到新世纪了。不幸这次他言中了。12月14日,他在与世长辞前要求:“不要让我死后不到3天就进入坟墓”。1799年12月14日——这是美国人民至今都没有忘记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晚上10时许,他们的开国元勋、民族英雄——乔治·华盛顿与世长辞了。
据说,罗马皇帝威斯巴西安临终前曾这样自言自语:“唉!我想我要变成上帝了。”倘若这句话出自弗农山庄病榻上的华盛顿之口,那历史该是多么的相似啊!因为,在他死后的近200年间,描述赞美他的诗文,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在这无数的诗文中,华盛顿,这位一生谦逊的人物,被逐渐地推上神位,全身照耀着美丽的、令人难以企及的光芒,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如美国首都那座高达555英尺高的方尖形纪念碑直刺苍穹,使人难以望其项背。
C.P.森姆纳在他写的《华盛顿颂词》中这样写道:
弗农山荫,
将永远是后人敬仰之所;
波托马克河畔呵,
也将永远变为后人的朝圣之地。
历史的发展,不正像他诗中所言的那样吗?
华盛顿去世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哀痛。昔日的敌人英国也为他的逝世鸣礼炮20响志哀。伟人倒下了,逝去了。但是他毕生奋斗、培植、呵护建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却稳固长存。他那无与伦比的军人勇气,政治家的风范,至高的荣誉感和人格魅力将永放光彩,伟人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世界。华盛顿在他身后留给他的国家和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毫无瑕疵的生活楷模:伟大、诚实、纯洁和高尚的品格,这是所有后来人形成自己的品格时效仿的榜样。他是美国真正的力量源泉,通过他自己在生活的榜样作用和自己所遗赠的品格,他支撑和鼓舞了自己的国家,强化和巩固了自己的国家,使它更为高贵,使它闪烁出绚丽的光辉。
技巧5知人难,自知更难:
领导者要善于自处
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夸夸其谈,自我炫耀;在会议上或到下属中去时,总是自己先说一大通,把别人想说的话都堵回去;这都是领导者缺乏自知之明的典型表现。
领导者善于自处也是甚为要紧的事。古语云,贵不能骄,富不能侈。随着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有些人就会不知不觉地放松要求,骄傲自满,奢侈铺张起来。因此,领导者一定要能把握住自己,要能正确地对待名利、地位等问题,也就是说要善于自处。
善于自处的前提,是有自知之明。
知人难,知己更难。古人说,人的眼睛能看清楚远处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很不容易,因为自己看自己,难免带有主观的成分、感情的色彩。就像有些家长看不见自己子女的缺点或毛病一样,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不够,而是因为被溺爱之情蒙住了双眼,迷住了心窍。从实践中来看,在就任之初,位子尚未坐稳时,领导者通常比较谨慎,能恰当地估计自己。但当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绩,受到表扬、赞扬时,有些人往往就不冷静,容易飘飘然起来。一些领导者因此会变得不谨慎,周围的人都能感觉到。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知彼,不知己,虽称得上是智者,但还算不得是明白人。领导者不但要尽可能地了解他人,更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具体说来,就是要客观地、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恰当地评价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实事求是地决定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和不能做的、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地估计自己的德才水平,都会对自身和领导工作产生消极影响。有的领导者认为,不要高估自己的形象,不要高估自己的成绩。但也不要低估自己的价值,低估自己的潜力。这样想,这样做,才较为有利。
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夸夸其谈,自我炫耀;在会议上或到下属中去时,总是自己先说一大通,把别人想说的话都堵回去;这都是领导者缺乏自知之明的典型表现。
领导者要做到具有自知之明和善于自处,必须乐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省是察看、检查的意思。自省即是自身的反省,这既是自身修养完善的手段,也是通过修养而达到的一种习惯美德。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毛泽东说:“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季米特洛夫也说过:“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采取措施。”
乐于自省的人是在工作、生活中深思熟虑的人,乐于自省是自觉性的表现。能这样做,便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其进步必然快。古人云:“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一个人只要多做自我反省,任何事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借鉴,作为自己行为标准的药石之言。自省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是对自己的思想活动、言行表现等进行反省,冷静地分析对错得失,明确努力的方向。很多领导者都有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如每天下班后、就寝前“过过电影”,坚持写日记、周记等。有一位老教育家说过:“日记虽小事,然作时多在深夜,追省一日所为,有益于防患未然,悬崖勒马皆在此时。若日日无间断,虽无意自省已尽自省之功矣。”
二是从自己的工作对象即周围人和事的反映中,来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形象。心理学家柯里说:“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等都是自我认识的参照点,有心人在下属中随时会捕捉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警醒。这是在下属中照镜子,从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当下属中赞誉之声鹊起时,要会“正面文章反面看”,及时地“返朴归真”,从中找出差距。当下属中有怨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分析,怨言中有民情可察、有民意可知,有时往往是不满情绪的表现。尤其在不足和不良倾向方面,领导者要能做到见微而知著。
三是通过与别人比较来对照、检查自己。孔子所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这个意思。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只有把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位置以及长处和短处。有比较才有鉴别,没有其他人作为参照,就不能有效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要经历一个比较过程的,自省更要能自觉地放开眼界,特别注意向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模范人物学习,因为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更为集中,学习起来目标也更明确。领导者要做学先进、赶先进的带头人。
技巧6处乱不惊方显大家风范:
情绪管理的技巧
自控是抑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动。自控的反面是失控,如感情冲动、表情异常、言行出格,以及平时人们所说的魂不守舍等。
自控不等于凡事都无动于衷,人正常的喜怒哀乐的反映都是理所当然的。领导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对于被领导者的情感、行为能够产生较强的导向作用,这也是一种感染力和驱动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喜怒哀乐要围绕和服从于组织目标,并且适度,即程度相当,不因此而丧失理性。
良好的自控能力是领导者重要的意志品质,也是衡量领导者的涵养气度的尺度。领导者的自控能力包括很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