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论语》
18971100000020

第20章 成功的启示(3)

有一天,一辆豪华的宝马轿车停在酒店门口,车主人吩咐一声:“把车洗洗。”迈克尔那时刚刚中学毕业,还没有见过世面,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车子,不免有几分惊喜。他边洗边欣赏这辆车,擦完后,忍不住拉开车门,想上去享受一番。这时,正巧领班走了出来,“你在干什么?穷光蛋!”领班训斥道,“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你这种人一辈子也不配坐宝马!”

受辱的迈克尔从此发誓:“这一辈子我不但要坐上宝马,还要拥有自己的宝马”他的决心是如此强烈,以至这成了他人生的奋斗目标。

许多年以后,当他事业有成时,果然买了一部宝马!如果迈克尔也像领班一样认定自己的命运,那么,也许今天他还在替人擦车、搬行李,最多做一个领班。

在现实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或因受宿命论的影响,凡事听天由命;或因性格懦弱,习惯依赖他人;或因责任心太差,不敢承担责任;或因惰性太强,好逸恶劳;或因缺乏理想,混日子为生……总之,他们给自己定低调子,遇事逃避,不敢为人之先,不敢转变思路,而被一种消极心态所支配,不求进取。

从他们这一类人的故事中,我们司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造化有时会把它的宠儿放在下等人中间,让他们操着卑微的职业,使他们远离金钱、权力和荣誉,可是在某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领域中却让他们脱颖而出。

有两个有着特殊背景的人都有着亚洲血统,后来都被来自欧洲的外交官家庭所收养。两个人都上过世界有名的学校。他们两个人都40出头,但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一位已是成功商人;另一个是学校教师,收入低,一直觉得自己很失败。

有一天他们都去参加一个聚会,晚餐在烛光的映照中开场了,不久话题进入了在国外的生活。因为在座的几个人都有过周游世界的经历,所以他们开始谈论在异国他乡的趣闻轶事。随着话题的一步步展开,那位学校教师开始越来越多地讲述自己的不幸:他是一个如何可怜的孤儿,又如何被欧洲来的父母领养到遥远的瑞士,他觉得自己是如何的孤独。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表现出同情。随着他的怨气越来越重,那位商人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终于忍不住在他面前把手一挥,制止了他的叙述:“够了!你说完了没有?!你一直在讲自己有多么不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养父母当初在成百上千个孤儿中挑了别人,那你又会怎样?”学校教师直视着商人说:“你不知道,我不开心的根源在于……”然后接着描述他所遭遇的不公正待遇。

最终,商人朋友说:“我不敢相信你还在这么想!我记得自己25岁的时候无法忍受周围的世界,我恨周围的每一件事,我恨周围的每一个人,好像所有的人都在和我作对似的。我很伤心无奈,也很沮丧。

我那时的想法和你现在的想法一样,我们都有足够的理由抱怨。”他越说越激动。“我劝你不要再这样对待自己了!想一想你有多幸运,你不必像真正的孤儿那样度过悲惨的一生,实际上你接受7非常好的教育。你负有帮助别人脱离贫困漩涡的责任,而不是找一堆自怨自艾的借口把自己困起来。在我摆脱了顾影自怜,同时意识到自己究竟有多幸运之后,我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那位教师深受震动。这是第一次有人否定他的想法,打断了他的凄苦回忆,而这一切回忆曾是多么容易引起他人的同情。

商人朋友很清楚地说明了他二人在同样的环境下历经挣扎,而不同的是他通过清醒的自我选择,让自己看到了有利的方面,而不是不利的阴影,“凡墙都是门”,即使你面前的墙将你封堵得密不透风,你也依然可以把它视作你的一种出路。

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什么,就会是什么。一个人心里怎样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心理蓝图”或一幅自画像,有人称它为“自我心像”。自我心像有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它的运作结果。如果你的心像想的是做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的自我。同时,还会经常收听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信息,这样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你。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设想的那样,你怎样想象,怎样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

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就不能共同谋划。”

【评注】

朱子曰:不同,如善恶邪正之异。

“道不同不相为谋”即没有相同的看法和奋斗目标,就没必要与他共事,否则,就会出现一些无法想象的结果。

没有谁愿意跟与自己“合不来”的人共同处事。一人一个想法,一人一种意向,勉强在一起得到的不是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是分散力和离心力,哪还能办成什么事呢?

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既然观念不同,就不妨各行其是,没必要非纠缠在一起。这就是孔子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则。

每件事情都是在双方情投意合之下做成的。双方无法达成协议,不能同甘共苦,自然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有3个能力强的年轻人合巨资创办了一家高科技公司,并且分别.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职务。开始,人们以为这家公司一定能创造辉煌的业绩,但几年后,这家公司不但未能创造辉煌的业绩,反而连年亏损,员工一天比一天少,究其原因,还是在3位创始人身上出现了问题,他们谁都想说了算,可谁说了都不算。最后,一件事也没做成功,管理层内耗导致公司效益严重亏损。

这家公司隶属于一个企业集团,总部发现这一现实后,连夜召开董事会研究对策,最后决定,让这家公司的总经理退股,撤掉他的总经理职位,改到别家公司投资。旁观者都认为,这家公司算是“歇菜”

了,谁还扛得住亏损之后又来个撤资的打击呢?然而,事实令人不得不佩服,在留下来的董事长和副总经理的戮力合作下,居然发挥出公司最大的生产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公司生产和销售总额较从前翻了两番,几年来的亏损不仅得到弥补,还创造了高新的利润。而另一位改投别家企业的总经理自担任董事长后,也充分发挥出本身的实力,表现出卓越的经营才能,创造了骄人的业绩。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自然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习惯上,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智慧,抵不上多数人的主意,因而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俗语诞生。但我们要承认,每个人有个性、有头脑,相互之间如果无法在意见、决策上达到一致,合起来的力量就会分散,甚至抵消。

一加一得二,是再简单不过的算术题,可放在合作上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在事业上几个人共同协作,一加一能得三,得四:但如果互相牵制,一加一可能得零,得负一。

“道不同不相为谋”,否则会使双方产生恩怨。有鉴于此,同时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选择与人相处时千万想到,不要“合不来”硬往一块凑。这样谁都看对方别扭,怎么都不顺眼。结果只能多结“恩怨”,哪能互相合作赢取成功呢?

美国安利公司董事会主席史提夫,温安洛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操作之始,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非常重要。“有时两个人管理一个企业,要比一个人管理更加好。你有交流、讨论的机会,能听到不同的意见。”

同样,对于在职场上寻求岗位的人或者对于处于创业之始的人来说,选择一个合作的好伙伴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联想的一个重要战略是拓展新兴市场,在这方面联想有丰富的经验,合作伙伴至关重要。”

以人为本

厩焚。子还朝,同:“伤人乎?”

【原文】

厩焚。子还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第十》)

【今译】

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来后说:“伤到人了没有?”没有问马的情况。

【评注】

朱子曰:非不爱马,然恐伤人之意多,故未暇问。盖贵人贱畜,理当如此。

春秋时代,从国君到士族都有养马爱马的癖好。孔子也不例外。

他家的马棚失火,他退朝后得知此事,不是关心马的情况怎样,而是问伤人没有,可见孔子是把人看为最重要的,视人的生命为第一位。

要知道,孔子时代,还是处于奴隶社会,那个时代,视人命如草芥,而孔子问人不问马,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萌芽,也正是孔子的伟大之处.,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也有类似的行为。楚庄王有一匹心爱的宝马得了肥胖症死了。庄王命令文武大臣为马披麻戴孝,并用棺椁盛殓,依安葬大夫的礼制来安葬这匹马。大臣们哭笑不得。有许多大臣上谏劝庄王不要做出这等荒唐的事来,庄王生气地下命令说,再有为死马上谏的人一律处以斩刑,庄王的决心可想而知。这时有个叫优孟的人出现了,他在宫廷上号啕大哭起来。他建议庄王用人君之礼厚葬宝马。庄王笑着问他的话做何解释。优孟说:“请大王用雕花的美玉做棺材,用漂亮而耐朽的樟木做外椁,枫、豫、樟等各色上好材料做题凑,派兵士挖掘墓穴,老弱背土把坟修;齐国、赵国陪祭在前,韩国、魏国守卫在后;给宝马盖祠堂,用太守来祭礼,再拔万户城邑供奉享受。这才是上上之策。”楚庄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决定确实荒唐,于是询问该怎么安葬宝马。优孟说:“请大王用对待六畜的礼制安葬这匹宝马。堆个土灶当作椁,用个铜锅当作棺,佐料用姜枣,调味用木兰,祭品是粳稻,衣着是火光,人的肚子是它的归宿。”楚王哈哈大笑,说:“一切依卿之言,这匹马就交给与御厨去办,以免贻笑天下。”

孔子“问人不问马”到孟子那里被弘扬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治国思想。继而,一些带兵打仗的军官将领、治国平天下的英雄豪杰,都明白了尊重人才、以人为本、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唐太宗李世民,在开创大唐帝国的事业中,团结、任用了许多人才。西周时代,代行天子大权的周公,权势极大,但他求贤若渴,只要有人才求见,他立即接见,哪怕正在洗头,正在吃饭,也要握住头发,把嘴里的饭吐出来,去接见来人,生怕怠慢了人才。

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曹操尊重人才是很著名的。在曹操的事业中正是采取了大胆启用降将之才,借他山之石以攻玉的博大襟怀的大人才观的战术,使他在任何困境和厄运中能化险为夷。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除了尊重许攸外,曹操重视魏仲也让人刮目相看。曹操最初推举魏仲为孝廉,魏仲后来却参加了叛乱,曹操把他俘获后,因重其才又委之以河内太守,致使魏仲感恩戴德,在以后管理整个河北军政大事中立下功劳。官渡之战中,曹操俘获了袁绍许多部下,曹操不仅不杀他们,还极力收揽、拉拢,甚至为他们开脱或隐藏罪过,尽量安抚。曹操和袁绍相比,二人都有在天下纷扰、意欲独霸一方的相似的背景,袁绍一败涂地,曹操却赢得人心而告成大功,为魏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打破思维定势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第七》)

【今译】

孔子说:“不刺激便不能启发,不疑虑便没有发现。指出桌子一个角,不知道还有另外三个角,我也就不再说了。”

【评注】

朱子曰: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义。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能坚固;待其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

思维是人类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就像我们的眼、耳、鼻、舌一样。但我们应该承认,对于每个人来讲,思维存在差异。就像高山与河流,虽然同处于大自然的怀抱,但它们的高低形态各不相同。

精神范畴内的思维活动,应该是无拘无束的,是灵巧和飘逸的。

它可以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也可似山涧瀑布,一泻千丈;它可如醉汉弄拳,看似全无章法而实则是大智若愚;更可以凭直觉一眼洞穿内里……真可谓思维“无定法”。

会思考的人大多有总结归纳的习惯,会“举一反三”。想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就要学会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用起来才不会断章取义。

学会用逻辑的方法来思考和判断问题也非常重要。如果仅凭感觉而不经过严格的、科学的推理,我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

我们也应当随时提醒自己,每一个问题都有很多可能的答案,不要总是简单地认为非此即彼、非对即错。举例来说,有的企业在面试应聘者的时候,就总会问应聘者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请评价您刚才使用的电梯的人机界面。请估计北京共有多少加油站?

许多人以为这些都是智力题。这些问题的真正目的是测试应聘者创新思考的能力。这些问题可能有很多答案。

之所以问这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就是想测试一个人的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如果一个应聘者说出好几种答案,那更加证明他是一个思想活跃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回答没有道理,或者答不上来,或者回答后一口咬定只有一个答案,就算他有优秀的成绩,我们也会怀疑:他是不是一个只会考试和背书、但思路却比较狭窄的人?

有时候,只要能跳出某个既定的框框,善于从不同角度、用发散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就能获得意外的惊喜。

今天的人早已习惯了电脑键盘上字母的排列方式,虽然也觉得既难记忆又不顺手,但还是认为那是理所当然,当你深究其形成过程后,就会发现它的排序并不是最合理的。那为什么会如此呢?

原来,在19世纪70年代,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打字机的字键在击打后弹回速度较慢,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很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小心地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肖尔斯公司作为当时最大的打字机生产厂家,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材料的局限,他们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了。

当大家都在为增加字键弹回速度绞尽脑汁时,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出了一条趋害避利的新思路:既然我们无法提高字键的弹回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当时条件下的一条好思路。

降低打字员击键速度的诸多方法中最简单的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使用频率低的字母反倒由最灵活的手指来负责。结果,我们常见的字母组合键盘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

有时候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觉得我们比古人幸福多了,比如天热有空调,天冷有暖气,家居有电视,工作有电脑;饮食比古人丰富了多少,烧鸡、水煮鱼、火锅、麦当劳、肯德基都可以尝一些;住房也不是古人所能比的,有几室几厅加卫浴;出门有各种交通工具,千里之遥,夕发朝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