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话题中国文学史
19023500000059

第59章 神鬼妖怪本是现实的折射(1)

人世间本没有什么神仙鬼怪精灵,可是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却偏偏又把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演说得活灵活现,这就是人们的想象在作怪。然而一切想象无不是社会和自然现象在人头脑中再加工的产物。所以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神仙鬼怪内容的剧作也都是各个时代现实影像的折射。所有的神、鬼、仙、灵、妖、怪都不过是人们精神幻化的结果,反映现实人生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穿了,写神鬼妖魅实际就是曲笔写人生。那些剧作同样表达着剧作者对人生社会种种思考和他们复杂的情感。这类剧作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宣扬宗教道义,提倡入道修炼,灵魂升天得道成仙,或遁入空门为僧为尼;一是借题发挥,明里写神仙鬼怪和道教、佛经故事,实则写人间真情,包括爱与恨、情与仇、喜与忧等情感,所写多有一定社会意义;一是剧情与宗教没有什么瓜葛,完全是寓言、神话故事,但是其寓意深刻,多针砭现实,或讥讽某种社会现象,还有一类就是写鬼魂妖怪作祟,内容多荒诞不经,但寄寓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一、万花丛中马神仙

元杂剧有一类神仙道化剧,这与元代全真教一度极为风行密不可分。当初成吉思汗南下西征,听说全真教教主丘处机有“神仙”之称,就派使者以金牌宣召。丘处机不顾年迈路遥,汤风沐雪远赴西域应召。成吉思汗本意是向“神仙”求问长生不老之方,丘处机却以征伐不嗜杀相告。成吉思汗以为“神仙”言之有理,就封丘处机为天下道教总主。于是全真教在中国北方迅速发展。杂剧家马致远就是全真教的忠实信徒,所以他所作杂剧,神仙道化内容占了很大比重,因此人称他为“万花丛中马神仙”。

马致远作有杂剧十五种,其中一多半是神仙道化剧,或在剧中有神有仙出没,这就是《岳阳楼》、《任风子》、《黄粱梦》、《马丹阳》、《陈抟高卧》、《桃源洞》、《荐福碑》和《酒德颂》。

《岳阳楼》讲述全真教教祖吕洞宾发现岳阳地方有仙缘,就移驾前往。到那里一看,原来一个柳树精修炼已有仙气,可是它还没有成为人形。吕洞宾就指引柳树精到一郭姓人家投胎,又指引梅花精到一贺姓人家投胎。告诉说,三十年后他再来度脱他们。转眼过去了三十年,吕洞宾再到岳阳楼,他劝酒家夫妇出家修炼,女店家是梅花精转世,名叫贺腊梅,同意出家;男店主郭马儿是柳树精转世,他却不愿跟随吕洞宾出家。吕洞宾也不强求。郭马儿回到家里发现妻子腊梅不知被何人杀死,他仔细察看发现墙上有题诗,猛然又听到大街上吕洞宾在高声吟诵他店里墙上的题诗:“朝游北海暮苍捂,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于是他就要拉吕洞宾去官府,吕洞宾却连忙奔逃。郭马儿就紧紧追赶,待到追上后,郭马儿就要吕洞宾还他的妻子。吕洞宾马上把腊梅唤出,并给郭马儿引见八仙。郭马儿这才突然醒悟,于是立即跟随八仙远去。此剧依据民间传说写成,同题材剧作还有谷子敬的《吕洞宾三度城南柳》、贾仲明的《吕洞宾桃柳升仙梦》。

《任风子》剧讲在甘河镇有一个屠户叫任风子。全真教教祖马丹阳想度脱他升仙。马丹阳到达镇里劝告人们不要吃荤,一下子屠户们的生意受到冷落。任风子听说是马丹阳作怪,就要杀死马丹阳。他的妻子劝告任风子,任风子不听,夜里任风子闯入马丹阳家,他要行凶却亲眼看到马丹阳的神仙手段,所以佩服得五体投地,立即拜马丹阳为师学道。按照学道的要求,任风子必须断绝俗念,所以他回家后把妻子休了,把儿子摔死了,马丹阳又叫六贼考验任风子,还叫他儿子的鬼魂来索命。任风子都经受住考验,坚决学道,终于成仙。

《黄粱梦》写钟离权奉东华帝君之命度脱吕岩(吕洞宾)。在邯郸一家客店钟离权遇到赴京赶考的吕岩,当时店主正在烧饭,等着吃饭的工夫,钟离权就劝说吕岩修炼仙道。吕却执意功名,不肯学道。说着吕岩困倦起来,不由得昏昏睡去。在睡梦中吕岩做了大元帅,还做了高太尉的女婿,又有了儿女。他奉命出征,岳父给他饯行,结果饮酒过量以致胃里大出血,他不得不把酒戒掉了。吕岩在打仗时接受敌方贿赂,卖阵而回,却发现妻子与他人有了奸情。愤怒之下吕岩要杀死妻子,幸而被老管家制止。这时吕岩受贿事发,吕岩因罪被发配边疆沙门岛,其妻讥嘲吵闹,吕岩则把妻子休了,对于财色他再不敢染指。吕岩携带子女在风雪中跋涉,解差可怜他们就放他们自逃生路。深山之中一个砍柴人给他们指出出山的路,到得一个茅屋,老妇人的儿子竟是个强盗,尽管吕岩说他已经不与人生气,可是强盗却不管三七二十一,抡起两个孩子活活摔死,接着拿剑就要杀吕岩。吕岩被吓醒,店主的黄粱饭还没有烧熟。钟离权再向吕岩讲述梦中酒色财气都是自己幻化出来的,人生不过如梦而已。这样吕岩终于醒悟得道。

《马丹阳》剧讲的是全真教祖——创始人王重阳度脱其弟子马丹阳的故事。本剧全名为《王祖师三度马丹阳》,看来剧情颇多曲折。只是原作已不存。但是马丹阳受度之事在道家典籍多有记载,推想其剧也是演述马丹阳得道过程。在全真教中马丹阳是王重阳著名的七大弟子之一,人称七大弟子为“北七真”。“北七真”中六男一女,那唯一的女真人就是马丹阳的结发妻子孙仙姑,也是受王重阳度脱成道者。

《陈抟高卧》讲陈抟在汴梁卖卦,赵匡胤与郑恩来占卦。陈抟为两人仔细掐算,料定赵匡胤将做皇帝,郑则为诸侯。两人十分高兴。赵匡胤说此卦如果真的灵验,他一定不会忘记陈抟。后来赵匡胤真当了皇帝,派人请陈抟下山,到朝中做官。陈抟却坚决不愿做官,而且讲了许多隐居修炼的好处和益处。郑恩在宾馆负责接待陈抟,他以女色多方引诱,陈抟都不为所动,令郑恩只道惭愧。陈抟老祖是道教中著名的神仙,剧中他唱得好:“本不是贪名利世间人,则一个乐琴书林下客,绝宠辱山中相。推开名利关,摘脱英雄网,高打起南山吊窗,常则是烟雨外种莲花,云台上看仙掌。”陈抟,史有其人。《宋史》记有他的传记。但是民间传说其人已是神仙。

《桃源洞》讲述晋代刘晨、阮肇两人认为时局混乱,他们不愿参政,就结伴一起到山里采药。在桃源洞他们与两个仙女各自结下姻缘。《酒德颂》讲述酒神或说是酒仙刘伶的故事。《荐福碑》严格说不是神仙道化剧,它讲的是一个落魄书生命运不济的故事,但是剧中也有神灵出现。当时民间谚语曾有“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之说。

马致远所以写作这么多神仙道化剧是与他的思想情感密切相关的。他本来胸怀报国志愿,可是他青春耗尽,壮岁消磨,却怀才不遇。他的思想经历了立志、奋斗、理想破灭的过程,于是他把他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全记录在他的散曲和杂剧作品中。像《荐福碑》里张镐在龙王庙诅咒天地神灵,道:“这壁拦住贤路,那壁又挡住仕途,如今这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糊涂越有了糊涂富”,“我平生正直无私曲,一任着小儿拨弄,山鬼揶揄”。像《黄粱梦》中对现实折射的梦醒、幻灭,像《陈抟高卧》中陈抟所唱“虽然道臣事君以忠,君使臣以礼。哎,这便是死无葬身之地,敢向那云阳市血染朝衣”,这都是马致远发自内心的声音,是他自己对社会认识的形象描写。邓绍基《元代文学史》曾比较同是元曲大家的关汉卿与马致远的剧作,说:“关汉卿的杂剧,活动在舞台上的是不同面貌、不同身份和不同性格的剧中人,作家把强烈的爱憎熔铸在人物性格之中;而在马致远的作品中,我们总能找到作家本身的影子。”①这论说是很中肯的。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不是孤立的现象,元杂剧的神仙道化剧是当时剧作的一个大类。这类剧作著名的还有郑廷玉的《忍字记》,史九敬仙的《庄周梦》,李寿卿的《度柳翠》,吴昌龄的《张天师》,岳伯川的《铁拐李》,范康的《竹叶舟》,杨景贤的《刘行首》,贾仲名的《金安寿》,还有佚名的《蓝采和》、《猿听经》、《玩江亭》等。这些剧作虽然有劝人出世的消极思想,但是它们却对当时社会给予了严峻的批评。比如《铁拐李》剧明确指出:“这为吏的,若不贪赃,能有几人也呵”,“这一管扭曲作直取状笔,更狠似图财致命杀人刀!出来的都关来节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儿合天道!他们都指山卖磨,将百姓画地为牢”。又如《误入桃源》第一折中刘晨所唱《青歌儿》曲:“空一带江山如画,止不过饭囊衣架,塞满长安乱似麻!每日价大纛高牙,冠盖头踏。人物不撑达,服色尽奢华,心行更奸猾,举止少谦洽。纷纷扰扰由他,多多少少欺咱,言言语语参杂,是是非非交加。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做庄家,学耕稼。”

神仙道化剧是对现实社会黑暗的一种否定和批判,对自由安定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过去极左思想对这类剧作的价值多予否定,实际此类剧也有其时代意义在,所以从元到明清历代都不断产生新作并在民间长久流传。

二、柳毅传书张生煮海

唐传奇中有李朝威所作《柳毅传》一种,是唐传奇最优秀的杰作之一。后世多种戏曲样式都依据其作有所改编。从宋代就有官本杂剧《柳毅大圣乐》,南戏有《柳毅洞庭龙女》,金代则有诸宫调《柳毅传书》产生。到了元代,戏曲家尚仲贤即作有著名杂剧《柳毅传书》。其剧情还是基本编演唐传奇的故事。

洞庭龙君的女儿嫁给了泾河龙君的儿子,结果受到虐待,最后还被责罚到泾河边上去放羊。书生柳毅上京赶考落榜,他回家路过泾河边,遇到了放羊的龙女,龙女向柳毅哭诉了自己的委屈并恳求柳毅为她捎信给洞庭父母。柳毅慨然答应。洞庭龙君接到女儿的信十分感谢柳毅,龙君的弟弟钱塘火龙脾气暴躁,听说龙女受了委屈,立即率领水族到达泾河与泾河小龙大战,并吞吃了小龙。

龙女回到家乡洞庭,洞庭龙君与弟弟商议想把女儿再嫁给柳毅。由于柳毅多有考虑,他说:“我柳毅只为一点义气,涉险寄书,若杀其夫而夺其妻,岂足为义士?且家母年纪高大,无人侍奉,情愿告回。”柳毅没有答应婚事,于是龙君大摆宴席,演奏《贵主还宫》和《钱塘破阵》乐曲款待柳毅后,将柳毅送还家中。柳毅到家,他的母亲张氏已经给他定下范阳大户卢家女儿为妻。结婚之日,柳毅才发现新人原来就是龙女。于是夫妻偕同老母同归洞庭湖。

此剧虽然写的是龙女仙话,但是其情感不过是人间凡事的幻化,表现的也还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看第一折龙女所唱曲词:

〔混江龙〕往常时凌波相助,则我这翠鬟高插水晶梳。到如今衣裳褴褛,容貌焦枯。不学他萧史台边乘凤客,却做了武陵溪畔牧羊奴。思往日,忆当初,成缱绻,效欢娱。他鹰指爪,蟒身躯,忒躁暴,太粗疏,但言语,便喧呼。这琴瑟,怎和睦。可曾有半点儿雨云期,敢只是一刬的雷霆怒。则我也不恋你荣华富贵,情愿受鳏寡孤独。

〔油葫芦〕则我这头上风沙脸上土,洗面皮惟泪雨。鬓蓬松除是冷风梳。他不去那巫山庙里寻神女,可教我在泾河岸上学苏武。这些时坐又不安,行又不舒。猛回头凝望着家何处,只落的一度一嗟吁。

这虽是龙女的哭诉,其情感与人间女子的不幸遭遇都属于一类。实际也是唱出了广大受迫害妇女的声音,它会引起很多妇女对自己不幸身世的回忆和共鸣。

尚仲贤剧作的成功引起后世许多仿作。明代传奇即有周侍御的《传书记》、黄维楫的《龙绡记》、许自昌的《橘浦记》,清代传奇则有何瑭的《乘龙佳话》和李渔的《蜃中楼》,但其成就都没有超过尚作。

元杂剧中与《柳毅传书》堪称双璧之作的是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本来尚仲贤也作有《张生煮海》一剧,但是其作可能不敌李作,所以没有流传。

张羽煮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也很久远。在元杂剧之前金院本就有了《张生煮海》的剧作。杂剧《张生煮海》叙述潮州书生张羽温习功课之余,带着书童到东海边游玩,发现石佛寺清净幽雅,环境宜人,就向长老借了一间房暂住。一日,暮色降临,月光朦胧,张羽面对大海弹奏琴曲,抒发心声。恰巧这时东海龙王的女儿琼莲出海散心,她听到张羽优美的琴声,就寻音觅人,也到了石佛寺。张羽弹奏间猛然弦断,他知道有知音者到来,就出门探望。于是一对青年男女四目相对,爱情火花油然而生。两人相约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时再会面。临行龙女给张羽留下鲛绡丝帕为信物。

中秋时节张羽如约到达海边,遇见仙女,仙女告诉他琼莲就是东海龙王之女。他很为龙王不肯放龙女出来与他相会忧愁。仙女即给了他三件宝贝——银锅、铁勺和金钱,并告诉了张羽宝贝的使用方法。于是张羽按照仙女所教,煮起了海水。龙王禁不住熬煎,只好央求阆苑仙母调解。于是仙母做媒带领张羽入海。张羽与琼莲终于如愿以偿。东华仙子却来道破张羽琼莲原本是金童玉女,所以特地接他们上天归位。

戏剧讲的虽然是神仙故事,实际不过是演述人间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龙王不过是现实社会封建家长的象征。其中煮海的行为大胆而新奇,预示着爱情就是海枯石烂也不能阻挡,爱情的力量无可战胜。该剧语言华美,文采斑斓。如第二折曲:

〔一枝花〕黑弥漫水容沧海宽,高崪峍山势昆仑大。明滴滴冰轮出海角,光灿灿红日转山崖。这日月往来,只山海依然在。弥八方遍九垓,问什么河汉江淮,是水呵都归大海。

〔梁州第七〕你看那缥缈间十洲三岛,微茫处阆苑蓬莱。望黄河一股儿浑流派。高冲九曜,远映三台;上连银汉,下接黄埃。势汪洋无岸无涯,出许多异宝奇哉!看看看波涛涌,光隐隐无价珠玑,是是是草木长,香喷喷长生药材,有有有蛟龙偃,郁沉沉精怪灵胎。常则是云昏,气霭。碧油油隔断红尘界,恍疑在九天外。平吞了八九区云梦泽,问什么翠岛苍崖。

有感于《张生煮海》和《柳毅传书》都是写龙女和书生相爱的故事,李渔的《蜃中楼》则将两个故事合二为一,重新组合。剧中安排张羽和柳毅为一同应试的朋友。两人都想早日遇到佳人以成婚配。除夕他们到大街上散步并想碰碰运气。在一家门外他们听到里面的人唱《挂枝儿》小曲道:“锦鳞儿一对对风流可怪,你在那海当中曾约定两下里和谐。被一个狠心人割断你的恩和爱。他把柳叶儿穿将至,我把银锅儿煮出来。看你两口儿的因缘,也离不的湖与海。”实际这一曲暗示了两人的命运。《蜃中楼》剧因为情节复杂和人物关系复杂,全剧用两条线索展开故事:一条讲述凡世张羽、柳毅的遭遇,一条讲述仙世龙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