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话题中国文学史
19023500000069

第69章 唐宋传奇:小说奇葩,走向成熟(1)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在中国小说史中,唐代的小说就如唐诗一样,取得了突破性的、独特的成就。上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到了唐代,中国小说突变出“传奇”这棵奇葩,闪耀着瑰丽的光芒,从此,中国小说逐渐走向成熟。传奇的创作出现于唐代,繁盛于唐代,余绪一直持续到宋代。到了宋代,小说创作的重心虽然已逐渐转移到通俗的白话小说“话本”方面,但在传奇方面的成就仍然是不能抹杀的,其中不少作品都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总的来说,唐宋两代的传奇创作成就突出表现在唐代。唐代传奇小说的出现和繁荣,是中国文言小说全面成熟的标志。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具有了独立的文学品格,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一、唐宋传奇是什么

传奇,是传述奇闻异事的意思。

唐宋传奇,指的是唐宋时期的文言小说,准确地说,是唐宋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

唐宋时期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小说的发展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文言小说中传奇的勃兴;二是在唐代说经、俗讲基础上出现白话小说,也就是话本小说。从此中国古代小说史便形成文言与白话两大系统。

中国文学史上“传奇”这个名称有点模糊。唐宋时期的大部分文言小说被称为传奇,元杂剧可统称为传奇,明清时代的南戏也被称为传奇。所以,我们在使用和理解“传奇”这个名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以“传奇”作为小说作品的名字,始于唐代的元稹,他的名作《莺莺传》,原名《传奇》,《莺莺传》这个名字是宋人将此篇收入《太平广记》时所改用的题目。唐代小说被称为“传奇”,始于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一书,宋代以后就用“传奇”概称唐人小说。

那么唐传奇和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呢?

唐传奇源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但两者又有根本的区别。唐传奇是文人有意识地进行文学创作,是较为成熟的小说作品。唐代传奇在文章体制、情节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都比六朝小说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短篇小说作品,不仅故事情节委婉曲折,结构完整,而且文笔典雅优美,题材更具多样性,人物形象十分鲜明突出。它对后世的小说、戏曲等有很深的影响。

唐宋两代皆有优秀的传奇作品,但风格成就却有很大的不同。唐代传奇多讲唐代时事,人物也多以唐人为模特,直接表现了唐代生活的浪漫情怀;而宋代传奇则多讲古人古事,很少涉及宋代的社会问题,像《李师师外传》那样的作品,是非常罕见的。这是唐、宋传奇很大的不同。此外,唐代传奇主要由所写故事及人物命运来表达作者的思想,篇末有些议论,也多属情节之中,不是说教;而宋代传奇恰恰相反,篇末有议论,且多属说教,有的还要讲政治、讲理学,而且完全游离于作品所写故事之外。所以,唐代传奇创作的成就远远高于宋代传奇。

二、唐代传奇:寄托盛世的浪漫情怀

唐代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它把“丛残小语”的魏晋小说发展到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的、新颖的传奇体小说,创立了中国文言小说中最富有文学性、最有生命力的传奇体,成为与唐诗并称的“一代之奇”。

唐传奇的兴盛繁荣除了受到魏晋六朝小说的影响外,也有着社会、经济、历史以及文学多方面的原因,简述如下:

首先,城市发达。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给传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它由单纯的谈论鬼神,向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发展。

其次,行卷风行。唐代文人在应进士考试前,有行卷的风气。所谓“行卷”,就是考生将自己所作的诗文投献给当时的名公巨卿,以求得到荐举。为了给对方加强印象,过数日再投,称为“温卷”。其中,传奇这种小说体常被用于行卷、温卷中。行卷、温卷对唐传奇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古文运动崛起。唐代古文运动与唐传奇的发展可谓相辅相成。一直流行的骈文不便于写人叙事,而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行文自由,生动流利,接近口语,宜于叙事抒情,为传奇创作提供了极便利的条件。

第四,唐代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随着商业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兴起,为了满足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要,因而产生了多种面向市井民众的俗文学形式,如说话、变文等,都是以虚构故事来吸引听众的。它们不仅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也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兴趣。例如,白行简的《李娃传》就是根据说话《一枝花》改编的。

唐传奇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中唐。唐代总体上说来,是极富有浪漫精神的时代,这种浪漫精神曾经以充满激情、自信和进取精神出现在初盛唐的诗歌中。而到了中唐,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文人士大夫对社会人生都不再抱有殷切的期望,他们的心灵需要在现实以外的世界中寻求寄托。而传奇正可以提供一种虚构的世界,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幻想人生,表达对于人生的种种愿望,寄托盛世的浪漫情怀。

唐代传奇从内容上来看,涵盖面十分广泛,包括了神怪、爱情、侠义、政治、讽刺、技艺等方面。本篇将主要从神怪、爱情、豪侠三大类主题来论述,当然这三大类主题并不是绝对独立的,而是常常互有穿插交错,比如有些故事是神怪、爱情主题,有些神怪、爱情主题中也突出了豪侠主题。

三、神怪主题的唐代传奇

神怪主题的传奇创作在初盛唐时期,内容和六朝志怪小说比较相似,艺术上也不够成熟,但已经逐渐注意到形象的描绘与结构的完整。比如王度《古镜记》、张□《游仙窟》、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等。到了中唐时期,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这时期神怪主题的传奇,即使是谈神论怪,也往往具有社会现实内容。比如陈玄祐《离魂记》、沈既济《任氏传》和《枕中记》、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李朝威《柳毅传》。其中《离魂记》、《任氏传》和《柳毅传》虽具有神怪色彩,但它们的爱情主题更为突出,是具有神怪色彩的爱情传奇,一般将它们归入爱情主题中来讲。晚唐时期神怪主题的传奇作品比较多,多集中在一些文人创作整理的传奇专集中,比如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牛肃《纪闻》、薛用弱《集异记》、袁郊《甘泽谣》、裴铏《传奇》、皇甫枚《三水小牍》等。这些传奇集总的来说,倾向于搜奇猎异、言神志怪,六朝遗风复炽,现实主义内容受到削弱。

在神怪主题的唐代传奇中,下面这些作品比较著名。

王度的《古镜记》,是一部正式确立传奇体裁的小说,是现存唐代传奇中最早的一篇,开唐代传奇小说之先河。

这篇作品以古镜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将反映古镜灵异的十二个独立故事连缀在一起,贯穿成章,如千岁老狸现形、与薛侠宝剑比光、胡僧试镜、杀大蛇、芮城治病、照杀雄鸡精等,记述古镜降妖、伏兽、显灵、治病以及反映阴阳变化的诸种灵异事迹。

这篇作品,文笔洗练而优美,向来被认为是古今记述古镜灵异的最好的一篇小说,而且被认为上承六朝志怪之余风,下开唐代藻丽之新体,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张□《游仙窟》也是一篇著名的传奇。

这篇传奇有八千多字,在唐人小说中是字数最多、篇幅最长的一篇。它用骈体文写成,受杂赋和俗赋的影响很深,是赋体传奇,反映了传奇从辞赋和六朝骈文中演化而来的轨迹。

这篇作品具有浓重的色情成分,但作品已基本上脱离志怪而转向现实生活的描写。此文以四六骈文的形式进行创作,辞藻华美,文采飞扬,写得生动活泼,实为传奇史上别开生面之作。

《补江总白猿传》的作者不详。这篇小说历来被认为是恶意诋毁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欧阳询是“文学善书,知名于时”的,而且据说欧阳询生得丑陋,貌似猿猴,大概他的政敌就拿他的长相开了个恶毒的玩笑。有文献资料称欧阳纥——该传奇中的男主人公——就是欧阳询的父亲。用小说影射真人,达到人身攻击的目的,当始于这篇《补江总白猿传》。

此小说布局严谨,形象生动,全文措辞简洁有序,行文流畅自如,已开始着重描绘人物的活动,情节曲折,是一篇粗具规模的传奇作品。宋元间《陈巡检梅岭失妻》的话本故事即来源于此文。

沈既济的《枕中记》这篇传奇受了刘义庆《幽明录》“焦湖庙祝”的启发,借以表现唐代官场的现实状况。

作品写卢生在邯郸客店里向道士吕翁诉说自己的穷困不得志,当时店主正在蒸黄粱(黄小米)做饭,吕翁给卢生一个青瓷枕,说枕在上面就能使他“荣适如志”。卢生枕了入睡,在梦中经历了他生平所热烈追求的“出将入相”的辉煌生活,享尽荣华富贵,醒来黄粱还没有蒸熟。于是他终于醒悟,万念俱息。

《枕中记》这种主题的作品也被称作讽刺小说。“黄粱一梦”的成语就出典于此。汤显祖把这部小说改编为戏剧《邯郸记》。

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和沈既济《枕中记》一样,也是受了刘义庆《幽明录》“焦湖庙祝”的启示,同时它还受到《搜神记》“卢汾梦入蚁穴”的影响。和《枕中记》一样,这篇传奇也被称作讽刺小说。

作者用了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插叙使故事逼近艺术本质的真实,它比沈既济的《枕中记》在艺术性上略高一筹。这篇小说以其投合时尚的道家人生观和巨大的艺术成就在作者生前就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而且对后代的戏剧创作也有影响。“南柯一梦”的成语就出典于此,汤显祖的《南柯记》也是由此而改编的。

牛僧孺的传奇集《玄怪录》的内容仍然是演述神仙鬼怪的故事,但与前期的小说集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即作者表现出自觉的创作意识,“有意为小说”,而且注意语言的提炼和细节的铺叙,并在怪异的情节中加强人物形象的描写,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创新。所以研究者们总是把它当做传奇集来研究,而不是志怪小说集。

四、爱情主题的唐代传奇

唐代爱情主题的传奇作品主要出现在中唐时期。中唐是传奇小说的黄金时代,是兴盛期和繁荣期,不仅作者作品繁多,而且作品的思想内容广阔,艺术成就也比较高。中唐传奇所存完整作品近四十种,题材多取自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神仙等诸多方面,其中以爱情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作者们描写了一对对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为争取婚姻自由,为追求幸福爱情,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来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其中有许多故事掺杂了神仙鬼怪之事,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希望超脱封建礼教的美好愿望。

陈玄祐的《离魂记》是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也开始透露了传奇小说爱情主题即将来临的讯息。

这篇小说脱胎于南朝刘义庆《幽明录》中的《石氏女》,篇幅约长出一倍,虽仍属于短小的玄怪之作,但突出了对爱情主题的渲染描绘,文辞也很优美。作为唐代传奇步入兴盛期的过渡性作品,它预示着以后大量优秀爱情小说的兴起。元代郑光祖《倩女离魂》杂剧即衍此篇故事而来。明代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也明显地借用了这个故事、这种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