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一定要知道的奥运知识全集
1940300000045

第45章 手持秒表赛跑的冠军

在1924年的第8届巴黎奥运会上,芬兰长跑名将努尔米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因为在6天的比赛中,从中距离的1500米到长距离的10000米,从田径场上的赛跑到公路越野赛,他保持全胜的战绩,一口气拿下了5枚金牌。加上上届在安特卫普取得的3枚金牌,和4年后在阿姆斯特丹得到的1枚金牌,他在奥运会上一共获得了9枚金牌。1980年,权威的法国《队报》评选他为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1982年,芬兰发现的一颗行星还以他的名字命名。

长跑要注意技巧

长跑项目对身体非常有益处的,但是倘若不掌握一些技巧,可能会让身体处于极其疲惫的状态,因此长跑前除了要做好准备活动,在跑步过程中掌握好呼吸也是很重要的。

1.长跑属于有氧代谢运动,参与人体各大器官的循环,特别是呼吸系统。在跑步过程中,人体对氧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般情况下,以四步一呼吸为宜,并尽量始终保持这一节奏。

2.刚开始长跑时,由于氧气供应落后于肌肉的活动需要,因此会出现腿沉、胸闷、气喘等现象,特别是那些不经常锻炼身体的,但这是正常的。如果感觉比较难受,应停下来,步行几百米,如感到特别不适,就要停止长跑。

3.跑完后,人体全身上下都得到活动,应使身体各部位慢慢放松下来,建议跑完后漫步几百米,全身彻底放松后,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臂、腰、腹、腿的活动。

帕沃·努尔米在比赛时有一个独特的习惯,赛跑时右手总是拿着一个秒表,一边跑一边精确计算出时间和分配每一圈的速度,当跑至最后一圈时,裁判的铃声响过之后,他就将秒表往地上一扔,以全速奔向终点。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会告诉你有两个原因。首先,在1920年第7届奥运会上,他在5000米比赛中败给了约瑟福·吉勒摩,比赛结束以后,他认真地总结了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在比赛时,没有根据对手的情况调整好自己的速度,而带上秒表就可以随时了解和调整自己的跑速,从一步起就一直按自己的速度跑,而不受对手的干扰,反过来还可以去想办法制约对手。

其次,在第8届奥运会上,1500米赛跑和5000米赛跑这两个项目的决赛,前后只差45分种。为了掌握跑步的速度,能提前就努力争取提前,多争取一些主动,带着秒表可以在赛跑的过程中随时掌握时间。

最令人惊异的是,在这届奥运会上,努尔米先以3分53秒6的成绩创造了1500米赛跑的奥运会纪录。休息了半个小时后,他又投入到了5000米的决赛当中,他和另一位出色的队友维尔勒·里托拉在这个项目上争夺得很激烈,最后努尔米以0秒2险胜自己的队友。几天后,在进行10000米的越野赛中,努尔米又以32分54秒8的成绩夺得个人冠军,芬兰队获团体冠军。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幕式上,55岁的努尔米手擎火炬,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火炬塔。1973年,这位杰出的运动员逝世了。

相关链接

长跑的最初项目为3英里(4827.3米)6英里跑(9655.8米)从19世纪中叶开始,长跑项目逐渐被5000米及10000米所代替。据史料记载,现代最早的正式长跑比赛是在1847年4月5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职业比赛,英国选手杰克逊以32分35秒0的成绩夺得6英里跑的冠军。男子5000米跑和10000米跑项目于1912年列入;女子5000米跑1996年列入,10000米跑1988年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