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一定要知道的奥运知识全集
1940300000049

第49章 当了冠军又懊悔的冠军

1936年,当时的朝鲜正处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孙基祯虽然是朝鲜田径运动员,但他被迫代表日本赴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这次比赛,他以2小时29分19秒2的成绩获得了冠军,然而,金牌却记在了日本的账上。这个得来不易的冠军让孙基祯感觉很懊悔。

1912年,孙基祯出生于朝鲜新义州,他从小就显示出在长跑上的天赋。进入大学后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获得过多项中长跑比赛的冠军,甚至在1935年还创造了马拉松的世界最佳成绩。但在1936年,朝鲜半岛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侵略者在对韩国实施殖民统治期间,不仅禁止使用朝鲜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并强迫朝鲜人把自己的姓名一律改成日本名字。孙基祯当时用的是日本名字“孙龟龄”这个名字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摆脱了日本统治才改过来。

但在当时,为了实现参加奥运会梦想,孙基祯必须与另一位朝鲜选手南顺永一起参加日本的奥运选拔赛。在向筹备会报名时,两人都被迫使用日本名字。最终,他和南顺永一起获得了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在此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上届冠军阿根廷人萨瓦拉为了卫冕,提前一个月就来到柏林练习。比赛一开始他就展现出过人的实力,领先跑过折返点。孙基祯一直紧跟其后。在跑过25000米时,萨瓦拉的体力逐渐不支,步子越来越沉重。慢慢地孙基祯和英国选手欧内斯特·哈珀就甩掉了萨瓦拉。最终,萨瓦拉因前半程速度过快,力竭离场。最后剩下4000米,孙基祯越跑越勇,拉大了与哈珀的距离,第一个跑进体育场,到达终点的时间是2小时29分19秒2。这是亚洲人首次成为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他也是奥运史上第一个跑进2小时30分大关的马拉松运动员。2分钟后,英国的哈珀才跑过终点,另一名选手南顺永获得第3名。

李柱宏与他的马拉松冠军

2007年3月,第5届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开始了,经过激烈的争夺,中国选手李柱宏最终获得了男子冠军,从而改写了此项赛事男子组没有中国选手问鼎的历史。在比赛中,李柱宏采取了跟随跑的战术,前10公里过后他排在了第一集团。在20公里处,处于身体极限的李柱宏速度有所减慢,落后第一集团50米左右。但在23公里过后,李柱宏又逐渐赶了上来。35公里处是选手们的又一个极点,而李柱宏在比赛过程中肩膀还轻度扭伤,不过这位甘肃选手并没有放弃,而是咬牙坚持。当他进入到最后3公里时,他与肯尼亚选手陶若迪克?克里莫一起冲刺,最终他以2小时13分17秒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线,这也是厦门马拉松赛有史以来第1位夺冠的中国男选手。

孙基祯作为日本统治下的朝鲜人,是一位有强烈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的运动员。在颁奖仪式上,孙基祯虽然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但他却毫无胜利的喜悦,特别是在奏响日本国歌时,他难过得低着头,并用手里捧着的一盆月桂树挡住了运动服上的日本国旗标志。虽然夺得冠军,但他却非常懊恼,因为颁奖仪式上没有升起本国的国旗。

当时,朝鲜《东亚日报》在大篇幅地报道了孙基祯夺冠的消息,同时还刊登了孙基祯在颁奖仪式上的照片,并故意把孙基祯身上的日本国旗遮盖掉,换成本国的国旗,以表示对日本对殖民统治的抗议。日本当局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即刻逮捕并驱逐了十几名相关的报社职员,并勒令其停刊9个月之久。另外,孙基祯的冠军奖品———一顶古希腊骑士青铜头盔也被组委会扣下,藏进了柏林的一家博物馆里。

后来,孙基祯成为韩国一位富有的实业家。1986年8月17日,纪念柏林奥运会50周年大会上,联邦德国奥委会主席维利道默把迟到了半个世纪的冠军奖品——古希腊骑士青铜头盔交到了孙基祯的手里。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76岁的孙基祯代表韩国运动员点燃了奥运圣火。

2002年11月15日凌晨,韩国的“马拉松英雄”孙基祯因患肺炎逝世,享年90岁。

相关链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孙基祯作为马拉松教练员培养出几个优秀选手,他们在1952、1956年奥运会和1947、1950年波士顿马拉松赛跑中均取得好名次。此外他还曾担任韩国田径联合会会长和韩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他的自传《我的祖国和我的马拉松》记述了他从事马拉松运动的生涯。1982年国际田联向12位仍然在世的田坛名将授予特别奖章,他是获奖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