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一定要知道的奥运知识全集
1940300000093

第93章 邓亚萍:人小志大的多面手

个人简介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出生,河南郑州人,乒乓球运动员,14个世界冠军;4枚奥运会金牌得主。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

人物感言

邓亚萍:你一旦有了信念和决定,再苦再累也是愿意的,因为你自己选择了这个路,没有人逼你选这个路。

历史成绩

1989年,世乒赛女双冠军;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1年,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1993年,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1995年,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1997年,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奥运故事

邓亚萍是中国乒坛史上的骄傲。在国际乒乓球赛场上叱咤风云达8年之久的邓亚萍为国人所熟知,然而这样的矮个子世界冠军在我国乒乓球史上却是绝无仅有的。正是因为个矮使其经历了比他人更多的艰辛困苦,才能使她威震于世界女子乒坛之首。

邓亚萍出生在乒乓球世家,她的父亲邓大松曾经是河南省乒乓球队选手。邓亚萍5岁起跟随父亲学打乒乓球,父亲则给她制定了—套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方法。

开始,邓亚萍拿的是横拍,由于邓亚萍个子长得慢,胳膊短,第二年起便让她改打宣拍。那时,邓亚萍每天只练一二项内容,—攻对推,也就是父亲推,亚萍用正手攻,或者二人对攻。在两年训练中,邓亚萍练的全是正手攻。这种“畸形”训练法,在所有的乒乓球教科书中是找不到的。她的父亲认为,一名运动员突出特长是第1位,而技术全面则是第2位。反之,开始就让运动员注重技术全面发展,尽管什么都会,但同样不精,以后再想培养其特长,就很难了。

“国球”进入奥运会

被誉为中国“国球的”的乒乓球在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正式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在奥运会上,乒乓球项目设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4个小项。为负责组织奥运会乒乓球赛,国际乒联设有由乒联主席、副主席和奥运会举办国乒协主席组成的奥林匹克委员会。

邓亚萍10岁时,进入河南省乒乓球队,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她一举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邓亚萍15岁时,凭着自己的实力,很快又入选为国家青年互乓球队,在教练姚国治的指导下,邓亚萍开始了侧还击弧圈球的打法——以拨还击。这下,邓亚萍如虎添翼,她左右开弓,正手攻又快又狠,反手拨又怪又刁,致使中国传统的近台快攻与长胶快攻融为一体,她的独特打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年,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邓亚萍一举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和单打亚军。

邓亚萍小时候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劲,且非常执著。她小时候打球的时候不能输,要是输给了别人她就会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于是她就砸球拍。她一定要求别人再和她打,自己非得赢回来不可。个子高的人打乒乓球是占有很大优势的,但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凭着苦练,以罕见灵活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乒坛皇后。

除了她独特的创新打法之外,刻苦执著也是邓亚萍迈向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她是国家乒乓球队中练得最刻苦的人,这是全队公认的事实。至于什么叫苦,邓亚萍却有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己不愿干的事情被人家逼着去干才叫苦。我一天到晚苦思、苦想、苦练,没有苦的感觉。一举配球拍,人就觉得特别的兴奋,没有什么事情比打球更让我感觉有兴趣。

在邓亚萍14年运动生涯中她曾拿到18个世界冠军,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她也是第一个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邀请到奥委会总部洛桑做客并5度为其颁奖的选手。

萨马兰奇非常喜欢邓亚萍那种大刀阔斧快速凶猛的打法,那种一往无前、不屈不挠的顽强作风。萨马兰奇曾亲自对邓亚萍说:我非常喜欢你的打法,快速凶猛,看起来够味。萨马兰奇还亲自为1995年出版的《邓亚萍》一书作序,称赞邓亚萍是“世界杰出的年轻运动员之一”

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单决赛结束后,萨马兰奇第5次为蝉联奥运会冠军的邓亚萍颁奖。萨马兰奇紧紧握住邓亚萍的手,并用右手轻轻地拍了拍邓亚萍的脸颊。这动人的场面让人嫉妒,更让人感动。一个运动员能得到萨马兰奇一次颁奖机会已属十分荣幸了,而邓亚萍却获得了5次,可见邓亚萍在萨马兰奇心中的分量以及在奥运史上的分量。

退役后的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如今的邓亚萍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

相关链接

1996年,邓亚萍被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她心里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然而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她英语和法语一窍不通,基础几乎为零。于是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她的英语水平,就叫她写出26个英文字母。可是邓亚萍费了好大的心思把大写和小写的字母放到了一起也没写完,这把老师弄得哭笑不得。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她又拿出了打球时那股不服输的劲,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和恒心,她先后获得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