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出发吧!趁青春和梦想还在
19579200000007

第7章 孤单要趁好时光(1)

我就是想像闲云野鹤般散漫地生活在山林间

题记:但凡走在路上的人,都是敢于去安排自己命运的人。

总有朋友会问我,是喜欢山,还是喜欢海?这真是一个难题。

若在我年少的时候,我会自信得有些夸张地同身边的人说哪里好哪里不好,仿佛自己是个大旅行家,别人都会听我的旅行建议。后来去的地方多了,当人们称呼我为旅行家时,看世界的角度却发生了许多变化。不敢,更不会对一个地方武断下结论。

也许少年时的我,总会将一个地方的缺点放大,希望处处皆是完美;而长大后的我正好相反,哪怕走到再不值一提的地方,也总能发现吸引我的地方,或许是风景;或许是人;或许是一段故事;或许是一份心情。只要是在路上,总有好心情,总有好风景。

所以对于山和海的问题,各有各的美。

在山中,人对前方是未知的,处处是景处处会有意外的收获,有时只是一个转角就能看到别样的截然不同的一片风景。

在海边,一眼望去美的风景尽收眼底,可以躺在海滩上晒晒太阳,也可以泡在海水中自由漂游。

相较于山,海好像更容易去掌控,你很容易知道它的心情,心跳的节奏很容易与之恰到好处地吻合。

而在山中,若想揣摩它的心情我们必须不断地攀登,不断地往更高处走,或者用双脚开辟出一条新路。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大多是爱山的,像闲云野鹤一般,将满腹文采寄情于山水之中,以景抒情,将个人的抱负、理想、追求、希望、哀伤、忧愁……写进山水的诗词之中。

也许可以这样理解,山,尤其是中国的山,带给我们的意义已经不仅止于行走,更多的是一种超脱凡尘的情怀。

仿佛走得越高,离天堂越近,离真正的自己也越近了。

某年初夏的某一天,我突然走上了登高的山路,下了一座山又上一座山,一座更比一座高,风景截然不同,一座山就像一个人,各有其风骚。

先是在七仙女和黄梅戏的调调下,攀登了古南岳1488米的安徽天柱山。下山后没两天,又来到山东泰安,从十八盘攀上了自古皇帝必登的1524米的巍峨泰山。

两座山一个险峻一个陡峭,本以为自己会体力不支,没想到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受到江西旅游局的邀请,将江西的名山大川一一走遍,从庐山、秀峰,到三清山、大鄣山、武功山……一路跋山涉水,过起了山里人的生活。

背着包,举着相机,一路追随美景一路越登越高,踩着一座又一座的山峰,当我精疲力竭的时候,仿佛抓住了什么,又好像领悟了什么。

庐山

都说庐山最美的季节是秋季,那时候的庐山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桂子飘香、醉意盎然。这样季节的庐山我来过,大二那年为了庆祝自己四级通过,买了张火车票背着包就来过。风情万种的庐山我看过,而初夏的庐山,正是芳菲尽的避暑时节,却是我第一次来。

之前来时领略过三叠泉撼人魂魄的壮观,当时正是雨天,飞瀑从五老峰凌空泻下,惊得我大喊“庐山升龙霸”!不想却是说错了地方,圣斗士紫龙苦练武艺的地方不是三叠泉,而是在秀峰,其也是李白名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观瀑地。当地人说: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在秀峰,秀峰之美在盛夏。所以这次重走庐山路,最大的心愿便是与此瀑布再结一次正缘。

才进庐山刚入住宾馆,就被绘满整片天空的橘红色收去了目光。将行李随手一丢,举着相机跑出房外,将这圈即将隐去的红日留在了镜头里。远处,随意抒发情怀的薄云,俏笑着用橘色的天空做纱掩面而过;近处,幽幽的山和娇羞的花草树木,都在日头低垂的时候渐渐变成了剪影。而我的身后多了一条被拉长的影子,时间仿佛停止了,这一页美好的景色如一曲优雅的诗词,点缀了黄昏的情怀。

只是那么十几分钟又或是几分钟的落日的美好,温柔而细腻,已经让我醉了。

有人说,神威,你走过那么多地方,居然是不喝酒的,历代才子佳人哪个不懂醉呢?我怎么会没醉过?在落日的包裹下,我醉了,我品着夕阳的美醉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当微风穿过树林拂过面颊,太阳已坠入山后,消失在地平线中。

当晚沉沉地睡了个好觉,第二天一大早不到4点便奔赴含鄱口,迎接昨晚与我说晚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次该我同它说早安。

年幼时曾和父母看过山中的日出,成年后却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那时去天柱山时间太紧等不到日出,去泰山遇到狂风暴雨太阳又躲起来了。

观日,像是一种愿望,更像是一种对青春的致敬。

灿烂的阳光将天空染成了金色的景象,光是想想都让人激动,看着新的一天翻开篇章,昨天的问题、烦恼、不愉快和忧伤,都跟着烟消云散。

也许是因为早起,一天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心情跟着也万分美好起来。下午到了秀峰,奔着、跑着、欢快着到了银河落九天的美景中。远远的,就能看到一条从山间细细流成长线的瀑布,看似优雅像是女人纤细的腰肢,走近了看,却是另一番模样。我的导游说李白写《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分别站在了庐山四个不同的观景角度,那么“遥看瀑布挂前川”也许就是在我远望时的角度。站在瀑布下方的大石头上,像圣斗士紫龙的师傅童虎平时打坐那般姿势去仰望,便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吧。

三清山

中国人爱国画,尤其是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山水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现的图义,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按画法风格,它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其中我最推崇的便是水墨山水。在水墨山水中,画家笔下的山山水水仿佛摆脱了原有造型的束缚,任山山水水在宣纸上自由成长。仿佛这一张张画卷都是有灵魂的,毛笔只将它们的型勾勒出来,而在毛笔之外,画一直在或快或慢地长大。

结束庐山行程的第二天,我踏着雨踩着雾披着从泰山带下来的雨披,登上了江西最有灵气的三清山,呼吸都是那么畅快!

我从没见过如此景致的山,因着雾和雨的包裹,它带着非常浓厚的奇观色彩,呈现在我的面前。像是走进了金庸的小说中,又像是行走在仙剑奇侠传的游戏中,更像是身处一张万里长卷的山水画中。那或浓或淡的潮湿雾气,像是灵山仙气,将山景遮遮掩掩得恰到好处。漫步在阳光海岸这条全国最高最长的高山栈道时,仿佛脚踏浮云身披雾纱,遨游于仙境。

远远的,在另一个山间看到穿着五颜六色雨衣的人们,像是给这山点上了颜色。人在其中,都是小小的,只是毛笔蘸了很少墨水轻轻一点随意两笔,没有五官没有表情,只有站着坐着行走着的姿势,这也便足够。在这么美的山景前,再美的人儿也只是浮云一朵。

人,终会老去终会色衰;而大自然,却会随着岁月的流淌展现不同的美。

因为喜爱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曾前往富阳,居住在富春江畔一处名为富春山居的酒店。酒店老板尽其所能将酒店四周的景色,将黄公望笔下的一山一水一桥一舟全部搬了过来,希望住客生活在画中。而在其此住了近一周的我,完成了我的自传体小说《亲爱的,你一直很孤单吧》。因为是真实的故事,真实到需要在结束的时候,将所有青春回忆的伤疤都揭开,将所有曾经堆放在记忆深处的疼再次拿出,撒上一把盐,痛不欲生。我学着放下自我,将自己的心和灵魂全部寄情于山水,这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多人可以原谅,有很多事可以继续怀念,有很多不堪回首的往事,也可以用温柔的笔触写下来。

我想,画家和文学家的灵魂是相通的,故事就摆在那儿、风景就摆在那儿,你要怎么画怎么写,却是因人而异。你对你的作品付出了多少心血,就能出什么样的成果。这也便是古代文人为何那么钟情于山水的原因吧,因为中国的山水本是一张充满了故事和情感的画卷,我们在其中站着、坐着、行走着、笑着、醉着、哭着、闹着,万种风情总有山水去说。

雨越下越大,我加快脚步,心和眼也更加努力地去发现去感觉。到观景台时,因着雾气蒸腾将整个山头都包裹了起来,以至于许多人面对突出山头玻璃地面的观景台望而却步。我踩上玻璃,看下面白茫茫一片,将手伸出去立刻就淹没在雾气中。这种感觉很好,仿佛自己要步入如梦似幻的仙境,有一种冲动,一种兴奋,还有一种豁达。

站在观景台的边缘,我向云雾里开心地喊:“三清山,神威来啦!”虽然站在观景台并看不到三清山的面貌,连一步距离的模样也都看不到,但我还是认真地对三清山说了我的名字,让这座山从此有了我的声音。

让这座山从此记得我来过。

其他游客也开始模仿我的举动,蹒跚着向观景台的边缘走去,还会问我:真的不危险吗?看不到真的很恐怖!我笑道:看到会更恐怖吧,下面可是万丈悬崖。

但凡走在路上的人,都是敢于去安排自己命运的人。我们将命运交在自己手上,无论前方是坎坷还是征途,需要冒险又或是需要挑战自己,都放马过来吧。我们不会说有什么做不到的,我们只会说有什么没去做的。在我们还拥有梦想的时候,拿出勇气和行动去触摸这个世界。

幸福的是,在路上的我们还可以为别人指路,分享我们的经验,分享我们的快乐。

晚上住在山上,凭窗眺望骤雨初歇时的三清山。云卷云舒间,山形或隐或显,我一时看得痴迷,早已忘却今夕是何夕,若不是月上枝头,几乎感觉不到时间匆匆流逝。

当晚我睡了个好觉,大清早的没到5点,看到棉布窗帘外投过些许柔光,我立刻打开窗。伴着微薄的雾气,一缕早晨的阳光带着清新的空气飘进我的屋子。看来今天是个不错的天气,我顿时精神大好,收拾好背包就要开始今天的登山行程。阳光并不是很充足,大半时间都还是藏在云雾中。但今日没有雨水,能见度提高许多,让我看到了更清澈的世界。有小松鼠围绕在我身边嬉戏,争着抢着我手中的花生米,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各种小鸟也在我的眼前和头上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好不欢愉。

因为雾气没昨日那么大才让我看得清楚,原来三清山满山的路边都会有一种娇小可爱的白花,垂着头像个娇羞的小女生默默迎接各位登山客。这种小花因为形似灯笼所以称为灯笼花,我拿着相机对它们不停拍照,引得路过我身边的游客也跟着抓起相机一通噼里啪啦地拍。对我来说,在旅行的途中发现别人早已发现甚至别人刻意做成的景点一点都没有意义,更没有意思。我喜欢用我的脚用我的眼去发现这世界的美好,然后将它们变为独一无二的风景。

像是在三清山上,有许多石头模样奇特,比如巨蟒出山、司春女神、企鹅峰等,身边的游客总会跟着导游的言辞去比较是否像,而我除了去比较之外,更愿意自己去想象,自己给它们命名,就好像发现小行星的天文学家那般认真。当新的名字从我嘴中脱口而出时,它好像就和我有了心灵上的联系,从此住进了我的心里。不需要别人知道和认同,这是世界和我之间的秘密。

在三清山偶遇曾经担任玉山县旅游局局长的官涛先生,他同我讲了一个关于建文帝游遍大江南北后,最终躲到三清山颐养天年的故事。不得不承认,官涛先生的探究是引人入胜的,推测建文帝曾经隐居并埋葬于三清山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这是官涛先生和世界对话的方式,他用他自己的视角去探究了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领域。

这便是我喜欢的旅行的态度,寻找一种自己与陌生世界交流的方法。

我就是喜欢在旅行中,玩这样的小游戏,让我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让我觉得,我这样一个小小的人,也曾在这样大大的世界留下过足迹。

武功山

来江西之前并不知道武功山,而当我在微博说到此山时,有外国友人留言说,这里是户外爱好者的乐园。

看文字时,无法想象户外爱好者喜欢的山是什么模样,当亲临此山,便看到每一个登山的人都装备齐全:冲锋衣裤、徒步登山鞋、遮阳帽、大背包。大背包里有帐篷、营灯、睡袋、炉头、气罐、套锅、军用水壶等装备,等到了金顶安营扎寨用。

旅行者们来自世界各地,互不相识,有单人;有情侣;有一家子;有同学;有同事,大家走在武功山的登山道上,自觉排成队伍,一个接一个像是整齐部队。从三清山下来后一直下雨,让武功山的登山者们也有了雨衣陪伴,雨衣套在大背包外,个个像是忍者神龟。

过情人桥时,风跟着雨一起来得非常猛烈,雾气也随之将整座桥都包裹。这是一座长达3米的木质吊桥,平时无风无雨时走在上面都会摇晃不止,更何况是当日情景。等雾气稍稍退去,我发现桥上站了几对情人,他们不畏风雨不畏云雾来到这座情人桥,女生依偎在男生的怀中,男生抓紧扶栏面露温柔笑容,一切显得如此甜蜜,甜蜜到让只身一人上路的我感动到不行。他们站的地方被系上了同心锁,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篇短文,“连就连,你我相约定百年,谁若97岁死,奈何桥上等3年”。虽然将这么浪漫的爱情桥和奈何桥相比有些煞风景,但这篇文章曾让我泣不成声。

相约百年也许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太长太缥缈,能相伴一段路共饮一杯水已经是前世修来的缘分了。他们在同心锁上写下各自姓名,祝愿爱情天长地久,这是我认为最幸福的事。

这世上,有几个人能和你共系同心锁,有几个人能和你共渡爱情桥?这世上,是否会有一个人能和我共系同心锁,是否会有一个人能和我共渡爱情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