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19623800000015

第15章 系统建构与特色文化凝练(6)

(二)反复论证,精准定位

纵观杨石路小学20年办学发展历程,校园蕴涵了浓烈的红岩文化气息。各任校长都把红岩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努力将红岩文化教育渗透于学校各个领域。现在学校已初步形成《红岩校园》校本课程内容和《综合开发红岩精神校本课程的研究》市级科研课题成果,同时也在红岩校园特色文化方面做了“红岩人物的书画长廊,班级红岩园地、红岩宣传标识图案等”硬软件的建设工作。基于以上原因,根据学校发展历史确定了“红专并进、修己塑心”的办学理念,以及“琢石成器、人尽其才”的校训等理念文化。杨石路小学以红岩文化教育为突破口,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校特色,实现红岩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不断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特色建构的策略务实

进行红岩文化的教育,不仅要有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更要落实到“磊落、坚强、朴真、踏实、团结、向上”等具体的红岩行为教育内容与形式上。为此,学校通过几年实验研究,初步构建了红岩德育工作思想教育的操作体系。

根据教育的系统性原则和认知规律,紧紧抓住了“四条主线”和“六个环节”。“四条主线”就是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形成以“课堂教育主线、德育教育主线、自我教育主线、社会教育主线”为主的德育网络,使红岩精神教育在全员、全程、全方位得到体现。“六个环节”就是根据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认知规律,以“听、看、讲、唱、做、树”为环节,逐步深入红岩精神文化教育。具体做法是:为了保证红岩精神文化教育能扎根于学生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之中,学校抓住了六条有效途径,分层次进行加固。一是以“听、看”为手段,凭借红岩资源,领悟红岩精神。如通过社区教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红岩精神;通过红岩烈属、脱险志士的精彩报告,体会红岩精神;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认识红岩精神,不断强化感知,让红岩精神入脑。二是以“讲、唱”为载体,激发情感,让红岩精神入情。三是以“做、树”为导向,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规范行为,让红岩精神入行。通过特色文化浸润,让红色岩石“磊落、坚强、朴真、踏实、团结、向上”等精神渗透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在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微笑中,成为杨石小人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素养。

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特色文化的整合开展

在巩固特色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分类推进,以特色文化带动其他工作,以其他工作促进特色优化,使局部特色发展为学校整体的个性风貌。学校处处、事事、时时都在“走自己的路”,各方面逐步表现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色。

(一)红岩文化与校园环境的整合,强化特色文化的熏陶

学校依托特色教育,挖掘红岩文化内涵,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努力将艺术灵感、人文精神,融注于学校的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

1.设计学校的识别标识。

学校设计出有形象性和可识性的校徽:主色为大红色,代表国旗、党旗、团旗、队旗的色调;形状为飘舞的红绸,象征着忠诚、奋斗、胜利;同时飘舞向上的红绸又代表杨石路英文及拼音大写的第一字母,并寓意着杨石路小学全校师生团结一致、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勇于攀登、不断创新的精神。

2.设立红岩主题雕塑。

朴实而简洁的红色岩石,进行适当的打磨和造型,即可形成主题雕塑,成为学校精神的总纲领,是学校精气神的总载体。采用校训作为雕塑上的中心文字,形成杨石路所独有的红岩精神载体,赋予其一种杨石路的生命,展现杨石路小学师生的风貌和张力。

3.添加文化碑石。

在教学楼四周的花带里,不打破现在的园景设计现状,添加文化碑石,形成文化碑林。此处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景物,但在此基础上的绿化带中添加文化碑石,文化碑石设计为高矮不一的矩形、采用统一的基座,上面以不同的字体镌刻红岩名篇。校园里有机放置“踏实”等词语的条石、方石、鹅卵石……走进杨石路小学,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红岩文化氛围。

4.班级布置体现“岩石”的元素。

班内开辟石文化角,摆放有关石的资料、图片、供学生欣赏美石,陈列学生自己制作的石艺作品等;黑板报开设石文化专栏,如“品石、赏石”“乐在石屋”“漫步石林”等,彰显班级特色。

总之,校内整体布局简洁干练,拥有一种朴实的环境,以此来烘托岩石磊落朴实的精神,让全校师生切身体会朴实并逐步学会朴实,养成踏实的作风。通过红岩文化与校园环境的整合,一起引申出学校里里外外的文化育人景观,一起融汇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育人氛围,一起交响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成长进步的生命大合唱。

(二)红岩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强化特色教育科研

1.学科教学,渗透红岩文化。

引导教师走向学科综合,有机整合学科中与岩石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岩石文化教学:品德课和班队课注重红色精神、岩石精神内涵的深入和外延的延伸;语文综合课开展寻访石的历史、了解石的用途活动,通过烈士诗歌朗诵赛、“艰苦奋斗是否过时”辩论赛,培养学生高尚的红岩文学素养;美术课开展画石、在石头上作画;科学综合实践让学生接触石头,开展石的科普活动;劳技课引导学生进行石艺制作和实践操作活动。通过学科渗透,让学生了解一些岩石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石制品的制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红岩文化的校园建设。

2.强化特色教育科研。

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完善与补充《红岩校园》校本教材,力求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以学生终身发展的“三求(求真、求善、求新)三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为主题,重新调整校本教材的编写体系,将红岩精神教育内容细化为认知与行为两大结构板块,贴近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使校本教材的使用为学校红岩校园文化的孕育添翼。

(三)红岩文化与系列活动渗透,强化特色教育理念

学校红岩文化建设关键是要“落地”,扎实开展系列特色活动,是防止学校红岩文化建设“空飘”、实现红岩文化“落地”的有效手段。为拓展“红岩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积极投身到红岩文化研究之中,学校以石为引领,狠抓德育活动、实践探究和表彰激励,使学校的红岩文化特色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1.德育活动,彰显红岩文化。

一是以校训“琢石成器、人尽其才”作为学校精神的核心,积极开展读石、悟石、与石对话活动,开展“我是快乐小石头”演讲比赛,让杨石娃们体验石的伟大,感悟石的精神,以“磊落、坚强、朴真、踏实”等精神激励自己,做一个光明磊落,坦荡踏实的杨石娃。

二是把石文化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传统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奉献爱心、杨石娃在行动”“生态杨石,人人有责”“杨石娃与平安同行”等主题活动;开展文明、卫生、纪律、大课间活动、路队、用餐“杨石娃争星”活动,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切实提高了德育实效。

2.实践探究,拓展红岩文化。

一是开展岩石文化兴趣活动。成立彩绘、篆刻、石艺制作等劳动科技兴趣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兴趣小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正在那里精心地设计盆景、净心地篆刻图章、舒心地涂抹色彩,活动得多么投入、多么快乐呀!看,经过同学们劳动,原本平淡无奇的鹅卵石变成了可爱的草莓、金鱼、蝉、兔子等彩绘作品,栩栩如生;精美的篆刻文字和图案、小巧精致的假山盆景得到了大家的啧啧称赞。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是开展岩石文化课题研究。成立少年岩石文化研究院,聘请有专长的教师为研究院导师,研究院院长、院士全部由学生担任。小院士们热心于查找资料、调查访问,他们确定了一些小课题开展研究活动,有的寻访石的历史,有的探索石的成因,有的了解石的种类和石的用途,有的调查岩石的种类及特征,有的开展“石与健康”的调查……小院士通过开展研究活动,丰富了科学知识,培养了合作精神、科学精神和交往能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学校的红岩文化特色无论内隐或外显,已经潜移默化并实实在在地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打上烙印。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四、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特色建设的步伐坚定

特色学校是“慢热的”,无法朝夕见功、一蹴而就,而必须经年累月、集腋成裘。任何“速效”的方法也都必定是“即溶”的——无法巩固和持久。因此学校用实际行动诠释持之以恒,用最“绿色”“天然”的方法来践行特色。相信特色学校创建这一列“开往春天的地铁”在“一路前行一路歌”之后定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由此,杨石路小学的特色就会澈如水晶而通体透明,纯如山泉而纤尘不染,素如百合而芬芳暗藏,美如天堂而拾级可上……

学校领导一班人如是说:学红岩文化,也学做人,红岩文化教育,应当为孩子的生命发展奠基;红岩文化教育,更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红岩文化教育,还为学校的前景注入新的活力。这,就是红岩文化特色教育的全部理念。在红岩文化特色建设之路上,学校师生留下了一串串汗涔涔的足迹,传诵着一段段值得记忆的故事……正道是:红色春风化雨来,志若岩石尽其才!

(陈红英 秦萍)

励志为先 书香致远——九龙坡区九龙小学“励志教育”实践

2011年11月5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的一篇图片要闻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重庆九龙坡区九龙小学的农民工子女开展为父母送祝福活动,孩子们纷纷在长卷上写下自己对父母的关心和祝愿……”《中国妇女报》2011年11月6日的头版同样刊发了这一要闻。是什么让一所小学引起如此重大的关注,一鸣惊人而又在情理之中?徜徉于彰显励志、充盈书香的校园,鲜明的学校特色文化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发展故事?

一、励志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明确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根本保证。办学理念的提出,要有其自身孕育的土壤。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重庆市“登高涉远,负重自强”的城市风貌,九龙坡区“敢上九天揽月,勇于龙行天下”的志向抱负,为学校进行励志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激励着师生们昂首阔步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有着悠久励志教育传统的九龙小学,围绕“书香浸润,励志成长”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九层之台起累土,龙马精神奏华章”的学校精神,提出了“立德立业融百美,博学博雅汇众长”的校训、“砺品砺学求高远,惟新惟美于至善”的校风、“修志修身严求己,为师为范深爱生”的教风和“自立自强勇为先,求知求真更向前”的学风,走“励志为先,书香致远”的特色发展之路。此理念系统是学校师生思想素质、内在涵养的表现,体现了九龙小学的办学层次。

二、励志教育活动的体系和实践

励志教育要有严密的、科学的体系。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学校科学地设计了各项励志教育活动体系,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励志,自我激励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一)汲取民族文化精华,楹联教育引领励志步伐

九龙小学位于九龙镇,九龙镇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楹联)之乡”,这里的楹联精妙深远。楹联积淀着智慧的结晶,映射着艺术的光辉。楹联教育融知、情、意于一体,楹联教学能使学生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抓好儿童的楹联教育,能使德、才、情、趣真正结合,全面发展。

1.营造浓郁的楹联教育氛围。

今天的九龙小学,是楹联的百花园。从空间上看,处处有联,如门联、墙联、楼名联、教室联和楼梯联等;从时间上看,时时有联,如会议联、重大活动联、班级的“今日对联”和学校的每周征联等;从内容上看,励志的因素充分融汇到了楹联之中,如“一心向日显风采;两鬓飞霜育幼苗”“厚积薄发,用书籍点亮人生;喷薄欲出,让感动溢满校园”;等等。在这里,楹联教育的步伐迈得铿锵稳健;励志楹联更是丰富和拓展了学校的励志教育方式和内容。

2.以楹联为载体推进德育工作。

楹联短小、易诵、易记,因而常被人们誉为道德教育“轻骑兵”,充分挖掘楹联作品中包含着的德育素材,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很多优秀的楹联作品本身就透射着哲学思想的光芒、映现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比如张展校长撰写的“放眼增清趣,宽心得乐园”、教师肖碧芳撰写的“先正己争当示范,勤育人甘做园丁”等作品,言简意赅,意蕴深厚。学生接触到了这样的楹联作品,必将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壮大民族的优秀文化。这必定会把励志精神融入到学生的品格中,让励志的面貌生生不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