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杜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编译.我的教育信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美)马丁著,杨彩霞等译.建构儿童的科学——探究过程导向的科学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哈兰,瑞夫金著,张冰冰等译.儿童早期的科学经验——一种认知与情感整合的方式.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沈小峰.自组织的哲学.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5.胡振开.应用心理学.沈阳: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编写.心理与教育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7.李祖超.教育激励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冯增俊.亚洲“四小龙”学校德育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9.龚学增.民族精神教育读本.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10.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1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3.任顺元.论学校文化特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源田.派往明天的教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15.王继华.教育新文化执行力.长沙:长沙岳麓书社.2008
16.赵丰平.课改不排斥升学率.中国教师报.2010
17.马向阳.新课程新探索.海口:南方出版社.2005
18.冯恩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
19.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20.梁为楫.中学班主任工作100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2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桂林:漓江出版社.2009
23.王邦虎.校园文化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4.陈建华.论学校特色的内涵及其创建原则.教育科学研究,2006(8)
25.黄宇.绿色学校的内涵及其创建.环境教育,2001(1)
26.曾建平.绿色学校:21世纪教育的必然走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2)
27.吴金强.小学环境教育的必要性.黑龙江环境通报,1998(1)
28.郭思乐.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皈依学.课程教材教法,2005(12)
29.张晓刚.建立校企合作教育长效机制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科技博览,2010(7)
30.胡颖蔓.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教育与职业,2009(11)
31.贺修炎.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双向互动合作模式.教育与职业,2008(14)
32.韩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优化育人环境.西航教育,1992(2)
33.薛晓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教育研究,2003(3)
34.汤洁.提升人文底蕴倡导文化育人.中国电力教育,2010(30)
35.丁东澜.校园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及其建设.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8(1)
36.肖川.生命教育与师生的幸福人生.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7.何仁富.生命教育引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38.张秀琴.校园文化精神与高中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9.易炳秀.从细节看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8)
40.袁先潋.学校文化力建设策略.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1.彭俊海.关于推进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9)
42.廖晓玲.激励的双因素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9)
43.刘旭东.以激励促发展——简析激励式教育.科教探索,2008(9)
44.王丽娟,邓冬梅,朱丽敏.让励志故事为班级管理扬帆助航.吉林教育,2010(2)
45.谢定来,覃跃武.“三自”特色文化励志导行.人民教育,2010(3)
46.韩恭福.励志教育与生涯规划相结合为学生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山东教育,2011(14)
47.古丽萍.新加坡小学生礼仪教育的特点及启示.基础教育参考,2010(1)
48.胡凯.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现代教育科学,2006(1)
49.易银珍.礼仪文化与和谐社会.光明日报,2009(2)
50.郭思乐.教育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教育研究,2004(12)
51.吴宗权.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建设,2011(3)
52.漆新贵、蔡宗模.特色学校建设:内在生成的理念.中国教育学刊,2010(2)
53.柴军应.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生本教育思想内涵探析.教育探索,2010(8)
54.张剑.志趣教育熠熠生辉.今日教育,2005(2)
55.陈元东.培养好习惯奠基好人生——打造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学校行为文化.中国教育学刊,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