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19646400000020

第20章 创新思维(3)

(四)综合和交叉研究的方法

首先,创新思维不仅需要分析,即把对象分解成若干方面或因素来分别加以认识,而且更需要综合,即更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把不同类别的事物或事物的有关组成部分联结起来,从而形成关于事物的统一的整体的认识。综合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当今世界大多数东西都是通过综合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多媒体计算机就是综合思维的产物,它是电脑专家综合普通计算机、压缩解压卡、有关软件和音箱的功能而创造出来的。

其次,交叉思维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思维方法。当今世界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如比较文学、比较哲学、比较法学、经济数学、经济哲学等等都是交叉思维的产物。一般说来,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但是,当人们运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同一对象时,往往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这就是交叉思维造成的思维创新。

(五)几种具体的创新思维方法

1.联想创新法它是一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方法,是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加以思索从而产生新的看法和认识的方法,是一种非逻辑性的思维方法。运用联想创新法往往都能形成新的思路和想法。例如,美国的莱特兄弟由蜻蜓的飞翔产生联想,最终制造出了人类的第一架飞机。

2.反思创新法它是人们对自己以往产生的思想的再思考、再批判,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法,人们常常能发现自己以往思想中的不足、偏差和错误,从而形成新的正确的思想观点。古代的哲学家们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思想成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大都善于反思。

3.逆向思维法(它不等于逆反心理)它指人们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相反方向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可以打破人们常规的思维定势,引发超常思维,使思维得到较大的创新。例如,发电机是根据机械能产生电能的原理制造出来的,后来,人们对此进行逆向思维,让电能产生出机械能,这样电动机就被人们制造出来了。

4.头脑风暴法它是适用于集体进行创新思维的方法,它是由20世纪30年代美国创造学奠基人A·F·奥斯本发明的一种创新方法。它是通过召开集体会议,让与会者平等自由地畅所欲言,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尽情发表不同意见,谢绝相同意见,谢绝任何评价,然后量中求质,找出最佳思路和方案。因此,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真正民主的集思广益的集体创新思维方法。对创新思维来说,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具体方法。

二、创新思维与克服心理障碍

人的心理分为健康心理和不健康心理。只有健康心理才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不健康心理则是创新思维的障碍。不健康心理依其轻重分为三种状态:心理障碍、心理变态和精神病。毫无疑问,在心理变态和精神病这两种精神状态下,一个人甚至连正常思维都不可能,更不可能进行创新思维了;即使是心理障碍对人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也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要进行创新思维,就必须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一)要克服从众心理

在社会生活中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总是随声附和多数人的意见,跟着多数人的行为而行为,这种随大流的心理状态就是从众心理。简言之,就是“服从多数”的心理状态。尽管在通常情况下服从多数是一条普遍有效的原则,多数人的共同见解通常是不会错的,但是事事都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必然导致新创意、新见解“胎死腹中”,不愿或不敢说出来,使人们养成懒于认真独立思考的不良习惯,从而抑制人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

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现象,人家说啥我说啥,别人做啥我做啥,结果是或者你跟着别人受益,或者你跟着别人受损。当然还有可能出现别人受益而你却受损的情况,因为别人是从其自身的实际出发的,而你却没有从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某县有个以平地为主的乡,这个乡周围以山坡地为主的乡镇都靠种茶叶走了致富之路,这个乡也跟着种茶叶却走上了致穷之路,原因何在?就是后者没有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究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受了从众心理的束缚,没有创新意识。所以,要进行思维创新,就必须克服从众心理。

(二)要克服保守心理保守心理是指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即把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观念(经验、观点、理论、习俗、价值标准等等)固定化,一遇到新事物就用这种固定观念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认为凡是与固定观念不相符合的就是不对的,就不应该去做。也就是一种绝对按常规进行思维的心理。本来,通常情况下按常规进行思维是必要的,但如果遇到任何事物都绝对地按常规思维就不对了,这就是保守心理了。这种把固定观念绝对化的保守心理是人们进行创新思维的一大障碍,它妨碍人们对新事物形成新观念,阻碍人们从已知世界进入未知世界,进而使人们在实践中难以取得创新成果。

保守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种常见现象,遇事总是按老办法、老经验或者按上面指示和书上说的去进行思维和实践,固步自封,不敢越雷池半步。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经验越多、做同一种工作时间越久的人越容易陷入保守心理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在科技发明史上绝大多数发明家都是在40岁以前成名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确实也有一些年老者,因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创新发明不断。但是,不论是什么年纪的人,只要思想保守,就不敢开拓创新,就必然不思进取,就一定没有工作的新思路,这一点是确定不移的。所以,要进行创新思维,就一定要克服保守心理。

(三)要克服迷信权威心理

所谓权威,是指古今中外各行各业中在本领域里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顶尖人物、杰出代表和领袖人物。因此对他们及其思想理论都必须尊重,绝不能轻易地否定权威。但是尊重不等于迷信,迷信权威则是不对的。因为即使是权威也只能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权威。权威的观点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对的,人们不难举例说明权威的判断也有错误。例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其探讨通信和交流电的应用的多篇论文中曾经断言:交流电太危险,家庭不能用,直流电是惟一途径。事实上,交流电后来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比直流电更为广泛的使用。

所以,不能迷信权威,迷信权威是创新思维的一大心理障碍。对权威不能过分信赖,过分信赖就是迷信。要进行思维创新,就必须克服对权威的迷信心理。要创新,就必须在尊重事实、尊重真理的前提下敢于批判权威、敢于怀疑权威和敢于超越权威,就是说要有亚里士多德那种“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的勇气,否则,就不可能进行思维创新,更不可能进行实践创新。

(四)要克服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己瞧不起自己的心理,就是胆怯、妄自菲薄、信心不足、怕被人嘲笑的心理。这种心理是创新思维的最大敌人,它不仅会磨灭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而且常常使人功败垂成,错失发现真理之良机。例如,英国科学家纽兰兹在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发表前三年就已经发现了元素分布的周期性规律,但是由于自卑胆怯,怕被人嘲笑,放弃了对元素周期律的进一步研究,结果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大错。

自卑心理是创新思维的一大障碍。自卑心理重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对自己的创新潜力缺乏信心,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没有创新能力,盲目地认为发明创造、开拓创新只属于专家教授和伟人领袖的事,认为那么多能干的人都没有干成功的事,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干成功,这样就严重地阻碍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所以,要进行创新思维,就必须克服自卑心理。

(五)要克服害怕心理

害怕心理是指害怕犯错误和害怕失败的心理。害怕心理重的人由于害怕犯错误、怕失败,不愿尝试任何新举措、新行动,认为一旦失败、犯错误,就会被人看不起,被人歧视,就会丢人现眼,遭受耻辱。这种压抑的心理状态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障碍,它使人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正常的发挥。

其实,失败和成功、错误和正确总是相辅相成的;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则是正确的先导。事实上,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犯错误和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人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可能少犯错误、少失败和避免大的错误、大的失败),错误和失败总是大大多于成功的。只有不断地从犯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我们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也就是说只有发扬屡败屡战、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才能探索出正确的思路,最终取得成功。例如,“六六六”农药是经过665次试验都失败了,最后第666次试验才取得成功的一种高效杀虫农药。但是又经过几十年的试用,人们发现该农药在农作物中的残留期太长,有损人体健康,这样又一次宣告了它的失败。然而,人们正是在总结其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才发明了残留期短的新农药。所以,要进行创新思维,就必须克服害怕心理。

综上所述,创新思维对于中层领导干部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当然,创新也没有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样难,只要我们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创新原则和方法,克服各种不利于创新的心理障碍,就一定能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搞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