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华血脉
1972400000001

第1章 中国人移居海外始于何时

中国人何时移居海外,成为最早的华侨、华人?在古代的文献资料里,只有一鳞半爪的记载,但仅从这些有限的记载中,也能多少寻觅到先民移居海外的踪迹。

上古时代的部族多是以狩猎和游牧为生,踪迹不定,追逐山林和肥美的水草,迁徙就成为生活中频繁发生的必然过程。但在国家形成以后,有了疆界,区域之内的人民也就有了国籍,这是侨民产生的社会政治基础。其次是国家产生后,有了阶级和压迫,为了追求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适彼乐土”,就相率迁徙。况且先民们本就有着迁徙的基因,早已相沿成习;再次是经济形式单一,以物易物,为了获取生活的必需品,再加之社会分工早已具体化了,商人阶层出现了,对外交往和贸易也就随之扩大。可以说,从有与海外交通贸易时,就有因经商等情况而出洋“住蕃”的中国人。以前流传这样一句很形象的话:“凡有海水流到的地方就有华侨”,这很能说明中国人移居海外的盛况。

关于中国人发展到海外的时间,从有限的古文献资料记载来看,大概始于六千至五千年前的远古时代,这从现在的考古发掘和遗存的语言、习俗中,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美国《国家地理》1991年第180卷第4期上刊登的美国境内印第安文化专号的史料得知,在1491年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今美国纽约州的易洛魁人,就是六千年至五千年前移民美洲的中国轩辕黄帝族的后裔。

其中布鲁洽·约瑟教授的论文《奥次顿哥》最有说服力,它介绍了在莫哈克河奥次顿哥村的易洛魁人,至今仍保存有鹿皮书《轩辕酋长礼天祈年图》和《蚩尤风后归墟扶桑值夜图》(均为彩图),而轩辕和蚩尤正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三大人文初祖之一,这为黄帝轩辕族于五六千年前拓荒美洲,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而更早的时候,美国民族学家和原始社会历史学家摩尔根,在其代表作《古代社会》(1877年)一书中,也有关于以莫哈克部落和奥次顿哥人为轴心的六部落联盟的记载;有关于大神(黄帝)和恶神(蚩尤)的简略记述;而关于以龟、狼、熊为最古老的氏族、胞族的记载甚详。而这些又都与中国史传以黄帝为轩辕氏和有熊氏的古籍记载相吻合。

据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道格拉·华莱士教授及其同事的研究报告认为,现在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上的土著人的DNA是相同的。他据此断定,美洲印第安人的祖籍在中国。

即使现在我们看分布广泛的美洲印第安人,他们不管是长相和动作、语言特点、风俗习惯,无不与古代中国人在诸多方面有太多的类似之处,甚至几乎是一模一样。这说明中国人不仅最先到达了美洲,而且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亚美之间,一线相牵,这一点已是世界的共识。

国内也有学者推测,这些远古先人,极有可以是炎帝部落、轩辕部落和蚩尤部落打仗而战败后的部落民。

那么,这些远古先人五千年前如何横渡茫茫大洋去了美洲,迄今尚无明确的文字记载。

据华莱士教授考证,史前有两次从亚洲移往美洲的移民大浪潮。第一次发生在二万到四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当时人们从西伯利亚经过冰冻的白令海峡而到达美洲。第二次浪潮发生在5000年到1.2万年前,一些中国移民一部分继续经过冰冻的白令海峡,这个海峡最窄处只有35公里,而且每年有半年时间处于冰冻期,因此它是亚美之间天然的桥梁,是亚美之间最理想的通道;一部分从中国的东北部南下越南,经过菲律宾到斐济群岛和夏威夷,然后再到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