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华血脉
1972400000022

第22章 泰国的华人皇帝

在泰国首都曼谷湄南河的西岸,至今屹立着一座“郑王塔”,也被当地人称为“郑王庙”。这是为了纪念200多年以前,泰国第三王朝的开创者,也是泰国的第三任皇帝——郑信而兴建的。

郑信,祖籍中国广东,又名郑昭(昭是暹罗语,意思是王),他在泰国的名字叫达信。

清朝雍正年间,广东省澄海县(现汕头市澄海区)华富村的一位穷困村民郑镛乘船南渡,前往泰国谋求生计。在那里,他迎娶了暹罗女洛央为妻。1734年4月17日,其妻在暹罗(泰国旧称)王都大城生下他的第一个儿子,取名郑信。郑信年少时就聪明出众,非常讨人喜欢,泰国大臣昭披耶节基将其收为义子,并开始接受暹罗的传统教育。通过努力,他掌握了泰文、中文、越文和梵文。郑信年青时长得一表人才,仪表堂堂,13岁就被选拔进宫廷担任御侍一职,二十岁时按照当地习俗入寺为僧,三年后还俗。走上仕途之路,官至甘碧府府尹,封爵为披耶,故暹罗人称之为披耶达信。《清实录》则译为披雅新。郑信为人廉正奉公,曾多次受到泰国皇帝封赐和嘉奖。

1764年,缅甸军队大举进攻泰国,郑信起兵勤王,率领泰国军民全力抗敌。1767年4月,缅甸军队攻陷泰国的暹都,国王波隆摩罗三世在逃亡的路上被饿死,大城王朝随之宣告灭亡。

郑信于是就在泰国东部招兵买马,于当年11月从缅甸军队手中攻破吞武里,接着又收复大城,取得独立战争的决定性胜利。鉴于原有的大城已成为一座废墟,郑信决定重新建立都城,他选择了吞武里作为新的都城。

1767年12月18日,郑信被拥立为新王朝的王,史称吞武里王朝,郑信本人则被尊为“吞武里大帝”,又称郑皇。由于郑信曾经被封为哒府侯王,所以泰国历史又称之为“哒信大帝”。吞武里王朝建立之后,郑信一直致力于国力的恢复,他不断领兵开疆拓土,终于在1770年统一了整个暹罗国。1775年,他又从缅甸人手里夺回了北方重镇清迈,使得这个分立长达数百年的小邦重新归入泰国的版图之中,吞武里王朝也成为泰国历史上幅员最为辽阔、国力也最为强盛的王朝。

郑信在位期间,一直致力于同中国的友好往来。他向当时的清政府献俘朝贡,按照乾隆皇帝的意思,清朝官方的文件从1772年开始就把郑信称之为“郑昭”(“昭”在泰语中是“王”的意思),这也等于正式承认了郑信为暹罗国王。1775年,乾隆皇帝打破清政府一直遵循的不准军火物资出洋的规定,同意向暹罗国出口五十担硫磺以及百口铁锅。第二年,又卖给暹罗国硫磺一百担。郑信的使团曾到达北京,受到了乾隆皇帝的热情接待。

1782年,郑信去世,在他在位的15年间,由于其对国家以及民族做出的极大贡献,使得泰国人民对他都十分敬仰,并敬奉他以大帝头衔。泰族立国共经历过四个王朝五十二位皇帝,仅有五位被谥为大帝者,郑信是其中之一。

为表达对郑皇的敬仰之情,泰国人专门设立了“郑王节”以示纪念。1950年,泰国政府在吞武里斗圈广场中央建立了一座郑皇哒信纪念碑,并在广场上建立了一座高约30余米的郑皇塑像,以供人们瞻仰。泰国政府还做出了一个规定,将每年的12月18日,即吞武里大帝的登基日,定为“郑王节”庆典日。是日,泰国国王必须率领文武百官莅临此地,举行仪式,亲自点燃象征胜利的火炬,同时向大帝像献上花串,以纪念这位大帝为抵抗侵略者、光复河山、开拓泰国统一大业,让泰国走向独立自主道路的卓越业绩以及不朽功勋。

在澄海的乡间,至今还流传着关于“十八缸咸菜”的传说。相传郑信建国称王之后,亲戚与一些家乡人专门前往泰国祝贺。郑信热情接待他们。临走之时,还赠送了18缸礼物,叮嘱乡人要好好看管,等到回去之后再打开,分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们。

这些人回到船上后,却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郑皇到底赠送了什么好东西给家乡人。然而,当他们打开缸盖时,却让他们大失所望,这些缸里都装满了咸菜。众人一怒之下,就将其中的十七口缸都扔进了海中,只带回其中的一个缸,好给家乡人一个说法。

在他们回到家乡以后,人们都围过来看郑皇送的礼物。他们将缸中的咸菜倒出之后,让他们倍感吃惊的一幕发生了,在一层咸菜下面,全是各式各样的金银珠宝。人们始知郑皇的苦心,因南洋多海盗,他担心乡人在路上会遇到海盗,于是就在缸口放上一些咸菜。乡人见状,懊悔不迭。人们珍视这最后一口咸菜缸,时值今日,仍被郑氏族人视为传家之宝保存。

1782年秋,邑人将郑信的两套泰服与华服运送回广东老家。家乡的父老们为郑信修建了“郑皇哒信衣冠墓”与“郑氏宗祠”。至今,在这座宗祠门两侧,悬挂有一副对联:“曾与帝王为手足,欣收天子作门生”。村外一个池塘旁边,建有郑信的衣冠墓。1998年,泰国诗琳通公主曾专程来到这里,拜谒郑信的衣冠墓,并赠送了一顶绢制皇冠留做纪念。随行的泰国华侨,还向当地赠送了一尊郑皇的骑马铜像,其样式是仿照曼谷吞武里广场上的那座郑皇铜像制成的。

郑信在华人世界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他不仅仅是泰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更是“中国海外侨领第一人”,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在海外当上皇帝的华人,他的确值得我们中国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