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北京的梦影星尘
1980200000008

第8章 河流

北京什么也不缺。如果非要找出缺点什么的话,恐怕也就缺一条像模像样的河流。众所周知,巴黎有塞纳河,伦敦有泰晤士河,开罗有尼罗河……许多国家的都城皆依河而建,傍水而居,使城市与河流齐名。而北京,似乎没有什么着名的河流一这能否算作一个小小的遗憾?所以有人说:北京缺水,市民们饮用的大多是水库(如密云水库》里储积的水,没有那种直接从河流里汲活水的浪漫感觉。虽然它不乏一些以海相称的湖泊,譬如中南海,北海,什刹海一这汪洋恣肆的名称代表着一种良好的主观愿望。但远近无大水(大河),则是事实。

从历史上看,北京有自己的河流。东郊的通州,是京杭大运河之发端--京杭大运河,多有名呀,全长3400余里,自开凿之日算起,已有2400多岁了,可谓贯穿半部中国历史。自通州至天津段的北运河(又称潞河)秦汉时即通漕运了,连接了古代中国的一条南北大动脉。然而自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铁路作为新生事物异军突起,运河便退出了新世纪的舞台:北运河不复修浚,舟航罢止。那千帆竞渡、运货输粮的宏伟场面,已作灰飞烟灭。而今瞻仰大运河北端遗址,或称故道、只剩下浅浅的一道污水,恐怕也只能载动小小舴艋舟难以想像它曾经承荷过令人咂舌的历史重负。但北京范围内较着名的,也只有这条退役的人工河。

元代为方便运输,将运河与京师相连,开挖了通惠河。这样货船就可直抵城下,不用在通州码头装卸、换乘。明清时通惠河俗称里漕河,而北运河俗称外漕河。里漕河起始在东便门,又和内城的护城河相连,可见古人在水运上的良苦用心……作为世代漕运河道的通惠河,如今年内只是北京城区几条主要的排水河道,听不见桨声了。河流不仅是漕运的条件,而且能保障城市居民的用水之需。北京自古即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所以早在北魏时期,便有旧时西直门外长河(也叫高粱河)上的打鱼船。可怜小小舴艋舟,栽不动许多愁。水利家规划从地势较髙的西郊永定河取水济京。金朝又在石景山麓挖开了“以通京师漕运”的金口,后来不知何时起废弃了。真正使永定河出名的是卢沟桥。清河、沙河等等,因无典故,皆应名列永定河之后。可见河流的来历与名气是很重要的。又臂如作为紫禁城(故宫)护城河的筒子河,名称很通俗,格局也小巧,但却皇气逼人……

现在,北京人重新开始关注起河流来了。关注河流的影响及其意义。1999年7月28日,耗资11亿元人民币的京城水系治理工程迎来通航的时刻一淤塞的血管终于又流通了。这使“坐船游北京”的梦想成为现实。北起颐和园昆明湖、南接玉渊潭的昆玉河航线,全长10公里,乘游艇周游需40分钟。长河通长约9公里,途经麦钟桥遗址、万寿寺、广源闸、紫御湾、紫竹院、北京展览馆等景点。随着城北、城西这两条航线的开通,南护城河的清淤工程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据说只需再等待两年,北京市就可以全城通航,那时这水上的家园将使我们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