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20039600000060

第60章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5)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的警告完全置若罔闻,你可能需要把孩子带到医院,看看孩子是否患了多动症。但是,不要对孩子的所有举动都说“不”字,这会扼杀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相反,试着把孩子带到体操馆或者舞蹈班,看看是否能帮助他们发泄多余的精力。但是,即使是在儿童乐园这样的地方,你也不能掉以轻心,作为爱冒险孩子的家长,你就别想坐在一边放松地喝咖啡,笃定地看你的孩子从滑梯上往下滑了。

如果你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你还需要定下特别严格的规矩,一旦孩子不经允许,擅自到危险较高的器具上去,马上离开公园,回家后还要罚孩子一段时间不准玩耍。即使在家里,也得小心,万一孩子感到没劲会想方设法地干出冒险的事来。

对于孩子做出的不可接受的行为,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容忍,孩子不戴头盔就不许骑自行车,不系保险带就不准坐进汽车里。但是,不要以为采取了安全措施就万事大吉了,冒险的孩子常常把安全装置弄坏,因此,最可靠的方法还是经常性的监督。

为了帮助孩子分清刺激与危险的差别,你需要把危险的后果向孩子解释清楚,比方,如果孩子一直在床上跳,你可以说,“如果你掉下来,会摔痛的。”假使孩子真的掉下来了,抓紧时机强调这一点:“瞧,你掉下来是摔痛了吧。”

你也需要防止孩子去看那些充满冒险行为的卡通电影,即使是卡通世界中的暴力行为,7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观看。这个年龄的孩子若在卡通电影中看到主角从一场严重的事故中毫发无损地走出来,告诉他这种结果是不真实的,让他去想想,如果一架大钢琴倒在一个人的头上,在真实世界里会是什么结果。

冒险行为就像性格特点一样,常常会持续到青少年时期,但是,对于那些感到一步一步走近急诊室的家长来说,好消息还是有的,那就是,随着孩子一次一次地承受他们危险行动的后果,他们会最终从错误中学会谨慎。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疼”着长大的,平常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立精神普遍不足,心理素质也不如父辈,有些小孩十几岁了还不敢独自睡,怕黑、怕打雷、怕闪电,遇到困难习惯于求援,不肯下功夫去设法解决;而家庭也普遍注重的是培养孩子的智力因素,只要有益于提高孩子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非常舍得投资,说到什么营养品有益于改善智力,价钱再高也舍得买,总以为就这么一个孩子,为他们成长,下再大本钱也值得。家长们偏偏忽视了孩子冒险习惯的培养,总是怕孩子不安全,有时候学校组织“踏青”,家长也要陪伴着前行;学校要组织学生爬山,有的家长借口孩子身体不舒服,干脆请假。

其实,缺乏冒险意识的孩子,长大了很可能性格消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责任感差,“温室长大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孩子很可能输在意志薄弱的起跑线上。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非得从小做起。不要怕孩子会摔跤,爬起来孩子的脚步更稳健;不要过分担心孩子的冒险,经历风霜苗儿更茁壮。家长作为孩子的效仿对象,也要在孩子面前多展示坚强,让冒险精神陪伴在孩子的左右。

许多成年人都会记得童年时的冒险经历,如上树掏鸟蛋抓小鸟,比赛谁能跳过一道大沟,夜里独自走几里山路等等。而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时时被要求听话,家长对他们的安全又总不放心,他们还有机会去冒险吗?

【专家支招】

探索是人类的第二才能,一些心理学家认为,探索和冒险是人类的天性。但父母大多怕孩子去冒险,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

1.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从容对待孩子的一般冒险心理或行动。如孩子很想知道电和火的威力,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做实验,让两根电线相碰发出火花,让火烧掉孩子剪下的头发和指甲,孩子就能得到冒险的满足感,同时也懂得了更多的知识。

2.要让孩子了解冒险行为的性质。有些活动是小冒险,有大人指导时可以进行,有些是大冒险,将来可以参加,现在绝对不能闹着玩。还应该告诉孩子,冒险有理智的和盲目的两种,盲目性越大,危险越大。

3.父母还应让孩子知道,有些有风险的工作或事情,如登山、航天、探险,是需要特殊训练的。只有现在好好学习,练好身体,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来才有可能从事这样的事业或活动。正确引导孩子的冒险行为,也是送给孩子的宝贵精神财富。

防止孩子去看那些充满冒险行为的卡通电影,即使是卡通世界中的暴力行为,7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宜观看。

⊙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场景再现〗

常民从上小学起,都是自己去上学,大人从没有接送过。常民12周岁时升入初中学习,学校离家比较远,上学需要骑自行车,要骑30~40分钟。常启先生为儿子常民买了一辆小轮坤式自行车。常启先生先找出市区交通地图和儿子一起在地图上“寻找”合适的上学路线,然后一起进行了实地踏勘。实地踏勘的结果使常启先生大吃一惊,他没想到一家省重点中学的大门竟然开在一条小巷子里。开学的头一天,常启先生的妻子对他说:“常民还小,车太多,路又不好走,你还是先送常民几天吧!”

常启先生对妻子说:“送几天?送完了不还得他自己去上学,我总不能送他上三年学吧。”他继续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告诉他怎么保护自己,当然这种保护绝对不是我们整天跟着。越怕撞车,越不敢放手让孩子自己骑车,孩子心里就越没底,就越没信心。越是没底、越是没信心就越可能撞车。把孩子放开了,他骑车的本领提高了,信心足了,就不会出事了。”

开学的那天常启先生的妻子还是要他送常民上学。常民对妈妈说:“没必要。我和爸爸已经骑车去过学校了,我自己也已经走过好几趟了,我能找到学校。如果我连学校也找不到,还上什么学呀。”

常启先生说:“这才像我的儿子。将来还要上中学,上大学呢,我相信我的儿子能保护好自己。

【深度诠释】

“缺乏安全感”,这是现时人们对于日益复杂、高速发展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感受。同时由于现在家庭均只有一棵独苗,因此,家长往往对孩子的人身安全感到忧虑,上学放学要亲自接送,回家后不准独自出外与小朋友玩,只能关在窄小的空间范围内,家用电器、炉具一律不准摸,怕有意外,孩子在家里也像个被捆住了手脚的机器人。

孩子们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课间休息、行走、玩耍时不注意而出现的安全事故。

中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其精力旺盛、好动,自控能力较差。课间休息时,常常跑跳、逗打、追逐嬉闹而不注意周围环境,稍不留神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例如常有学生上下楼梯不注意或走路不注意而摔跤,造成手臂、腿、脚挫伤、扭伤甚至骨折。

二、行走、骑车、乘车不注意造成的安全事故。

中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年龄特征又决定其容易急躁、没有耐心,遇事常常缺乏仔细考虑,不注意安全,不计后果。例如,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翻越护栏;骑车带人,高速逆行,相互追逐碰撞;乘车、乘船时抢、扒等。1995年1月至12月,武汉市城区中小学生中,就有6起重大交通伤亡事故发生。

三、用电、用火、用气不慎出现的安全事故。

当今社会“电”与家庭生活和工作学习时刻相伴。“电”既可造福于人,又可祸患于人。超负荷用电,导致电器损坏、电线短路,引起事故发生,造成了一些家庭的不幸。全国因用电不慎引发的重大火灾事故频频发生,给了人们沉痛的教训。

从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开始,火就一直伴随着人类走向当今的文明社会。但用火不慎,火便会无情地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例如,1995年4月5日上午,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小峪煤矿第二小学四年级学生春游,因野炊引发特大火灾,29个幼小的生命,顷刻间被火海吞噬,令人惨不忍睹。

石油液化气、管道煤气和其他可燃性气体,也是当今城镇居民日常生活所必需。但稍有疏忽就会发生泄漏,泄漏时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它就可能如出山猛虎伤人于猝不及防。有一位高中学生在家中帮父母清洗液化气钢瓶时,往垃圾道倾倒液化气残渣,遇楼下有明火,“轰隆”一声爆燃,引发了火灾。管道煤气泄漏曾使武汉某厂的一家三口全部中毒死亡。其他可燃性气体造成的伤害也触目惊心。

四、游泳、水上游乐出现的溺水事故。

我国水域宽广,江河湖海纵横,塘堰水库遍布,每到炎热的夏季,人们为消暑解热,纷纷到江河湖海、塘堰水库中奋臂击水,舒心畅游,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更好戏水。游泳虽然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但略有不慎,就会乐极生悲。近年来每到夏季,中学生溺水事故常有发生。

家长要指导孩子认识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样的环境容易发生灾害,使之充分认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增强安全意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专家支招】

家长应针对孩子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抓好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避免不幸事故的发生。

1.让孩子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对于小学生,完全可以把一些安全知识教给他们: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煤气炉具的安全使用;化学物品、药品的标识及使用;出门,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上学放学路上要与同学结伴走,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搭话或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让硬物锐器损伤身体任何部分等。儿童天生好奇好动,不能硬性限制其活动,但一定要让其掌握安全知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教给孩子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让孩子懂得应急措施非常必要,例如,煤气泄漏时要先切断气源、开窗通风,千万不能马上开灯、打电话、关电子打火开关,否则会引起爆炸;遇到意外,会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如110、119等;懂得一些基本医学知识,如急救止血方法;万一被人强行拐带走,要懂得找机会找当地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等。曾有报道一小学生被拐带后,被卖到一农村人家里,他趁那家人出处赶集,逃到镇上,找到派出所,结果最后得以回到父母怀抱。

3.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有的孩子也懂得安全知识,但天性淘气。贪玩、贪吃、自控力差,因此,有时玩起来忘了安全,造成自己受伤或损伤别人,或控制不住自己,吃陌生人的东西而上当受骗。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