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隐喻故事魔法术
20173700000005

第5章 隐喻故事与心理健康

1.故事是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职场,还是在学校,隐喻故事都可以是一种沟通的工具,而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直通车。例如,中国台湾地区心理辅导老师黄仕钧就常常用“小狐狸”这个隐喻来表达自己,有时候心情不好,朋友会这么问他:“小狐狸,你在哪里?”他会回答:“我在山顶上,吹着风,风咻咻叫,天空灰蒙蒙的,好冷好孤单……”

这样的传达有时候比直接说出他的心情要更接近他的内在状态,因为他可以用隐喻中的画面、声音、身体感受等来呈现自己。于是,隐喻故事就成了一种很好的、很内在的沟通工具。

黄仕钧老师指出,在助人工作的领域中,通过为当事人量身定做的创作故事或述说已经存在且适合当事人状态的故事,常常可以让需要帮助的人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被了解、被陪伴,甚至被帮到。

2.故事是人际互动的传递方式

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出了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是“的重量”。当老师让小作者们把题目补充完整时,有位小作者竟说不知道补充什么。于是,老师让她根据这个题目随便自由联想,她说什么也想不到。她真的是什么也想不到吗?还是她的脑子里充满了我们看不见的情绪,已经没有空隙呈现老师要求她所做的联想,或者是她在不自觉地拒绝表达自己。

于是,老师让她根据这个题目随便写下十个词语,她写了“悲伤、疼痛、眼泪、烦恼、郁闷、愤恨、失望……”。老师似乎明白了什么,突然发问:“你失去过什么吗?”她点头回答:“失去过友情。”此时她的眼圈红了,老师继续问:“什么时候?”她回答:“一个月前。”

老师不便继续发问,毕竟是在团体辅导的课堂上,于是让她随便画一幅画。她画了两个人头,两人都在流泪。她自己也边画边流泪,对于这两个人头,她说是同一个人。上面的人头闭着眼睛,下面人头的眼睛却是睁着的,她说那是她鄙视那个把她和朋友分开的老师的眼神。

老师说:“你已经把题目补充完整了,如‘友情的重量’或‘眼泪的重量’,你已经知道写什么了,把你想要表达的感情写下来吧!”她沙沙沙地笔走龙蛇,似乎比往日写作文快很多,写的字数也有了突破。老师通过作文的方式帮助她疏导情绪,表达心结,寻求倾述与倾听的自由,让她表达,让她释放,让她为自己的生命承担成长的责任。

3.故事辅导可以增进彼此的关系

有位小作者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刚上三年级时写了篇作文《秋天的田野》,被老师写了两个字的评语—“不好”。那是大大的两个红字呀,女孩哭了。她的妈妈带着这女孩找到老师,老师发现她在回答问题时不是很爽快,那样子似乎有点恐慌。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很自尊的,来自家长或老师不适当的评价很容易对其造成心灵伤害。

根据隐喻治疗的原理,可以通过把孩子的问题以童话的形式外化,帮助孩子换个角度看自己。于是,老师辅导她完成了一篇童话《我不是黑毛》,梳理了她因受到老师不适当评价而造成的郁结情绪,让她重新评估自己,为自己写下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脚本。这篇隐喻故事如下。

小白兔萌萌高高兴兴去学校,因为今天学校里召开秋季运动会。半路上她不小心蹦进了泥坑里,身上溅上了黑泥巴。

萌萌很害羞地来到学校,老师见她身上有黑泥巴就非常生气,全班同学都穿得干干净净,偏偏萌萌这个样子,这不是给班级抹黑吗?期盼已久的流动红旗又该泡汤了,想到这里老师气得眼冒金星指着萌萌的鼻子尖说:“黑毛!”同学们哄堂大笑,都指着萌萌说:“黑毛!黑毛!”萌萌哭了,抹着眼泪跑回家去。

萌萌的妈妈见女儿哭得很伤心,就过来问明情况,然后帮女儿把身上的黑泥巴洗去。妈妈说:“萌萌,照照镜子。”萌萌很乖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浑身毛发洁白如雪,好漂亮呀!妈妈说:“记住,孩子,你是小白兔,无论别人怎么说你,你还是你。”

第二天上学,同学们见到萌萌就喊“黑毛”。萌萌找到老师,承认自己昨天走路不小心,身上溅了泥巴影响了班级荣誉,然后萌萌对老师说:“我不是黑毛!我就是我,一只诚实而洁白的小兔子。”

老师看着懂事的萌萌笑了,还向全班同学检讨自己不该一时性起给学生取外号。老师还说大家都是好孩子,不要再叫萌萌“黑毛”啦。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热烈地鼓起掌来,萌萌的脸却红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