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做孩子贴心的故事妈妈:隐喻故事魔法术
20173700000062

第62章 让孩子自觉关注健康

绘本作为故事和心理辅导的工具,不但可以很方便地捕捉与体验情绪,经由角色扮演、演绎由情绪触发的生活故事,还能传布知识和辅助进行个人成长与生涯规划。我们以艾瑞·卡尔的绘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为例,来说明绘本故事用于个人成长辅导的功用。

这个故事也很简单。月夜里,树叶上有一个小小的卵。星期日的早上,当温暖的太阳升起时,一只又小又饿的毛毛虫诞生了。它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吃一种食物,还是好饿好饿。于是,星期六一口气吃了十种食物,结果肚子痛。星期天吃了一片绿叶,觉得很舒服,同时变大变胖。后来,它做了一个茧,躲在里面,经过了两星期,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

中国台湾地区信谊基金会执行长张杏如女士认为,《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不只是最受全世界小朋友喜欢的书,而且还是一种创作类型和创作风格”。作者艾瑞·卡尔在40岁的时候,出版了这本《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奠定了艾瑞的创作基调和风格。然而艾瑞在后来的创作生涯中,并不是对一种模式进行简单沿袭,而是基于那种创作基调和风格,用不同的故事,呈现给孩子们色彩斑斓的美丽世界。张杏如女士是这么总结艾瑞·卡尔的创作特色的:①可以读的玩具,可以玩的书;②简单的故事;③了解和尊重幼儿;④用感官和心感受自然;⑤故事像是展开的剧场。

就《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而言,我们还能从画面看到它所传递的很多适合幼儿知晓的知识,如时间、序列、多少、食物等。绘本故事只是引出与儿童对话和讨论的中介,当儿童觉得有兴趣或有疑惑时,便可以中断故事的讲述,开始针对儿童的提问进行对话与讨论。

绘本作为引导儿童进行思考与讨论的中介,只要能将故事讲得具有吸引力,并且能牵动儿童的一些相关思考或联想就达到效果了。中国台湾地区的绘本辅导专家“傻姑”老师认为,关于对《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的讨论,因不同的对象,可以发展不一样的讨论主题或问话策略。比如带儿童团体或亲子团体,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健康”的主题上。因此,会有这样的提问:

(1)为什么毛毛虫每天吃东西,还会觉得好饿好饿?

(2)为什么毛毛虫在星期六吃很多东西后,晚上会肚子痛?

(3)为什么毛毛虫在星期天吃一片绿叶后会觉得很舒服?

(4)为什么毛毛虫要在茧里待超过两个星期?

(5)如果你是那只毛毛虫,从卵里出来,第一件事,你会做什么?为什么?

(6)如果你是那只毛毛虫,每天吃东西,还是觉得好饿好饿,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7)如果你是那只毛毛虫,晚上肚子痛,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8)如果你是那只毛毛虫,在星期天吃一片绿叶后觉得很舒服,你会怎么想?为什么?

(9)你觉得《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

(10)你在生活中,也有吃了东西而肚子还会饿的时候吗?为什么?

(11)你有肚子痛的经验吗?如果有,你做了什么,肚子才不痛?

(12)平常你常吃哪些食物?

(13)你觉得小朋友要吃哪些食物才对健康有帮助?

延伸活动包括让小朋友写下本周每天早上吃的食物,检视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再设计一周的营养早餐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