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20189500000016

第16章 深闺的佳人

其实,日美两国前一年签订的《神奈川条约》中曾经提及在下田开设美国领事馆一事。不过,条约规定了一个附加条件,即此事必须由两国协商决定。当然,在美国人看来,这种规定不过是一桩无足挂齿的小事而已。

“条约的规定是不容改变的!”

独断专行的美国人强行占据玉泉寺作为领事馆,还升起了象征着治外法权的国旗。

这里特地花费笔墨记录事情的经过,并无意单独指责美国的蛮横与粗暴,而是希望读者明白,在无恶不作的殖民主义列强面前,弱小的国家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殖民侵略者们以这种方式将自己的国旗插遍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放眼全世界,只有日本没有像其他弱国那样被列强瓜分割据。

其中的理由是什么呢?

那是因为,面对这种违反正义的行为,上至孝明天皇下至普通日本国民,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一团反抗的烈火。

再说哈理斯占据了玉泉寺之后,让军舰离开了日本,独自留了下来。

他一再向奉行提出要谒见将军:

“如果大人不愿通融,那么我只能立即起程前往江户,直接与老中谈判。所以,请您必须为我做好安排。”

早在前年,幕府就已经在强硬的佩里面前屈服了。

日本根本没有向美国宣战的勇气。

既然自己的心虚气短已经被敌人看穿了,谈判也好、策略也罢,其实都已无济于事。

幕府被逼无奈,只得于8月下旬派目付岩濑忠震前往下田,与奉行一同与哈理斯进行谈判。

岩濑忠震是享受八百石俸禄的旗本岩濑市兵卫忠任的养子,是开国派中的精英人物,阿部伊势守正弘看中了他的才能并将他提拔为目付。然而,即便是岩濑,对于顽固的哈理斯也依然无计可施。

“本官公务在身不便外出。所有事务均已委托我方代表岩濑忠震及下田奉行二人全权处理,事情无论大小,与二人谈判协商即可。”

两人拿着幕府的照会,准备与哈理斯进行会谈,不料哈理斯却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按照礼节,国书理所当然应当呈交一国之君主,而不能交与其他人。而且按照外交惯例,国家委派的全权使节只能同对方国家的首相进行谈判。”

岩濑反驳说:

“此言欠妥。本人作为日本国全权特使,专程来到此地和哈理斯进行谈判,不但可以接受贵国总统的国书,而且也有资格与他进行交涉。”

井上、中村两位奉行多次将岩濑忠震的意见转达哈理斯,但哈理斯仍然固执己见,不肯让步。

“作为全权使节,我无法接受这种方式。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前往江户会见将军,递交国书,否则就无法开始谈判。”

看来,哈理斯丝毫没有妥协退让的意思,顽固得像一块撬不动的石头。

最后,岩濑忠震也不得不作出了让步。无奈之下,忠震只得于9月15日先行返回江户,向老中禀报事情的经过。

幕府顿时又慌了神,急忙协商对策。

“哈理斯坚持必须先晋见将军并递交国书,而且他只同意与老中进行谈判。”

就连一向主张开国的“亲兰派”堀田正睦接到消息后,脸色也变得铁青,气得说不出话来。

老中们从来没有与外国人直接进行过谈判,当然没有任何经验可谈。万一在谈判席上遭受屈辱,又该怎么办呢?

不安的心绪首先在老中们的心中弥漫开来。

阿部正弘也不例外。其他几位老中则七嘴八舌地揣测着哈理斯的心思。

“哈理斯为什么坚持一定要和老中谈判呢?”

“除了礼节和外交惯例,是否还有什么其他不可告人的企图呢?”

“如果哈理斯提出什么难题,怎样才能避免直接作答呢?”

众人一时间难以做出决定。不过,大家心里都明白,谁也不能轻而易举地把哈理斯打发走。

“形势逼人,开港通商乃是迫不得已。”

这已经成为众人的共识,但是,对于下一步该如何决策,则一筹莫展。

上一次,日本被迫与佩里签订了友好条约。这次,哈理斯的要价又变成了通商条约。但是,如果仅仅为了签订一个条约,又为什么非要专程到江户晋见将军呢?

一向主张开国的老中笔头堀田正睦对是否与哈理斯直接进行会谈尚且感到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没想到美国人竟然又提出了晋见将军的要求!

况且,日本的法律尚未解除“锁国”的禁令。

制定锁国政策的正是征夷大将军。如今,征夷大将军却将洋人请到江户,并亲自接见,则难以维持国法之尊严。

15日和16日,事情仍然议而不决。到了17日,幕府只得又派人前去征询水户齐昭的意见。

幕府选派川路圣谟、伊泽政义和水野忠德作为使者,前往水户。其实,齐昭又能拿出什么高明的妙计呢?

齐昭仍旧是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

“这里,有一位藏在深闺的佳人……”

照例还是那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齐昭。

“为了博得佳人的欢心,住在邻近的轻薄男子,有人向其讨好献媚,有人暗中挑逗,有人则用武力强迫其服从自己。”

齐昭庸俗的比方令三人不禁面面相觑,却不得不故意装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可是,你们知道吗?这些方法都不能打动深闺佳人的心。要想获得佳人的芳心,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按照礼节郑重地求婚。这样才能永结百年之好,进而结婚生子。人间万事都要讲究先后顺序。必须循规蹈矩,切忌轻率从事,这样才能避免日后后悔莫及。”

三人茫茫然不知所云,讪讪地离开了水户齐昭的府邸。

对于齐昭深奥的禅问式的解答,普通人的智慧是断然不能悟出其中深藏的玄机的。

听了三人带回的齐昭的意见,堀田正睦再也沉不住气了。作为老中笔头,他向来积极主张开国,如今肩头的担子更重了。

“好的,我已经了解齐昭大人的心思了。不过,哈理斯的话也并非全无道理。如果故意疏远怠慢了他,只会陷入僵局,有百害而无一益。老中会见哈理斯,并不代表会答应他提出的要求,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我们手中。瞻前顾后也无济于事,只要不失我日本国格,不妨同意与哈理斯进行谈判,所有责任由老夫一人独自承担,由我全权处理即可。”

无疑,堀田做出了一个勇敢的抉择,这番话表明他决心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冒险。

然而,一旁的阿部正弘却并不赞成堀田的意见:

“此举恐怕不妥。此时,一旦允许哈理斯来江户,则我国旧典国法的尊严将毁于一旦,日本势必陷入无法收拾的巨大混乱之中。而且,哈理斯谒见将军,原本属于条约以外的要求,暂且予以拒绝似乎并无不可。”

当然,阿部正弘这番话并未否定与美国通商贸易。只不过,出于对国内发生动乱的担忧,阿部并不赞成哈理斯谒见将军。由于遭到了阿部的反对,阁僚的议论迟迟未能达成一致。不久之后,急不可耐的哈理斯再次向幕府提交了催促函。

本人希望早日前往江户,递交本国总统的国书,并与主要官员见面,商谈与贵国相关的重要事宜。我已从香港总督珀林处得知详细的英国对日政策。英国的政策将关系到贵国的命运。因此,急切盼望早日谒见将军,为贵国出谋划策。

显然,和当初打着友好旗号的佩里一样,哈理斯抬出英国人的目的在于再次威胁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