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20189500000031

第31章 妄自尊大的答复

正当滞留在京城的堀田正睦为了获取朝廷的敕许而私下打算在继嗣问题上向水户齐昭做出让步的节骨眼上,江户收到了朝廷要求幕府重新商议是否同意签订条约一事的“敕旨”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令幕府十分气恼。

“果然不出所料。我早就预料到这样的结果,所以当初一直反对堀田大人赴京请命。既然政治事务一切交由幕府全权处理……这本是不容置疑的决定,”

现在却落得个骑虎难下的下场……”

老中松平忠固第一个站出来向堀田发难。

“这样一来,只能把朝廷敕许放在一边,按照幕府自己的决定行事了!”

不过,久世和胁坂两位老中倒是比较谨慎。

“我们倒是听说,井伊候派人在京城暗中活动,鹰司太阁和九条关白都答应为幕府从中尽力周旋。而且,堀田大人一定还会有办法的。还是再静候几日吧……”

“即便如此,过不了几天,就是我们和哈理斯约定的最后期限3月5日了呀!”

“大人说得自然不错,不过也不必因此惊慌失措,让京城的公卿大夫们看笑话呀……堀田大人一定也非常焦急吧!”

“也许,是随行的那些家伙不中用。川路也好,岩濑也罢,虽然都是幕府重臣,心里却是不折不扣的‘尊皇派’要知道,家贼难防啊!”

“没错。这些都是水户齐昭的花招。也许,川路和岩濑都赞成拥立一桥呢!……反正,如果真的要重新商议的话,幕府就会威信扫地的!”

在这种背景下,幕府草草拟定了对朝廷的回复。这样的回复当然只能是感情用事的结果。

3月1日,幕府派人向堀田正睦传去了由胁坂安宅、久世广周、松平忠固三位老中联名签署的回复。随后,幕府的回复即刻被呈递给天皇。

朝廷便函收悉,并已上报。主上之敕旨完全正确,协调诸侯意见乃是幕府之职责,请圣虑勿忧。请将此回复通报诸位传奏。兹复!

这封书信送达京城时,已经是哈理斯要求的最后期限——3月5日。

从信中的语句不难看出,这是一封多么敷衍了事的回复。

将敕旨说成“便函上报”当然是指向无能的将军家定禀报。

朝廷公卿大臣们当然明白,家定是不可能下达什么指示的。老中们借假家定之名,说什么协调诸侯之意见乃是幕府之职责,显然是有失礼仪、目中无人的说法。

况且,说什么“通报诸位传奏”显然本末倒置,以下犯上。

对家定“上报”对朝廷“通报”……企图以此显示幕府的威严,限制朝廷的介入。因此,主上不会因此而高枕无忧。

主上担心的是,幕府内部和诸藩之间围绕将军继嗣问题出现了分裂的迹象。一旦外国列强得到幕府的允许可以自由进出日本,难免被其乘虚而入,则后果不堪设想……

接到回复以后,堀田正睦并非没有注意到其语气的粗鲁,这根本不能称之为回复的事实。

不过,堀田最在意的是这封回复背后潜藏着的对他本人的责难。接到回复后,他径直将其交给了传奏。

在堀田正睦看来,回信的意思就是:

“果然不出当初所料。赶紧将回复交给朝廷,然后立即返回江户!”

幕府决心不再理睬朝廷……堀田正睦想象着老中们一个个涨红了脸,毫不留情地责骂自己。

作为老中笔头,自己丢尽了颜面。所以,堀田打算先将回复转交朝廷,然后以在继嗣问题上作出让步作为交换条件,重新争取朝廷敕许条约。

当天,来到本能寺的除了广桥和东坊城两位传奏,还有议奏坊城俊克。

堀田在江户的回复后面又添上了几句评语。

江户来信,奏请陛下阅示。如敕许之事久议不决,则一来可能与美国发生纷争,二来英国军舰即将来航亦难免发生混乱,从而危及国家安定。故请陛下再作斟酌,早日敕许条约。

既然鹰司太阁早已成了自己人,九条关白也因为井伊家的活动转而支持幕府,堀田感觉颇有把握,反而没有留意江户来信言辞粗暴、有失礼仪。

然而,朝廷收到回复之后,形势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三卿收到回复之后,便在第二天便将信中内容公之于众,年轻侍从的激愤情绪立即爆发出来了。

“这到底算什么回复。他们以为朝廷只是关东的一个小衙门吗?”

“关东那帮家伙,难道他们不知道,任何人都必须绝对服从陛下的谕旨吗?”

“后面这几句评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幕府向朝廷请命,不就是因为幕府的无能吗?幕府软弱无能,被迫和洋人谈和签约,还催促着朝廷敕许,实在太无礼了!”

“真是岂有此理!”

“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太不合情理了。堀田进京的目的就是恳请朝廷敕许条约,那么他们理应知道陛下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现在,突然又来了这么一封粗暴无礼的回复,实在令人想不通!”

“我明白了,或许是因为有人暗中串通幕府,让江户以为威胁朝廷便能得逞……”

“到底是谁背叛了朝廷?”

“等等!没准就是关白!”

“如此说来还真是,外面传说井伊家的家臣最近经常出入关白的府上呢!”

“肯定就是关白!东坊城也十分可疑。听说,他还独自去过本能寺。”

这时,人们的猜测往往出人意料地准确。就在侍从们在公务室里群情激昂地大加议论时,关白九条尚忠从主上御殿退了出来。他立即召来传奏广桥光成,紧绷着脸下令说:

“最近,青莲院殿下和左大臣(近卫忠熙)内大臣(三条实万)时常鬼鬼祟祟地暗中集会商议,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今天一群人又在庙堂聚会,你赶紧传话给他们……在背后暗中随便发表议论,或在主上面前胡乱发表意见,将对政局产生不利影响。今后,不得随便集会,不得直接向主上进谏。”

说完,便一言不发地走了出去。

年轻侍从们听了九条关白的话,更加坚定了原先对关白的怀疑。

“果然是关白!是他和幕府里应外合,玷污了朝廷的名誉。”

松平忠固等人对朝廷无礼的回复就这样成为了朝廷内外不满情绪集中爆发的一个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