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20189500000009

第9章 重建皇宫

幕府奏报朝廷签订日美条约的第二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吞噬了皇宫。这场大火好似上天降下的惩罚。

一时之间,京都城里流言蜚语满天横飞。

“4月3日、4日、5日的日落时分,京师西面的天空一片通红,显得不同寻常。法皇御所旧御殿的花田附近原本就栖息着大群狐狸。5日夜间,狐狸”

不停地嘶叫,四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6日天气晴朗,略感暑热。正午时分,皇宫御所旧御殿和当今之帝皇姐居所的女汤殿附近失火,顿时浓烟冲天,火势瞬间便蔓延到皇宫御所……”

这是当时负责守卫二条殿的同心南部次右卫门在书信中留下的记录。其实,说狐狸嘶叫或许还不算耸人听闻。东坊城聪长在他的日记中甚至还留下了当时流传在街头巷尾的奇闻:

4月6日,一顶系着红色带子的斗笠从东南方的天空向东北方一闪而过。

许多人亲眼目睹这顶斗笠掠过了皇宫的上空。斗笠消失后不久,便有火光从皇宫升腾而起。系着红色带子的斗笠……如果这顶斗笠就是导致皇宫失火的元凶的话,那它就不仅仅是一个飞行在空中的圆盘了。

不过,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这次皇宫失火对于日本历史所产生的影响。

在这场源于皇宫的火灾中,无数普通百姓葬身于火海。主上对此深感自责。

据史料记载,因火烧毛毛虫而酿成这场大火的孝顺院(先帝掌侍今城定成之女椿子)的使女红梅见自己闯下了大祸,吓得投井自尽。被人救起后,便削发为尼,云游四方。幕府看在红梅对主人忠诚的情面上,劝说道:

“关于御所发生之事,似应采取适当平稳之处置方式。”

所司代将幕府的意见传达给三条实万,朝廷因此对红梅宽大处理:

“孝顺院使女红梅告假出宫,今后不得入宫当差。”

此外,孝顺院因管教不严,被罚自7月20日起闭门思过,不过后来也放宽到自闰7月20日开始。

与此同时,这场大火也意外地发出许多不同阶层的人们发自肺腑的心声。

首先,幕府是怎样考虑的呢?

幕府屈从于佩里的威胁,在未得到敕许的情况下就擅自签订了条约,他们自觉理亏,对朝廷自然感到十分歉疚。

如今,皇宫在大火中毁于一旦,重建皇宫的开销无疑将是沉重的负担。但是,幕府必须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重建皇宫的责任。

其实,幕府的财政状况早已捉襟见肘,远远超出了正常运转的极限。

最近,外国船只屡屡侵扰日本近海,日本为防范黑船而大伤脑筋。除了幕府直接兴建的台场工事需要巨额款项外,向各藩借用的国防费也堆积如山。

从祐宫出生的那一年,即嘉永5年起,幕府向各藩借款的情况如下:

龙野藩1万两

和歌山藩2万两

严原藩8千两

五岛藩2千两

再借和歌山藩1万两

再借严原藩1万4千两

水户藩1万两

家康积蓄下的万贯家财早已被挥霍殆尽,征夷大将军的钱包里除了借来的钱款,早已不剩分文了。

除此之外,幕府还要向荷兰订购军船、购买枪炮,兴建炼铁熔炉,修建造船厂……各种开支的项目数不胜数。重建皇宫需要的大笔支出更是让幕府欲哭无泪!

但是,幕府却从未因此而吐露过一丝怨言。可以说,这正是日本的国家制度中最令人不可思议之处。

甚至可以说,对于皇室遭遇的不幸,幕府暗中窃喜。

如此一来,幕府终于获得了将功赎罪的机会,可以弥补擅自签订条约的过失了……

4月10日,江户收到了所司代的禀报,得知皇室被烧毁的消息。

11日,幕府令所有相关官员登城商议,并立即颁发布告,要求全国三日内禁止奏乐娱乐,共同协商重建皇宫之事。

15日,幕府派高家由良信浓守贞时火速赶往京都,向天皇、宫中女眷及相关者进献慰问金,并于16日奏请朝廷立即重建皇宫一事。

当时,首席阁僚阿部伊势守正弘任总奉行,他指示勘定奉行石川土佐守带领官员二十余人即刻前往京都。

阿部伊势守做出的决定都是为了表明幕府对朝廷的忠诚。以下是所司代胁坂淡路守安宅写于4月19日的日记,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感动之情。

(前略)为早日重建皇宫,总奉行事必躬亲,为之呕心沥血。此事已启禀朝廷,以宽慰圣虑。

无疑,阿部的诚意打动了年轻善良的天皇。传奏转告幕府,主上甚感满意。

对受火灾殃及的普通平民,所司代也给予了周到细致的补偿。

火灾之后,京都城内物价飞涨。幕府每天向每位灾民发放4合大米。同时,紧急调运大批物品,禁止木材涨价,帮助百姓重建家园。

百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回眸反思这段历史时,应当不难看出,这场从天而降的大火在皇室和幕府之间连起了一道温情脉脉的纽带。

高家:门第高贵,拥有权势的家族。

合:当时日本的1合约为180毫升。

幕府擅自签订日美条约,是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的一个缩影。

在那个不幸的时代,掌握着国家政局的当权者不得不在得到敕许之前,就被迫接受佩里的无理要求……正是出于这种愧疚之心,幕府急于表白自己对天皇的赤胆忠心。

因此,尽管倒幕派和尊皇派日后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态势,但是究其根源,这两个派别之间仍然残存着割舍不断的情义。而正是这种同胞之爱使日本在明治时期避免了激烈的民族对立和严重的分裂。

可能用欧美人的历史观来看,日本人的这种国家意识实在有些难以理解……

不仅如此,围绕重建皇宫,又一粒即将萌芽的新时代的种子悄悄地落地生根了。

那是因为,重建皇宫意外地成为了衡量各藩尊皇之心的一个尺度。

对于皇室遭到的不幸,毛利藩除立即捐赠了大量款项外,德川家族的嫡系大名尾张权中纳言庆恕还建议:

“重建皇宫不可草率行事,否则将重蹈覆辙。为弘扬尊皇之精神,重建方案应慎重推敲,在御所周边设置防火区域。”

水户齐昭立即表示赞成,接着,萨摩藩岛津齐彬、越前藩松平庆永也先后附和庆恕的建议。

这样的建议到底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天皇认为,皇宫被烧毁是因为自己德行不够,遭到了上天的惩罚,并为此痛心疾首。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这场不幸的火灾如同一阵狂风,吹走了蒙蔽在日本国民心头的阴云,澄清了人们对皇室的崇敬之情。

无论是嫡系诸侯还是萨摩藩,都开始不约而同地倡导尊皇论。幕府于当年6月拟定了新的皇宫重建方案,改变了原先单纯将皇宫恢复原样的计划,在皇宫周边增加了防火空地。

右大臣近卫忠熙负责处理重建皇宫和皇室搬迁中存在的诸多棘手问题,毛利藩庆恕甚至还专程登城,敦促阿部伊势守早日确定方案。

如此看来,佩里来航的意义更加不同一般。它为日本敲响了觉醒的晨钟,为日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以吉田松阴为代表的敢为天下先的风气,还包括今村文吾等民间人士倡导的朴素的尊皇之心,也包括了真木和泉、田中河内介代表的神官、医生阶层勇于牺牲的无畏精神,甚至还演变成德川家嫡系诸侯竞相向朝廷表达自己忠诚之心的种种行为……

当然,这些都不过是真诚与谋略互相交织的浓雾中射出的一缕微光。然而,历史就在这不容忽视的细微变迁中实现了最终的飞跃。

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这混沌迷蒙之中隐藏着日本民族的巨大潜能。

总之,最初那种以最快速度修复皇宫的愿望,不知从何时起被赋予了“尊崇皇威”的内涵,并在各路大名和皇室之间萌生出无法割舍的浓情,这一切都成为今后顺利推行明治维新、减少流血冲突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