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赵尔春的故事
20286500000002

第2章 在土地庙里诞生

1941年农历九月初三。浙江北部天日山脚下的中塘村。

清早,天阴沉沉的。大块大块暗灰色的浊云,把天空压得很低很低。好像随时都要坠落下来似的。天目山失去了往日的娇姿,田野、山峦渐渐模糊了,奔腾不息的天目溪,也骤然变得毫无生气。

从中塘村那条羊肠似的泥路上,慢慢走来了一位面带菜色的青年妇女,一件破旧的青布K衫,遮不住她高高隆起的腹部。空空的竹篮里只有一把锈铁刀,而她挎着却像千斤重负似的,走得那样慢,那样沉重。

一阵山风吹来,吹乱了她的头发。她抬手拢了拢散乱的头发,站住脚,大口地喘着气。她虽然并不衰老,额头上却已画上几条皱纹,深陷的眼眶里,红丝连连,眼神黯淡—生活的重担,已把压得东倒西歪了。

她就是赵尔春的母亲朱小妹。

朱小妹怀孕已8个多月了。自从发现自己又怀上了孩子,就感到是犯了一桩罪孽。这种负罪感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里太穷了,一间茅屋,一个破木床,一顶补丁连补丁的蚊帐,一床烂棉絮,是全部家当。丈夫赵长生整日里拼死拼活地干活,到头来仍是吃糠咽菜。赵长生正值壮年,繁重的劳作却使他变成一个佝偻干瘦的小老头。现在家里已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再给他生一个,不又增加丈夫的负担了吗?二是家里这两个孩子,由于长年吃不饱,长得三根筋挑着一个头,像是路边拣来的千丝瓜。肚子里的孩子再来到世上,不是让他受罪来了吗?

她认命,认为这都是命中注定的。

为了减轻这种负罪感,她硬拖着沉重的身子干活、持家。今天,她觉得身体有些与往日不同,眼也有些花,本不想上山挖野菜。但看到面黄肌瘦的孩子,看到扛着扁担外出找活的丈夫,她咬牙又上了山。

山上的野菜挺多的,穷人离不开这好像有灵性的大山。每当家里断粮断炊,大山总是慷慨地奉献出各种各样的野菜野果,让穷人们不至于饿死,靠这些东西活下来,传宗接代。朱小妹总也不明白,大山喂养了农民,却又为什么每年都要发作几次山洪,把农民一年辛辛苦苦种的田、盖的房、修的路、存的粮,一股脑全部裹携而去。一到山洪来临,天目溪徒然暴涨,汹涌的黄浆咆哮而来,又呼啸而去,从不怜悯哭天嚎地的农民们。

天目山,人们恨你,又离不开你。

她的竹篮快满了,额头滴着汗,感到喘不过气,双手撑膝站起身来。

远处雷声在滚动,云更低了。

她拎起竹篮刚想走,忽然感到腹中一阵绞痛,不由自主跪倒在地。竹篮翻了,野菜撒了一地。

绞痛开始折磨她。她预感到那个小生命要提前来到世上,提前来到世上受罪、受苦。她惊恐地抬起头,望着阴沉沉的旷野山林:“决不能把孩子生在外面!”

她爬起来,踉踉跄跄地向山下的村子走去。可是,一阵紧似一阵的疼痛不时迫使她蹲下来,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已看见村前的竹林、小路了……

一声雷,一道闪电,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起初是稀稀疏疏的,一阵山风刮来竟变成了瓢泼大雨。几乎在刹那间,天目山就挂上了一层雨幕,那沉沉的雨点哗哗落下来,直打得草贴地、树低头。

村前的竹林不见了,小路也不见了。一切都被白色的大幕吞掉了。

“天哪!”她紧捂着腹部,往前跑、往前滚、往前爬……雨水很快把她浇得透湿,衣衫紧裹在身上,头发紧贴在脸上。

一个趔趄,她摔倒了。一阵更剧烈的疼痛使她再也没有爬起来。

“长生!长生阿!”她在雨中哭喊着。回答她的是一阵比一阵更猛更烈的大雨。

忽然,她停止了喊叫,眼睛怔怔地望着前面。前面不远处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屋。啊,土地庙!她咬紧牙,向前爬去,向土地庙爬去,就像一个落人茫茫大海的人忽然发现前面有一座孤岛。

可是,当她连滚带爬地来到土地庙前时,又犹豫了—这是供奉神的地方啊,别说在此地生孩子,就是平常有身孕的女人也不让来此进香、叩拜的啊!

怎么办?怎么办啊!

一阵更剧烈的疼痛,使她趴伏在台阶上,大滴大滴的汗珠和着雨水从脸上流下来……“不,不能让孩子生在雨地里!”她不顾一切地向前爬,爬进庙门。

婴儿尖厉的哭声掺和着雨声、雷声和母亲的呻吟声,从这四面透风、破烂不堪的土地庙里传了出来。

赵尔春来到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