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赵尔春的故事
20286500000008

第8章 做最可爱的人

50年代第七个春天的春风吹绿了山区。后山稀落的竹林,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严严实实的了。

这几年,山区办起了荼厂、木材加工厂,办起了中心完全小学。公路从县城通到了村后,闭塞的山区也变得四通八达了。

可惜的是,尔春母亲由于旧社会受的苦太重,伤了身子,好日子没过几年就去世了。母亲病故了,社里当时也缺少劳力,尔春暂时停学回乡参加劳动。

开始社里要他看护森林,他打起背包住进了深山。后来社里的耕牛没人看管,他又给农业社养牛放牛。他知道耕牛是社里的宝贵财富,看管得特别精心。天热的时候,他经常把牛牵到小水塘里,给牛擦背洗澡;天冷时,他把牛栏垫得厚厚实实,让牛睡得舒适暖和。冬天夜里风大,他怕牛棚晚上被风刮坏,干脆又卷起铺盖睡在牛棚里。整整一个冬天的白天黑夜,他都是在牛棚里度过的。

来年春耕时,牛一放出栏,头头都是毛色光滑,肌肉雄健,耕起田来屁股墩上的肉都一抖一抖。社里奖给他一张“养牛模范”的奖状。一边放牛,他还一边参加社里的劳动,拔草、割穑、积肥……什么事都抢着干。

革命生产的蓬勃发展,伴随着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这时,尔春重新上了学,进了潜川初级中学的高小班,仍然跟本村的小伙伴们在一起。

学校在离中塘六七里地的镇上,天目溪水在校门前滚滚而去。

学校的背后是一座山岗。山上种植了许多树,山顶上几棵苍老的红枫,根深叶茂,昂首蓝天。

尔春一头挑着被卷,一头担着柴米,迈着轻巧的脚步去学校报到。在他的脸上再也找不到少年时的稚气了,风雨的磨炼使他渐渐成熟起来。

班里的同学大半年没见尔春,都很想念他,见尔春又回到班里,都很高兴。尔春一进教室,大伙就围着问这问那。可尔春却是若有所思,总是答非所问。

尔春的心事,茶花最清楚,他是看自己的功课落下了一个多学期,着急怎样赶队的事。

此时,茶花站在一边看着尔春那样一副急咧咧的样子,抿嘴直笑。等同学们散去之后,她走过去说:“行啦,别老皱着眉头了。补课的事王老师交给我了。”

尔春一听,眼睛一亮:“真的?”

茶花又是抿嘴一笑:“信不信由你。”

尔春高兴得竟然一时没词了。

原来,王老师为这事专门组织了一个课外辅导小组,茶花在班里学习成绩是最好的,她就当小组长。

尔春开始赶队了,他在同学们面前学得很认真,不懂的东西从来不装懂,情愿自己做出得三分也不要抄同学的得五分。

几个月之后,尔春的学习成绩可以跟上班了。王老师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勤奋好学、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的好学生。不久,同学们推荐他当了班干部。

当了班干部以后,发生了一件大家想不到的事。这个受同学尊重的班干部,竟在星期天晚上带头迟到。王老师开始认为他骄傲自满,放松了对自己的管理,当时说了他几句。哪知见到老师批评尔春,牛根生气得坐都坐不住,尔春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意思是说:“迟到了应该受到批评。”

有的同学对这件事也提出了疑问,说尔春一贯守纪律,他不会无故迟到。

同学们的疑问提醒了王老师。她找到牛根生详细地了解了一下情况,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尔春在学校是住校生,一个星期回家一次。学校规定,住校生一律在星期天晚上赶回学校上晚自习。

上星期天下午,尔春砍好最后一担柴,太阳已经西沉了。他随便吃点东西就同牛根生往学校赶。

崎岖的山路上响起了时断时续的歌声,这歌声久久回响在长长的山谷里。

他俩走到半路,迎面碰到一位六旬上下的老大娘,正背着一篓山药吃力地在山路上走着。尔春上前一问才知道她是大洋的。牛根生一听摸着后脑勺说:“哎呀,这里到大洋还有七八里山路呢?”大娘坐下来喘了口气说:“孩子们,不打紧,摸点黑能赶到。”

尔春看看天色确实不早,他和牛根生商量了一阵,打算派个人去送送大娘。牛根生争着要去,尔春劝阻他说:“我姐姐在大洋,那条路我熟悉,还是让我去吧!”

牛根生虽然个头不小,似乎天不怕地不怕,其实他的胆子还真够小的,别说晚上走七八里阳生山路,就是熟路他心里也没有个主。

“尔春,咱俩一道去吧!”牛根生眨了眨眼睛说。

“不用了,你快赶到学校去参加晚自习。不过咱们这件事要保密,不要声张。我想法子早些赶到学校。”

两人商定之后,尔春背起山药篓,调头向原路走去。牛根生一直目送着这一老一小,最后消失在夜色茫茫的山路上,才扭过身子朝学校跑去。

当牛根生赶到学校时,晚自习的钟声已响过多时了。

王老师得知事情原委后,主动在班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在班会上、王老师还热情地称赞了赵尔春助人为乐的精神,要求同学们向赵尔春学习,从小养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品德。

当王老师让赵尔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想法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尔春从座位上站起来,感到脸上一阵阵发热。忽然,他看到了坐在前面的茶花扭头望着他,眼里流露出热情鼓励的目光,好像在说:“尔春,讲吧,把你曾经给我讲过的话再讲一遍。”

尔春的心开始平静下来。他满含深情地说道:“我是吃百家奶、百家饭活下来的,乡亲们养大了我,乡亲们都是我的亲人,我只恨自己为乡亲们做得太少……我把家乡的贫下中农都看成自己的亲生父母、兄弟姐妹。同学们,当你们遇到亲人需要帮助时,我相信你们也会这样去做的……”

掌声又在教室里响了起来。

赵尔春很喜欢读革命书籍,为此黄校长差点误解了他。

那还是这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天气特别热,同学们都午休了。黄校长外出开会回校后热得坐不住,就拿起毛巾和脸盆去打水冲凉。

当他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有人趴在课桌上读书。他轻轻地走进去,见那个人光着脊梁,只穿着一条裤衩,汗水顺着脊梁沟和胳膊肘往下流。

黄校长走过去,用手指在桌上敲了两下:“同学,不午休是违犯校规的。”

那个同学一惊,见是校长,马上站起来:“我……我想把这篇文章读完了……再……”

“学习重要,身体也重要。天这么热,晚上睡不好,中午再不休息,身体要垮的。”

“是,校长。”那同学把书往书包一塞,转身跑走了。只见他坐过的课凳上已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黄校长笑笑,端起脸盆走出教室。

教室不远就是洗漱的井台,黄校长冲完澡回来再次路过教室时,偶尔又往里望了一眼。不看则已,一看黄校长不由地生起气来。原来,刚才赶走的那个学生,又坐到原来的位置上在看书。

他走进教室,把脸盆放在课桌上。那同学一见,忙站起来想走。

黄校长没说活,用手势制止了他,顺手拿起他正在看的书。

这是一本介绍革命英雄事迹的通讯集,这个学生正在读的是一篇名为《云中夜战》的文章。文章中介绍了一位解放军空军大尉在浙东前线击毁一架敌机的经过。在文章的一块较大的空白处,写着一段读后感:“我们应当像国防战士一样,加强国防观念,提高革命警惕性,也要有藐视敌人的英雄气概。”

黄校长抬头望了一眼那个同学,此时那个同学正拿着钢笔,手不知往哪儿放好。

黄校长见那同学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就坐下来,用手势示意那同学也坐下,继续翻着书。

当翻到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时,只见整篇文章划满了一道道的红杠和蓝杠。在标题旁有两行字:“首尾两段要背下来,三个故事太感人了,要能复述……”看样子,这篇文章已读过多遍了。

再往下写着这样的文字:“志愿军战士为什么会具有这种崇高的品质?这是因为战士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国际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深切懂得所进行的战争是政(正)义的战争。”“自己应当怎样向志愿军叔叔学习?要做最可爱的人!为保卫世界和平,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不惜先(献)出自己的生命,恨恨(狠狠)打击侵略者。”

黄校长现在已经很喜欢面前的这个淳朴好学的学生了。他翻到封面,见上面写着“赵尔春”三个字,就问:“这书是你的吗?”

赵尔春点点头。

“赵尔春,你再接着看吧。不过要注意身体呀。”说着,用手上的毛巾给赵尔春擦了擦脸上和脖子上的汗水。

黄校长是个老战士,左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受过重伤。战争结束后,他要求回乡参加山区建设,当上了这所学校的校长。这个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战士,虽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同学们的管理教育十分严格。他爱护学生胜过爱护自己的儿女。早上他起得最早,扫院子、打开水,一直忙到同学们上课;晚上他睡得最晚,关门窗、查铺、防火,一直忙到同学们进入梦乡。平时,他承担了学校里的政治思想教育课,常给学生们讲党的政策,讲战斗故事。

此时,赵尔春心里在想:“校长,您知道吗?您是我心中最敬佩的人。您讲的课我最爱听,从您那里,我懂得了怎样做人!”

而此时,黄校长却在想:“赵尔春这种读革命书、做革命人的精神是很可贵的,应该把这种精神在全校同学中宣扬开来,推广开来。”

不久,在黄校长的倡导下,学校里掀起了一个“读革命书、做革命人”的热潮。赵尔春学习更订劲了,被学校评为读书模范和三好学生。

当时山区还没有用上电,学校晚自习都是用汽灯。点这灯真是够气人的。往往是几十双眼睛盯着这盏灯,盼望它快点亮起来,可是它就是不着起来。时间让这盏灯耗掉不少。老师也经常为这事伤脑筋。这些尔春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后来每天晚饭后,他就先来到教室,把汽灯的气打足了,换好石棉罩先把灯点亮。

一天傍晚下起了大雨,尔春照旧先来到教室。今天不知为什么,手里在点灯,可眼睛却紧盯在对面墙上。原来,教室墙壁上,老师新贴了两张宣传画。一张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张是“黄继光挺胸堵枪口”。英雄们的壮举像一团火,在他的心中燃烧。这两堂课他比任何时候都听得认真,老师亲自参加过那场战斗一样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尔春直到现在还陶醉在那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仿佛手托炸药包的董存瑞在向他疾呼“赵尔春快冲啊!”胸口堵在机枪眼上的黄继光也在挥手招呼他:“赵尔春,快跟上来吧!”

尔春站在桌子上,情不自禁地举起手学起董存瑞炸碉堡的样子来。

“赵尔春,你这样子真像董存瑞啊!”一个浊厚的声音。

尔春抬头一看,是黄校长站在门口。

尔春见校长站在门口望着自己,不好意思地收回手说:“黄校长,您在这里站了好一会儿吧?”

“是不是在想着学英雄?”校长拉着尔春的手,扶尔春从桌上跳下来,又按住尔春的肩膀让尔春在课凳上坐下。

尔春刚坐到凳上又站了起来说:“校长,我真恨不得早生几年,也去当个英雄。”

“赵尔春,英雄不一定都生在战场上,你要记住,只要是心中时刻想着人民的利益,无论在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都能为人民做出贡献,都是最可爱的人。”

黄校长的话使尔春一个劲地点头。

在尔春纯洁的心里,他感到党和人民是那样的关心他。停了学又几次劝他再上,家里有困难给他助学金,他真不知拿什么来感谢党和人民。所以,他除了学好功课外,总是利用课休做一些关心集体的事。班里的桌子、板凳哪几张好的,哪几条坏的他都心里有数,只要一发生毛病,他随时修好。校里放电影后,他总是走在最后,把遗落在操场上的板凳收拾回班。学校果园里的果子熟了,他主动要求去守夜……他恨不能赶快长大,为党和人民做更多的事情,做一个黄校长所说的那样的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