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
2032100000046

第46章 走出做人的误区(3)

德国伟大诗人、思想家歌德这样说过:“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这句话蕴含着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善于控制自己的人,他同时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所以,一个由着性子的人,其实是不自由的;而想要获得自由,就必须走出这一误区。

不要自我评价太高

有的人学到了一些知识,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但这并不说明,他们的知识已足够广博的了;有的人在某一领域知识欠缺,但这也并不说明,他们的知识是一片空白。不管一个人如何有学问,也总有一些学科是他所没有涉猎的,因此,任何人都没有骄傲的资本,如果用自己的某一门知识进行炫耀,自以为了不起,那是无知的体现。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辛苦一生,也许只能掌握几门学问。而知识是无限的,当我们自以为在某一方面是权威时,而在另一领域或许就是空白。因此,谁也不能吹嘘自己在哪一方面就达到了顶峰。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没有自负的资本。自我评价太高,是无知的表现,它让我们蒙蔽了双眼,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有个聪明好问的孩子叫项橐。一天,项橐在路边玩耍,遇见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项橐早就听说孔子的大名,便走上前恭敬地说:“我有问题向您请教:请问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呢?”孔子说:“孩子,你是怎么看的呢?”项橐说:“我看好像是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近些。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像车上的篷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碗口那么大了,这不是由于离我们远的看去就小,而离我们近的看去就大吗?”孔子说:“你说得对。”可项橐又问:“先生,早晨的太阳看起来红彤彤的,却一点儿不热,可中午的太阳烤得人满头大汗。我们知道。火离我们远就会感到冷,离我们近就会感到热。这是不是又说明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远而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呢?”孔子深思了一会儿说:“嗯,有道理。”项橐可不高兴了,对孔子说:“开始我说早晨太阳离我们近,您说对;现在我说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您也说对。到底哪个对呢?“这个……”孔子一时回答不上来。他的弟子也你看你、我看你,无人能够解答。项橐说:“您是有学问的圣人呀,怎么连这个也说不清楚呢?”孔子说:“孩子,圣人也有不懂的东西呀!”

在春秋时代,孔子的学问是当时最高的了,但他仍然会遇上不能回答的难题。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再大的学问也是相对而言的。世上只有学问非常高的人,没有无所不知的人。即使到现在,像太阳离我们是早晨近还是中午近的问题,早已不是问题了,但我们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澄清,需要去探索,譬如:百慕大三角之谜、非洲野人之谜、美洲地下通道之谜、宇宙起源之谜,等等,尚不能为我们所破解。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没有理由骄傲和自满,没有理由不虚心和谦恭。

知识是无止境的。既然我们不能样样精通,那么在某一领域比我们强的,就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我们没有白高自大的任何资本。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懂得自己的知识不过是沧海一粟,都会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面前低下自己谦逊的脑袋。当我们越是感到自己了不起时,这说明,我们的差距越大。

杰克是小学三年级学生,聪明好学,勤奋向上。这次,他又获了班上的最佳朗诵奖,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回到家后,他把朗诵稿交给女佣,得意地对她说:“安妮,你念一段给我听听,怎么样?”

安妮拿起朗诵稿来,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结结巴巴地说:“杰克,我不认识这些字。”

杰克更加得意了,他快速地冲进客厅,得意忘形地对父亲说:“爸爸,安妮不识字,可是我这么小,就得了朗诵奖,这是多么了不起啊。再看看安妮,拿着一本书却不会读,我不知道她心里是什么滋味。”

父亲看了看杰克,没有说一句话,他走到书架旁,拿下一本书,递给他说:“你看看这本书,就能体会到她心里的滋味了。”

那本书是用拉丁文写的,杰克一个字也不认识。

杰克的无知,在于他的年幼。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自信的人有之,坚强的人有之,骄傲的人有之,自以为了不起的人也不少。自我评价过高的人通常是自视极高、野心膨胀和难以相处的,而且对自己的成就感到相当的骄傲,甚至会以为无人能及。这种人很容易从自负的顶点摔落在自卑的脚下,最后换来自找的苦果。

其实,正常的自负并没有什么不好,它意味着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意味着我们有必胜的信念。但要命的是过分自负,这时,它就不再是自信的一种表现,而成为骄傲与固执、自以为是与固步自封,甚至是浅薄和失误的姐妹兄弟,成为成功人生和幸福生活的绊脚石。

一个人过于自负,就会被自己的自负所蒙蔽,而判断不清当前的形势。这样的人自信自己可以事事得胜,结果却总是出乎他的所料。

人人身上都有好胜心,但好胜心与自负不同。好胜心可能向积极或消极两个方面发展。向积极方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好胜心,具有此种品质的人,总是会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掌握过硬的本领,以便超过他人。与此相反,向消极方面发展则是虚假的好胜心,具有这种缺点的人,只有所谓的好胜心,却没有实际的行动。而一个真正有好胜心的人,总是不愿吃老本,不会原地踏步,而是力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都不是常胜将军。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一个人若种植信心,他会收获品德。”而一个人若种下骄傲的种子,他必将收获失败的苦果。骄傲的人往往看不清自己的真正面目,蒙住了知彼知己的眼睛,盲人瞎马,夜半临渊,失败是必然的,下场也是可悲的。

哥们儿义气害人害己

某单位火车司机和副司机两人,工作上是长期搭档的伙伴,生活中是亲如兄弟的“哥们儿”,可就因为“哥们儿义气”太重,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一天,两人当夜班执行调车作业,副司机在下半夜精力不济,打起盹来。司机出于“兄弟情谊”没有吭声,心想,自己多辛苦点就是了。谁知,睡意也渐渐向司机袭来,仅一分钟,机车就越过关闭的信号机,造成挤岔事故。事后,两人在总结事故教训时,都后悔不迭地异口同声说:“哥们儿义气害死人!”

所谓“哥们儿义气”,就是为了朋友私情而抛弃原则的一种狭隘义气,说到底,是建立在利己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你对我有恩,我对你有义,你给我好处,我给你报答,就是这么一种交换关系而已。因此,给有“哥们儿义气”的同志送上陈毅元帅的一句诗以劝勉:“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下面同样是一个因为讲哥们儿义气而最终把自己送进监狱的事例。

曹某某,男,51岁,原北京市门头沟区某镇财政所所长、小康办主任。2002年因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提起曹某某,在门头沟区有很多人都知道。他担任镇财政所所长多年,又负责该镇招商引资工作,手中着实有点权力。为人又喜欢交朋友,愿意给朋友帮忙,因此,他在社会上交了许多“朋友”。“朋友”们提起曹某某也都竖起大拇指,认为这个人“够义气”。

2000年8月的一天,曹某某的一个朋友找到他,提出借一笔钱,为朋友帮忙注册一个公司,并许诺,该款用不了几天就还。曹某某虽然心里为难,但为了给朋友帮忙,还是从镇财政所提取了一张50万元的支票交给了朋友,朋友用此款为他人注册了个人公司后将款归还给他。2002年此事被揭发。

在检察人员对其进行讯问时,曹某某说出了心里话。他本人从事财务工作多年,明知将公款借给个人违反财经纪律。但出于哥们儿义气,为朋友帮忙,丧失了原则,做了糊涂事。此时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至此,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干部,为什么会沦为犯罪分子呢?曹某某从一个农民到国家干部,靠的是自己的积极努力和群众的信任。刚当上财政所所长的那段时间,他也确实是兢兢业业工作的,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肯定。他的变化是从负责该镇招商引资工作开始的。工作性质决定要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经常需要请客送礼吃饭,也经常被别人请。在迎来送往之中,曹某某找到了被追捧的感觉,虚荣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时间长了,有些人就成了“朋友”。但这些朋友其实看中的是他手中的权力,图的是能帮忙办事。可曹某某当时哪里会想这些的,他倒是真的拿这些人当起了哥们儿,反把纪律和原则放到了脑后,哥们儿有事哪能不帮忙?为了给哥们儿帮忙,他不惜违反制度、纪律甚至法律。他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将公款借给他人使用,在赢得了面子和“朋友”赞誉的同时也把自己送进了牢房。虽然此时此刻曹某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了法律的威严,甚至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法律是无情的,他不得不咽下自己酿造的苦酒。曹某某一案再次向世人敲响了警钟,要慎用手中的权力,哥们儿义气要不得,违法犯罪的事干不得。

真正的朋友不是讲哥们儿义气,而是患难与共。

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在你受伤时,会在第一时间找到你,然后什么都不说,就静静地陪在你的身边。等你哭完,他会告诉你,让你擦干眼泪,然后坚强面对。

真正的朋友会给你你的空间,他不需要你在他面前像张白纸。但他却会努力地了解你,直达你内心深处。在你愿意把秘密跟他分享时,他会静静地听,并且为你守口如瓶。

真正的朋友会在你骄傲自满时,毫不留情地泼你冷水;会在你沉溺于美好的幻想中不能自拔时,残忍地将你拉回现实;会在你功成名就时,默默地替你祝福。

真正的朋友在彼此的面前,是不需要隐藏什么的。开心时,你们会夸张地大笑;悲伤时,你们会毫不掩饰地大哭;受了委屈时,你们会生气地破口大骂那些人。因为你们知道,在彼此的面前,你们不需要矜持,不需要坚强,不需要忍气吞声。你们知道.在彼此的面前,只要做自己就好。

真正的友谊,好似一杯醇酒,越久越浓;好似一杯淡水,越淡越真。

真正的友谊不需要频繁的接触来维持,即使不见面,彼此心中牵挂祝福,不也很美吗?真正的友谊不需要华丽的点缀,正所谓“礼轻情意重”,即使只是互赠一片落叶,彼此心中也已能深刻体会到友谊的可贵。

最真的友谊莫过于彼此坦诚相待,倾诉心中的喜忧;真正的朋友是互相帮助,患难与共。

请记住:朋友之间需要真正的友谊,但不需要哥们儿义气。

不讲规则的人不会受欢迎

一个曾在德国留学的学生讲过这样一件事,她说:

“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后,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种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但没想到的是,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变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另外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500米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一对老年夫妻。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以原则为纲的,做人有做人的原则,做事有做事的原则,不遵守原则,不按规矩办事,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系统功能紊乱。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有其特定的原则的。虽然大多数人都清楚这些规矩和惯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候都能够很好地遵守的。他们就像那位留学生一样,常在自认为是无关紧要的时候忽略这些原则的重要性,不仅给别人添堵,也给自己制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