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的需要和绿色食品消费的需求,西部各地应当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相对比较优势,开发各种类型的特色农业,积极占领相应的国际农产品市场。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农业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西部地区各族人民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特点,大力发展各类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比如,番茄、棉花、枸杞、马铃薯、中药材、辣椒、水果、洋葱等农产品在西部地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长条件。
由于历史形成的饮食习惯,番茄酱、马铃薯、洋葱、红花油和枸杞等西部地区特色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需求量。比如,番茄及其制品由于具有独特的保健、食用功效,近年来已成为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佐餐食品。全世界每年日常食用的番茄达到1000万吨,用于加工番茄酱的番茄达3000多万吨。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番茄制品的需求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即每年消耗番茄制品增加10万吨左右。中国在1995年后,每年也向国际市场提供6万至8万吨番茄酱。世界番茄酱贸易量每年约为100万至200万吨,而我国仅占5%~6%。西部地区的番茄、番茄酱生产经营拥有巨大的国际市场潜力。
由此分析,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业必须走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必须面向国际市场,满足国际消费需求,才会有自己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国际化发展上:一是要根据国际健康标准,调整有关特色农业的出口食品的配方结构,以达到有利于健康、保证健康的国际社会消费要求目标;二是要根据进口国居民的传统食品口味,制订具体的农产品生产标准,这一点可以通过国际合作的形式,让进口国的同类企业提供本国消费者喜欢的口味标准来实现;三是根据进口国的饮食文化习惯,设计和生产出当地消费者比较满意的产品外形、颜色和包装。只有这样,西部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才能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占领国际市场,具有持久的国际竞争力。
2.按照世界现代农业的运行模式,走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道路
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出路在于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农业经济只有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生产水平和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农产品才能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达到国际标准;农业经济只有走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农产品才能降低成本,以低价格和高质量的优势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在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如在番茄、马铃薯、苹果、枸杞等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中由于实现了专业化和规模化,竞争力明显增强,并在相关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目前,在新疆,番茄、红花、枸杞的生产经营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种植面积、产量、加工和对外出口均居全国第一,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专业化产业。其中,红花种植面积达25万至4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干花和种子的总量占全国的80%多:番茄的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达63万吨,番茄酱的年产量达8.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0%多;枸杞的种植面积达7万亩,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50%左右。另外,由于新疆的农民长期种植红花、番茄、枸杞,已经摸索、积累、掌握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
甘肃省在马铃薯的种植和加工中也初步实现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马铃薯是一种全球性消费的农产品。马铃薯除了做粮食、蔬菜、畜饲料之外,又成为轻工业的重要原料,利用马铃薯可以生产淀粉、糊精、酒精、酿醋和制作果脯、果酱、糖浆等食品。近年来,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加工后的马铃薯食品更是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甘肃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按照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要求,建立马铃薯开发生产基地,其中有以定西地区为主的中部基地,以武威地区为主的河西基地,以平凉地区为主的陇东基地,以陇南地区为主的南部基地。甘肃省计划到2005年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使全省马铃薯总产值达到40亿元。各基地种植坚持适地适种,加大专用型薯种和其他优质品种的种植力度,同时,规划论证好深加工项目,按照资源优势,合理布局若干个能加工增值上效益的深加工企业。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贸易、投资、技术、土地等资源领域将迅速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农业经济将更大程度地融入到全球竞争体系之中,这给西部地区的农业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大力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有利于西部农业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发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新产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二是有利于西部农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三是有利于西部农业利用国际资金,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实力,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四是有利于西部农业发挥区域农业的资源优势,适应绿色食品消费的时尚,开发产业资源,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促进西部农业的各类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3.根据世界农牧业结构变化趋势,大力发展种草业
从世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农业结构的变化是畜牧业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草业将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人工种草业对西部地区农业有重大意义:一是发展人工种草业有利于西部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优化,有利于落实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专家认为,西部的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干旱地区降雨稀少,还草比还林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广阔的土地资源也提供了草产业开发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草产业,地理和价格竞争优势将更为突出。二是发展人工种草业有利于西部耕地土质结构的改善。西部地区的土质有机含量普遍较低,盐碱低产田面积很大,种草可以改良土地结构。据资料测算,苜蓿草种三年每亩可增加干残体2049.35公斤,含全氮31.01公斤,全磷6.31公斤,翻耕后对作物增产作用很大,可增加产量四分之一左右。三是顺应了当今世界有机农业大发展的基本趋势,提高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测算,西部地区牲畜饲料的70%是依靠草原牧草,使畜牧业具有低能耗、低成本的优势,同时与当今世界的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相接轨,有利于西部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率,就必须大力发展人工草料生产。
另外,当今世界的人工种草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我国和国际市场对草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据统计,苜蓿草产品在我国的年需求量为300万至500万吨,国际市场为500万吨。我国对草坪种植面积及草种、草皮的需求,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目前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十分畅销,优质苜蓿干草粉国内零售价格相当于玉米价格,国外售价比玉米高20%。而苜蓿干草粉平均亩产量一般是玉米的1.5倍至2倍,并且花工少,投入低,综合效益远高于玉米。国外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对草产品的开发十分重视,年消费量大,草产品已成为一项规模很大的产业。在美国7个州中,牧草被列为第一位或第二位的生产作物,在40个州中,干草是四种最有价值的作物之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每年大量进口苜蓿草产品,以支持肉牛及乳牛业的发展需要。由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构成的东亚苜蓿草产品市场的年总需求量为240万至250万吨,而草产品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由于运输距离长,成本高,日本等国家都希望从距离近的中国获得质量可靠的苜蓿草产品。
由此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发展人工种草产业,既是调整农业结构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农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各省区应该把人工种草业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产业来重视。
4.遵守国际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生产和出口无公害、无农药的农产品
西部地区扩大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首要条件与主要途径,是实现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国际标准化。在当前发达国家重视人身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大环境下,农产品出口要严格遵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为西部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消费信用。
农产品国际化的重点是要实行农业产品的国际化标准。农业产品通过标准化可以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它是农产品创品牌的基本条件。农产品标准化必须是国际标准化,必须符合国际标准的内容,使农产品标准化与农产品国际化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
农产品标准化必须要考虑到国际粮食、食品的安全标准,必须要参照国际社会流行的食品结构、健康要素结构、食品口味,必须要遵守进口国的饮食文化习惯。如西部地区在猪肉、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等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但是,如果这些农产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达不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化肥和农药残留较高,就会严重影响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近几年,从各国反映出的我国出口农产品问题最多的就是卫生安全标准普遍较低,农药残留物严重超标,并且已经影响到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社会的信誉。据《日本农业新闻》的最新报道:“在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中国产蔬菜中,残留农药的浓度等违反食品卫生法的事件逐年增加。1999年违反食品卫生法的事件为11件,而2000年上升到87件,2001年(截至11月29日)已经增至96件。对此,日本自民党内要求对中国产进口蔬菜加强检疫的呼声日益高涨”。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对从我国进口的农产品卫生安全标准问题有强烈反应。因此,西部地区在力争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同时,必须要根据国际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生产和出口无公害和无农药污染的农产品,以维护西部农产品的国际信誉。
5.放弃传统农业的保守经营观念,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的国际化
西部地区农业国际化的关键环节是要实现农业经营方式的国际化,而农业经营方式的国际化主要是农业经营的企业化、市场化和企业家化。一是以自主性农业企业为主体。按照世界各国流行的方式,迅速建立具有规模生产经营的完全自主性的现代农场、农业集团、农业合作组织。二是以市场为龙头。从当今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运作体系来看,市场是真正的龙头。理由是:农业产业的构成是由市场决定的,农业产业的运作是依据市场情况操作的,农业产业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也是由市场交换关系决定的。农业国际化的经营方式和行为都要从市场出发,才能占有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三是以企业家为骨干。在农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要积极发挥企业家的骨干作用。从美国农业经营情况看,在农业产业化和国际化经营中,真正普遍起作用的是活着的人,是企业家。有了优秀企业家才有优势企业,有了企业家群体才有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有了国际型企业家才会有农业经营的国际化。
6.加强东西部在国际农业市场上的竞争与合作
通过东、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合作,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东部地区的农业科技水平高,市场经营经验丰富,尤其是对国际合作、国际市场动态熟悉了解,这是它们发展农业经济国际化的有利条件。但是,东部地区的农业资源有限、土地级差地租高、农业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要通过东西部的最佳合作,实现发展外向型农业经济的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目标。在西部地区建立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在东部地区建立出口加工基地和出口市场网络。
(五)西部地区和我国农业经济国际化的目标
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国际化有四大目标:一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别:二是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三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确保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
1.缩小城乡收入差别
农业国际化追求的一大目标就是要逐步提高农民的经济社会地位,缩小城乡收入差别。日本在这一方面比较成功。由于日本农业部门和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农民收入上给予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指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民与工人的收入比例由1967年的61%上升为1998年的91%。近几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199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其中现金收入1538元,纯收入只比1998年增加2.3%。1999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比1998年增长7.9%。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999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例是2.65:1,比1998年的2.5:1有所扩大。可见,我国农业经济国际化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
2.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
农村人口城市化是农业国际化追求的另一战略目标。农业国际化与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是一致的。农业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是要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而这就需要在农业国际化过程中实现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其他产业领域的转移。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很多,根本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而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原因也很多,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就业不充分。因此,农业国际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逐渐完成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战略任务。
3.可持续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农业国际化不仅要实现农产品产量的大幅度增长目标,而且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综合评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