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绩效与评价:研究生德育探究
20355800000040

第40章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N】.2000

7.陈芳.绩效管理【M】.海南:海天出版社,2002

8.苏东水.管理学【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1

9.付亚和.绩效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0.孔祥勇.管理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2.石云霞.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4.李康平.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5.秦在东.想政治教育管理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16.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7.龚海泉.走近新世纪的高校道德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8.华琪.思想工作创新谈【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19.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0.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1.陆庆壬.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

2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7

23.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4.鲁沽.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5.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6.李康平.德育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7.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8.许放.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9.许克毅.当代研究生透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30.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1.许克毅.面向新世纪的教研室德育内容方法规律探索【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2.陈子臣.研究生素质教育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3.【美】柯尔佰格.道德教育的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4.【英】彼得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5.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6.杨双.制约高校研究生德育实效的原因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37.欷蕴超.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现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38.许文贤.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建构的新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01(2)

39.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9)

40.杨本红.关于新时期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0(2)

41.梁禹祥.制度伦理与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0(3)

42.杨立淮.试论高校德育工作的效益观念【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43.戴良铁.绩效考核方法【J】.中国劳动.2000(7)~(8)

44.张健.制度伦理研究道德建设创新的重要内容【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45.杨清荣.制度的伦理与伦理的制度——兼论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4)

46.高翠兰.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47.杜时忠.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J】.高教探索,2002(4)

48.王淑芹.以德治国与制度伦理【J】.教学与研究,2002(8)

49.范绪锋.用党的力量凝集研究生【N】.中国教育报,2001(1)

50.梅传声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4)

51.袁金辉等.在读研究生价值取向调查【J】.青年研究,2002(12)

52.见李忠第.“研究生德育弱化的误区与根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

53.黄英.加强研究生德育之我见【J】.道德与文明,2003(3)

54.许文贤.建国以来高校道德教育目标局限性剖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1(11)

55.杨杰.关于绩效评价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12)

56.陆志荣.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高等教育论坛,2002(4)

57.黄以诚.增强德育的实效性【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1)

58.申群喜.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有效性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

59.李江.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

60.王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评价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5)

61.常立飞.我国德育资源配置现状、原因和对策【J】.北京大学学报(国内访问学者、进修教师论文专刊),2004

62.刘秋圃.高校德育评估科学化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4)

63.周甜.构建研究生思想政治品德考评指标体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1)

64.葛桦.确立现代高校德育评价标准的原则【J】.高教探索,2003(3)

65.车承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