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2042900000025

第25章 两个也门的统一(3)

1976年2月16日,哈姆迪与鲁巴伊在北部边境城市卡泰白举行了一次重要会晤。北也门参加会晤的有,副总司令兼总参谋长加什米,国务部长兼主席私人代表侯姆朗,社会事务、劳动和青年部长达赫马什等人。南也门参加会晤的有内政部长、总统府国务部长等人。两主席达成如下协议:组成以两主席为首的最高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双方国防、经济、贸易、计划、外交等方面负责人参加。最高委员会每半年举行一次会议,轮流在萨那和亚丁召开,研究共同关心的问题和统一委员会的工作进展情况。组成经济、计划、贸易委员会,研究双方的经济发展计划,并向两主席提出报告和建议。在一方未建使馆的国家,设有使馆的一方代表另一方。双方还就协调加强在红海和曼德海峡的防御问题交换了意见。

南北也门两主席的频繁会晤,有力地推动了双方关系的继续改善和发展。各级代表团互访频繁,就统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磋商。

1977年8月13—15日,鲁巴伊访问萨那,受到隆重热烈的欢迎,与哈姆迪就也门统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会谈。正值鲁巴伊访问萨那期间,北也门部落于14日发生骚乱,鲁巴伊表示坚决支持哈姆迪的决定和行动。此访问取得良好效果。鲁巴伊说,这次访问巩固和加强了南北统一的基础。为庆祝北也门“九·二六革命”15周年,鲁巴伊电贺哈姆迪,并派内政部长率团前往萨那参加庆祝活动。

在南北也门关系继续升温的基础上,哈姆迪预定于1977年10月13日访问亚丁,参加南也门10月14日革命节庆祝活动,并就实现统一问题与南也门领导人再次举行重要会谈。但在10月11日,哈姆迪与其哥哥同时被暗杀。哈姆迪之死在南北也门举国上下引起很大震动。南也门总统委员会和部长会议召开联席会议,发表声明指出,哈姆迪之死出自帝国主义的卑鄙阴谋,对哈姆迪之死表示深切的悲痛和极大愤慨,宣布全国志哀40天,取消10月14日革命节全部庆祝活动。.鲁巴伊向北也门新任主席加什米发了唁电,并于10月13日亲临萨那,参加了哈姆迪及其哥哥的葬礼活动。哈姆迪死后,也门报刊称他是为实现也门统一而献身的英雄。

哈姆迪被暗杀后,加什米任也门指挥委员会主席,即国家元首,并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1978年4月22日,人民议会选举他为共和国总统。

加什米是因哈姆迪突然被暗杀而上台执政的,而哈姆迪又是在去亚丁参加南也门国庆活动前夕突遭暗杀,这无疑给南北也门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加什米在处理南北也门关系上采取了谨慎来往的方针。双方尽管有来往,但双方关系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有些方面反而有后退,各统一委员会实际上已名存实亡。南北也门关系开始转向冷淡。

1978年4月底,北也门原革命指挥委员会委员、伞兵司令阿里姆与加什米总统产生了尖锐矛盾,阿里姆遂携部下投奔南也门,亚丁政权将其收留。加什米对阿里姆南逃亚丁和被亚丁政权收留感到十分恼怒,便决定派员与南也门领导人进行交涉。同年5月16日,加什米的私人代表侯姆朗抵亚丁,与南也门元首鲁巴伊交涉要人,未获结果。这一事件使已经冷淡下来的南北也门关系进一步恶化。

在半岛南部的南也门,鲁巴伊与伊斯梅尔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伊斯梅尔在苏联支持下正在向鲁巴伊步步进逼。在半岛西南端的北也门,发生了领导成员叛逃事件,此时的北也门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已开始变冷。而在此前不久,苏联势力被赶出红海另一岸的索马里。这使苏联感到不安。与此同时,南北也门之间的关系也已明显恶化。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伊斯梅尔施加阴谋提供了机会。于是,他与苏联克格勃人员策划于密室,炮制出了一个先借刀杀人继而嫁祸于人的阴险行动计划。

在一切安排就绪之后,伊斯梅尔决定派塔法里什以鲁巴伊名义到北也门去见加什米,讨论有关阿里姆南逃事件问题。鲁巴伊被蒙在鼓里,丝毫不知内情。1978年6月24日,塔法里什手提公文包乘专机去萨那,从机场直奔加什米办公室。因为塔法里什冠以鲁巴伊主席特使,加什米的侍从警卫人员对其毫无戒心,对他的手提公文包未做任何安全检查。当天早晨8时57分,塔法里什手提公文包大摇大摆地走进加什米办公室,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加什米握手,互致问候。两人坐定不到两分钟,塔法里什公文包中的定时炸弹发生剧烈爆炸,塔法里什当即被炸死,加什米身受重伤,处于昏迷状态。侍从警卫人员听到爆炸声后,立即冲进加什米的办公室,并将加什米送往军人医院进行抢救。医务人员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终因加什米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

事发当天,北也门武装部队总司令部发表声明,谴责亚丁的罪恶之手犯下这一罪行,扣留南也门的专机和机组人员,宣布同南也门冻结关系,断绝一切来往。南也门也发表一项声明,一方面对加什米的被害表示深切哀悼,强烈谴责杀害加什米的背信弃义的伎俩;另一方面,强烈谴责对南也门的任何指控和捏造。与此同时,伊斯梅尔以南也门民族阵线总书记的名义召集会议,压鲁巴伊承担杀害加什米的全部责任,认罪辞职,遭鲁巴伊断然拒绝。6月26日凌晨,伊斯梅尔向身居总统府的鲁巴伊发动进攻,鲁巴伊依靠身边的警卫营进行抵抗。双方激战16个小时,因鲁巴伊困守的总统府被攻陷而被抓,并于当晚遭处决。鲁巴伊死后,伊斯梅尔把杀害加什米的全部罪责加在鲁巴伊身上。

事发后,北也门专门组织了调查委员会对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进行了详细调查,南北也门合并后南也门许多档案都已公开,加什米与鲁巴伊被害事件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事实证明,两位元首被害事件完全是伊斯梅尔与苏联克格勃共同炮制的一个大阴谋。

这一严重事件不仅震惊了也门,在国际上也引起强烈震动。南也门为这一事件付出了巨大代价。应北也门政府的要求,阿拉伯国家联盟于1978年7月1日至2日在开罗召开外长级理事会紧急会议,研究加什米总统被杀害的罪行,17个阿拉伯国家的外长或代表与会。阿盟理事会作出了制裁南也门的五项决定:强烈谴责杀害加什米总统的罪恶行径。谴责所有策划和执行这二罪恶计划的参与者。冻结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同南也门的政治、外交关系。停止阿拉伯国家同南也门的经济文化关系以及阿拉伯国家对其提供的技术援助。当南也门政府尊重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时,阿盟理事会将重新考虑这些措施。自1945年阿盟成立以来,通过决议制裁一个成员国这还是第一次。

南也门对阿盟的决议迅速作出反应,’宣布阿盟决议是非法的、无效的,要求阿盟修改决议,要求阿盟派代表团访问南也门。南也门派出数名部长到十多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些亚非国家进行游说,以图摆脱其十分孤立的处境。1978年7月14日,南也门当局提出了与北也门进行对话的五个条件:停止一切新闻攻击,代之以负责的、响应伟大也门人民愿望的语言。双方撤除无论在何处的军事集结,取消破坏性军营,停止挑衅,使也门人民免遭毁灭性战争的危险。开放边界,恢复海、陆、空交通,恢复正常生活。恢复祖国两部分之间的经济活动和贸易往来。站在也门人民统一立场上,完全自觉地遵守各项文件。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应恢复兄弟对话和各统一协调委员会的工作,为兄弟对话及保卫也门民族主权创造适宜气氛。北也门对南也门的建议不予理睬。同年7月17日,南也门总统委员会主席兼总理阿里·纳赛尔主动电贺北也门萨利赫就任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但萨利赫未复电致谢。

伊斯梅尔领导下的南也门在向北也门伸出橄榄枝的同时,对北也门进行战争威胁。1978年7月28日,民族阵线中央召开第十次特别会议,会议公报称,民族阵线和南也门政府对祖国北部的事态发展不承担责任。该公报还威胁说,在爆发战争的情况下,战火的范围就不仅局限于南北也门的边境之内,战火将蔓延到这一地区的所有地方。此后,北也门谴责南也门派军舰、飞机侵犯北也门领海、领空,对北也门进行战争威胁,南也门发表声明断然否认。双方互相攻击明显升级。加什米被暗杀的一股强大冲击波直接冲击着南北也门关系,双方的紧张关系持续了一段时间。

1978年6月24日,加什米总统被炸身亡。当天,成立了以议长阿卜杜·卡里姆·阿尔希为首的4人临时总统委员会,萨利赫任共和国临时总统委员会委员、武装部队副司令兼总参谋长。他成为也门决策人物。同年7月17日,人民议会召开特别会议,选举萨利赫为共和国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i

萨利赫是在加什米被南也门主席特使炸死后上台执政的,当时的南北也门关系正处于紧张时期。双方互相攻击不断升级。1978年10月,伊斯梅尔在也门社会党成立大会上指责:“萨那统治者拒绝对话,发动猖狂的宣传攻势,在世界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支持下,进行军事集结和采取轻率、鲁莽的政治立场。”他把实现也门统一作为也门社会党三大战略任务之一,而其前提是实现“带有民族民主内容的也门统一”。他说,为实现这种统一,首先要实现劳动人民阶级的统一和体现这些阶级利益、愿望的也门革命工具的统一,以实现革命的全部战略目标。也门社会党党纲对此也做了明确规定。与此同时,萨利赫等北也门领导人指责“亚丁当局是外国手中的工具,是国际阴谋计划的推行者”。1979年1月,北也门公布“南也门二、三、四省统一部队司令部”致萨利赫总统的效忠信,表示拥护萨利赫为整个也门的领袖,反对伊斯梅尔为首的雇佣叛徒集团。此外,双方互相渗透,各自支持对方的反对派,并各自在边界地区部署重兵。南北也门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阿拉法特及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等国先后派员在南北也门之间进行斡旋调停,但均无济于事。

1979年2月23日,南北也门边境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规模之大,冲突之烈是南北也门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伊斯梅尔领导下的南也门政权利用北也门“民族民主阵线”及其武装人员打头阵,打出推翻萨那“走狗政权”和“实现也门统一”的旗号,首先向北也门发起进攻。南也门派出大量军队进入北也门境内,使用了苏制米格飞机、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占领了卡泰白、贝达、哈里卜等北也门边境城市。北也门迅速发动反击,不仅阻止了南也门的进攻,还派兵进入南也门部分边境地区。

南北也门间爆发的这场武装冲突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苏联公开支持南也门,向南也门提供援助,塔斯社指责北也门人侵南也门,并称“破坏民主也门国家主权的一切阴谋注定要失败”。美国站在北也门一边。美国国务卿万斯向苏联驻美国大使强烈抗议苏联卷入南北也门冲突,并要苏联“劝告”南也门采取克制态度。与此同时,美国于1979年2月26日宣布,美国加速向北也门提供价值1亿美元的防御武器,卡特总统还援引紧急法案,不经国会批准,于近期向北也门提供近3亿美元的大批武器。3月6日,美国命令“星座号”航空母舰和其他作战舰只开往阿拉伯海,还建议派F一15战斗机去沙特接替防务,以便腾出飞机支持北也门。

阿拉伯国家对这场冲突深为关切,纷纷呼吁双方尽快停止冲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在叙利亚、约旦、伊拉克三国联合斡旋调解下,南北也门于1979年3月2日发表停火声明。停火声明的主要内容是,从1979年3月3日早8时起,也门双方部队停火;在伊拉克、叙利亚和约旦的联合倡议下,根据将在科威特召开的阿拉伯外长会议决定的监督撤军机构的安排,双方尽快撤军,双方努力创造适宜气氛,以便真正进行双方之间友好而直接的会谈,其中包括在开罗协议和的黎波里宣言中所包括的原则基础上,为实现双方的统一而停止宣传攻势。

1979年3月4日,阿盟在科威特召开阿拉伯外长紧急会议,就制止南北也门边境冲突问题进行磋商。3月6日,阿盟理事会就此问题发表声明,做出九点决议:同意也门双方通过由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三国代表所组成的阿拉伯调解委员会于3月2日所达成的协议。立即执行这项协议,双方在最多不超过10天的时间内撤回武装部队。任何一方和第三方均不得干涉对方内政。双方停止新闻攻击。双方开放边界,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包括贸易关系和人员往来。成立由约旦、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科威特七国外长和阿盟秘书长组成的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执行本决议,呼吁举行两兄弟政府间的首脑级对话,使关系正常化,实现双方的共同目标,执行开罗和的黎波里两次协议及各统一委员会的建议。在阿盟主持下,由也门双方代表和监督委员会成员国代表组成军事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停火、撤军,该委员会为执行政务所需经费,根据阿盟成员国在阿盟预算中所负担的比例数额,由各成员国分担。外长监督委员会有权建议召开外长级阿盟理事会会议,审查与本决议相违背的任何事件并确定责任。在阿盟理事会首次会议上,监督委员会和阿盟秘书长提出报告,汇报本决议在各个阶段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