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统一之路与分裂之痛
2042900000036

第36章 朝鲜半岛的统一尚需时日(7)

韩国国内的保守势力不仅组织了许多社会团体,而且有政党代表他们的利益,作为他们的代言人。这些人中有旧时代的富有阶层人物,有分裂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有参加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与共产主义势不两立的人物,还有受到长期反共教育的一些年轻人。这些人的脑子里还存在着严重的反共意识形态,他们把社会主义,特别是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看做是“洪水猛兽”,与国际上的反共势力互相配合,竭力反对朝鲜的社会制度,希望朝鲜政权早日垮台。他们经常举行一些反对朝鲜的示威、集会等活动,在金大中政府推行“阳光政策”过程中经常向政府的政策发难,责问政府是否有“容共”倾向。金大中执政期间曾多次表白,他“坚决反对共产主义”,称赞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帮助韩国“防止了共产主义的蔓延”。金大中的这种表白固然有其一贯思想的一面,但也有在国内保守势力的压力下不得不做出姿态的一面。

1994年7月金日成突然逝世后,包括韩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就曾预测,朝鲜也会像东欧国家一样发生剧变,甚至崩溃。一些国际问题专家认为,美国之所以在1994年10月与朝鲜签署《日内瓦核框架协议》,答应在朝鲜冻结石墨反应堆的基础上,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并帮助朝鲜建造两座装机容量分别为100万千瓦的轻水反应堆,同时有意与朝鲜改善关系,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美国政府当时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在金日成去世后,朝鲜不可能支撑很久,一旦朝鲜政权发生变化,那么,这些援助也就会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韩国的一些当局人士当时也有同样的想法。因此,韩国在帮助朝鲜建设造价为43亿美元的轻水反应堆的项目中,自愿承担了70%的费用。在这些韩国人士看来,一旦朝鲜发生他们所希望的变化,这些轻水反应堆等于是为自己建造的。据韩国《中央日报》2004年10月5日透露,韩国曾在1994年7月金日成去世后制定了应对朝鲜出现“紧急状态”的“忠武3300"’计划。这一计划类似于德国统一过程中西德制定的“紧急难民收容法”。其后,韩国又制定了“忠武9000"’计划,设想在朝鲜“体制发生完全崩溃时在北方设立非常统治机构‘自由化行政本部’,由韩国统一部长官担任本部长,行使总督以上的权力”。这些计划很生动地反映了韩国当局当时的心态。

但是,自金日成去世至今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尽管朝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遭遇了连年的自然灾害,经济至今十分困难。但是,朝鲜并没有像一些人所预测的那样在短期内轰然崩塌,反而经受住了艰难困苦的考验,个中原因,尤其是其内部原因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初步分析起来,朝鲜之所以能够在艰难困苦中坚持下来,以下一些内部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朝鲜较早地解决了金日成的接班人问题,并在全党和全国形成了高度共识;二是朝鲜几十年坚持进行“忠诚教育”、“革命领袖观”教育等思想教育,其影响力不可低估;三是军队牢牢掌握在金正日的手中,对稳定政局起到了保证作用。此外,与东欧国家相比,朝鲜的一些特殊性也发挥了稳定政局的效应,如:朝鲜是单一民族,不存在民族纠纷;朝没有外国驻军,与外国没有直接的民族矛盾;朝长期实行“人人均衡地生活”的政策,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朝长期实行封闭的政策,群众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也较少。由此可见,美国和韩国当时作出的判断和提出的一些设想,确实有一厢情愿的味道。

朝鲜也不会俯首帖耳地听从韩国的主张和原则。在统一问题上,朝鲜也提出了不少“原则”、“纲领”和“方针”等。被朝鲜称为统一“三大宪章”的,除了“高丽民主联邦共和国”方案和“自主、和平、民族大团结”三项原则外,还有金日成在1993年4月在朝鲜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5次会议上发表的《争取祖国统一的全民族大团结十大纲领》。这十条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依靠全民族大团结建立自主、和平、中立的统一国家;谋求共存、共荣、共利,本着一切服从祖国统一事业的原则团结起来;在民族内部停止加剧分裂和对抗的一切政治纠纷;消除南侵与北侵、胜共与赤化的恐惧,双方互不威胁和侵略对方,不图吞并对方;在统一前后都承认国家所有制、合作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保护个人和团体的资本以及同外国资本的共同权益;全民族通过接触、交往与对话相互理解和信任。

金正日在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以后,也曾在1998年4月就统一问题发表过“民族团结五点方针”。这“五点方针”是:民族大团结应以民族自主原则为基础;在爱国爱民族和祖国统一的旗帜下实现全民族大团结;尽快改善朝鲜半岛北南双边关系;反对外来势力的支配和干涉;进一步加强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及海外同胞间的相互往来和接触,以增强民族团结和联合。

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些纲领、原则和方针无可挑剔。它们之所以没有得到韩国方面的回应,其中的原因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以我为主的统一战略不无关系。

在朝鲜半岛的统一问题上,也存在着“激进统一”和“渐进统一”的说法。如果说朝鲜的联邦制统一方案是“激进的”方案的话,那么,金大中的三阶段统一方案也许可称为“渐进式”方案。这一“渐进式”方案也许是总结东西德实现统一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结论。

东西德的统一曾对韩国的一些人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些人跃跃欲试,试图仿效东西德的模式,以吞并的方式实现统一。但是,要想仿效这种模式又谈何容易。其一,在朝鲜半岛周边没有适宜的国际环境;其二,韩朝之间的交流合作远远没有东西德那样深,那样广;其三,东西德是二战后被人为分裂的,之后双方并没有进行过战争,敌视情绪相对较轻,而朝鲜半岛尽管也是二战后被人为分裂的,但经过三年的战争,敌对情绪却大大超过东西德;其四,西德是世界经济强国,而韩国经济虽然在当时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但实力远远达不到西德的程度。有报道说,如果在金日成去世时实现急剧的统一,韩国的统一费用将达到2000亿美元,甚至达到6000亿美元,这是韩国无法承受的;其五,东西德统一后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使韩国产生畏难情绪。因此,韩国的“渐进式”统一方案,与其说是自觉自愿地产生的,不如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随着分裂时间的延长和年轻一代的成长,统一的意识在年轻人的脑海中逐步淡薄,这也是影响统一进程的一个因素。韩国社会调查研究所2004·年4月对1.6万多名中小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0.8%的学生认为“不实现统一也没有关系”,其中初中生的47.8%和高中生的51.7%持这种观点。韩国《中央日报》2004年在创刊39周年之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9%的人认为“应该慎重地处理统一问题”,21.9%的人认为“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应该实现统一”,还有9.2%的人认为“统一将引起形势不安定和经济问题,因此不希望统一”。对于热衷于实现祖国统一的人来说,这样的调查结果也许是令人担忧的。这从一个侧面显示,统一问题拖得时间越长,统一的意识就会越淡薄,实现统一的困难就会加重。

二、朝鲜半岛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它“宿命性。地与大国的战略利益联系在一起,而大国各自不同的战略利益使半岛的统一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这从外部环境方面增添了朝鲜半岛实现统一的难度

朝鲜半岛一直是地缘政治学的一个主要范例。在近代史上,俄罗斯、日本、中国的清王朝等周边大国就在半岛为争夺各自的利益而进行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日本在1910年强行吞并了朝鲜半岛。在这些历史的角逐中,美国、英国等西方列强也参与其中,追逐和谋取自己的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开始瓜分战后势力范围的争夺,朝鲜半岛也被卷入了这场争夺,并由此导致了分裂。三年的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成为东西方对峙的前沿,南北方在各自盟国的支持下进行全面的较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朝鲜半岛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大国利益交错、相互争夺的历史。

美国不仅是朝鲜半岛分裂的肇事者,也是半岛分裂的最大受益者,更是半岛至今没有实现统一的主要阻挠者。美国提出的“三八线”主张导致了朝鲜半岛的分裂。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直接参加了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立即在1953年10月在华盛顿与韩国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美军堂而皇之地常驻韩国,把韩国变成了其重要的海外军事基地,变成了其推行亚太战略的桥头堡。在冷战时期,美国利用这一桥头堡与苏联对抗。冷战结束后,美国利用这个桥头堡推行遏制朝鲜乃至中国、俄罗斯的战略。同时,3.7万名驻韩美军和先进的武器装备时时威胁着朝鲜的安全。

驻韩美军从来就不是朝鲜半岛局势缓和的推动因素。自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就一直要求美军撤出韩国,并认为驻韩美军的存在是外来势力干涉半岛事务、阻碍半岛实现统一的最大障碍。朝鲜所强调的“自主统一”原则,矛头所指就是驻韩美军。但是,美国和韩国均声称,美军是根据《美韩共同防御条约》驻扎在韩国的,与朝鲜无关。因此,驻韩美军问题不仅成为朝美之间的争执焦点,而且也成为朝韩之间不断争论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以往的南北对话中,双方在许多问题上能够形成共识,但是一提到美军的撤走问题,双方就谈不到一起,会谈也往往就此问题而搁浅或中断。

美军是以“救世主”、“保护者”的姿态驻扎在韩国的,它主导着韩国的国防事务,控制着韩国的军队。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国就把本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美国。其后,韩国军队就一直成了美军指挥下的一支部队。军事指挥权的失控成为韩国人民的一种屈辱。韩国民众对此很为不满,要求收回自己的权利。为了安抚这种情绪,1978年11月,美韩决定成立“韩美联军司令部”,把韩国军队的指挥权从“联合国军司令部”移交给“韩美联军司令部”。“韩美联军司令部”有韩、美同等人数组成,但由美军的一名四星将军担任司令,韩国的一名四星将军担任副司令。实际权力仍然操控在美军手中。1994年,韩国军队收回了平时作战指挥权,但战时作战指挥权仍然由驻韩美军领导的韩美联军司令部掌握。

2004年6月,美国根据其全球军事战略调整计划,宣布将在2008年年底前分阶段撤走1.25万名驻韩美军,并在2004年11月把军事分界线的警备任务移交给了韩国军队,驻扎在临近军事分界线的美军部队将部署到汉江以南地区。在宣布裁减驻韩美军的同时,美国又宣布将在2004·年至2006年的三年时间内投入110亿美元加强驻韩美军的战斗力。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004年11月22日在华盛顿会见韩国国防部长尹光雄时直言不讳地说,尽管五角大楼决定分批撤离部分驻韩美军,但驻韩美军扮演的角色“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美国将继续在朝鲜半岛保持“强大的威慑力”。拉姆斯菲尔德所说的“威慑”,首要的目标无疑是朝鲜。对于美军的裁减计划,朝鲜方面从一开始就指责说,美国名为“裁减”驻韩美军,实质上是加强美军的战斗力,以便更有效地对朝鲜进行军事打击。

美国和朝鲜的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双方的不信任根深蒂固。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对朝鲜实行封锁、制裁的政策。布什政府2000年上台后,更是把朝鲜列入“邪恶轴心”的黑名单,把朝鲜纳入“先发制人”打击的对象之一。对于追求霸权,实行单边主义的美国来说,实行朝鲜式社会主义,不怕美国的高压,敢于与美国对着干的朝鲜,是其“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对于朝鲜来说,美国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不仅阻碍着朝鲜的统一,而且企图颠覆和推翻自己的政权。对于这样的敌人,只有不断加强军事力量,甚至用极端的手段加强“核遏制力”,才能在与美国较量的过程中不吃亏,才能保住自己的阵地不丢失。

其实,朝鲜并不是不愿意与美国改善关系。可以说,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一直是朝鲜外交的一个重点。但是,朝鲜不愿意在美国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委曲求全,缴枪投降。按照朝鲜的说法,在美国“拿着枪对准我们的时候,我们决不能放下枪”。朝美之间的这种对立既表现在舆论战中,也表现在有关核问题、导弹问题、常规武力裁减乃至人权问题上,等等。朝美之间的敌对状态已经成为威胁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一个经常性的因素。

美国是不希望朝鲜半岛实现统一的,至少在当前不希望半岛迅速实现统一。半岛的统一将使美国失去在韩国驻军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而且,一个统一的朝鲜半岛今后的走向也难以预料,是否还会与美国保持同盟关系尚难预测。即使是在现在,韩国国内要求美军撤走的呼声也不绝于耳。韩国总统卢武铉2002年在竞选总统时曾多次声称,该对美国说“不”就应该说“不”。

但是,美国又不能公开地表示反对朝鲜半岛的统一,因此,对于韩国政府近些年来推行的对朝“阳光政策”、“繁荣和平政策”,美国虽然在口头上表示“支持”,但在具体问题上却常常作梗,韩美在对待朝鲜的问题上常常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调,这也是人所周知的事实。2004年11月,韩国总统卢武铉在洛杉矶发表演说,坚决反对美国对朝进行军事打击,认为朝开发核武器作为自卫手段“有一定道理”,认为现在没有证据表明朝与恐怖组织有联系,并对驻韩美军发挥地区性作用(战略灵活性)持保留意见。韩国媒体评论说,卢的讲话显示了与美国“悬殊的视角差距”。

而在此之前,美国国防部负责与韩国谈判裁减驻韩美军问题的代表劳利斯2004年10月在接受《朝鲜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要使北韩不敢发动任何挑衅。如果这一战略失败,美国将对其(朝鲜)进行遏制,如果遏制失败,美国将击败他们。美国具有这样的能力”。这位官员还称,美国“支持(朝鲜半岛)统一,但是,在实现统一前必须有时间消除纠葛。这个过程如何展开现在还不得而知。我们应该考虑并正在考虑这个问题”。这位官员的态度反映了美国国内“鹰派”的观点,而这种观点在推行“新保守主义”的美国还很有市场。他笼统地表示“支持统一”,强调的则是需要时间来消除“纠葛”,而并没有涉及需要多长时间,也没有提到应该如何消除“纠葛”。很显然,按照美国的这种战略,朝鲜半岛的统一毫无疑问将是遥不可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