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主妇重生七十年代
2045600000016

第16章

一觉醒来,天也是大亮,李乐只觉得头昏脑涨,两眼昏花,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伸了下小小的懒腰,又睡了会儿,才穿衣起床,脑子里面又想起昨晚上她这么忽悠人的精彩片段,不禁抿着嘴角、微微地睁开双眼笑了。

她用力地睁开眼睛望了望窗外,那金色的阳光已是铺满了一望无际的稻田、远远地望去,穿着五颜六色的村民在那金色的稻田里飞舞着镰刀,此起彼伏。

李乐忽然才想起来,她身上还背负着一大重任,全家人都去队里干活了,还得去做早饭,平时都在学校,只有在假日才帮着,没有让她跟着去干农活已经是很优惠的待遇了。

这些李乐已经是心知肚明、暗暗欣喜,要搁在前世她也早就起了床,跟着大人一起去收割稻子挣那六七分工钱。于是迅速来到厨房,首先烧上一锅开水,加上几片茶叶少许的盐巴,泡上一桶茶水放凉,等待一家人劳作归来的时候解解暑,减减疲乏。

这种泡茶的技术,还是在前世的娘那里学来的,说是干活太劳累了,出汗也多了,也就流失了身上的很多的盐分,茶水里面加盐喝下去既可以补一补盐分,喝起来很是爽口。

接着,一边烧火做饭、洗漱,一边喂猪、喂鸡鸭,然后就在院子里摘了些菜备好,当然,对于这样的家务活,在她眼里那是不费吹灰之力,分分钟搞定。

很快早饭熟了,爹娘和哥哥他们回来已经是八九点钟了,他们也一定很饿了,李乐麻利地摆好桌椅饭菜,等待他们一起用餐

爹娘和哥哥他们很快吃完早饭,稍稍休息,扯了下早上发生在稻田里的事情。听说是村头那秃头子老婆刘秀莲跟李乐的伯母张大连吵架了,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骂了一早上,要不是村民拉的拉,劝的劝差点就打了起来。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那是昨天下午,刘秀莲那秃头老公放牛的时候,不小心让牛跑去张大连家的小菜园里,把他们家的蔬菜吃的七零八落所剩无几。

虽然那秃头知道是做错在先一再赔不是,可张大连硬说他家是故意害的,那麻脸子老婆刘秀莲哪能服气,平时里东家长西家短的嚼人舌头,仗着弟弟又是村支书,人人见了她好像见鬼似的躲避都来不及。

很巧的是她这次偏偏碰上这不怕鬼的张大连,本来就蛮不讲理的主,两个人平日里就针尖对麦芒、水火不容,摊上这种事,张大连巴不得趁此机收拾收拾那麻脸刘秀莲,不依不饶地要他们家里赔钱,刘秀莲死活哪能吃这种亏,死活就不同意,就送了几样菜给她们家。

这下那张大连基业不从,这不从昨天晚上吵起,没想今大早又干起来。恐怕要得好多天,生产队都不得安宁!

无论是在那个年代还是那个村庄,这种事情只是司空见惯,时有发生。队长的哨声响起,李乐爹娘李建华孟来英、哥哥李光李明李磊拿着镰刀去了。

她也忙着洗碗、抹桌,洗衣服,一家人的衣服就堆了一大盘,还要打扫房间、鸡舍、鸭舍、猪圈,因为一星期才回家一趟。李乐也尽量让自己多干点,彻彻底底的把前屋后院来一次大扫除,努力分担家人的辛苦。

家里整理完以后,还得去弄些猪草回家煮猪食。这些天家里人一忙了,吃的就更简单,最多就两个菜,有的时候就一个白菜倒上一些米汤煮成一大盆白菜汤,几点油星,对付着过。

就连猪也跟着受苦,没有猪草煮食,用洗碗水烧开,泡上一二瓢米糠,就成了猪的食物,吃完上餐,没到下餐,那猪就饿得在猪圈里面乱叫乱撞。

人们不是常说:狗急了也要跳墙。没想到猪也一样,听哥哥他们讲,家里的猪常常饿得跳了出来,跑去生产队里的稻田里吃稻谷、肯田埂的草来吃,为此,被队长划了几十分。

爹娘他们很是心痛,既觉得心痛猪,最主要还是心痛划那么多的工分。你想想,一个劳日的工分最多就十分,被划去几十个工分,需要一个人辛辛苦苦做好几天的活,能不心痛吗?

平时,村民一般情况下是不准空工,除非有人生病起不来床了;就这样还得写张请假条才能批准,你说一个农民搞成像军队打仗一样严格。这就是那种年代农民的生活。

就拿收割稻谷来说吧!天晴的时候才行,万一遇上几天下雨,铺在稻田里的谷子被雨水淋湿容易长出牙来,生产队里的稻谷本来产量就底,一经长牙,就会浪费很多,因此在收割稻子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天气。

那种年代,国家气象技术水平底,虽说每家每户都有广播,可经常出错,农民那时候大多数是凭一辈又一辈留下来的看天气的经验,感觉到明天不会下雨才能去收割稻子。

要么就是上午割完一片,下午就捆起来挑到禾场里叫有技术的人堆成垛,上面盖上张塑料纸、然后塑料纸上加一层厚厚的稻草,以备下雨。

要么就是感觉晚上不会下雨,那就赶紧连夜把稻谷铺在禾场上用牛套上石磙,把稻谷碾出来,第二天晒干放进创库,整整的碾一个晚上。

到了半夜,人又累又好困,有些人便钻进草垛里睡觉,偶尔还会安排几个人做些夜食来吃,

比如:炸油饼,(一般是用糯米煮熟,揣成泥做成圆团,再压成圆圆的片包上用绿豆煮熟揣成泥和一起压成饼,然后放锅里炸成金黄)。

有时是炸的面窝:用黄豆白天泡好,磨成浆,再用那种特制的面窝瓢,张上薄薄一层放油锅里炸成金黄吃起来香脆可口。

有的时候就做糍粑:这就比较简单,用糯米煮熟揣成泥,加一点炒熟的米粉混合白糖就行。

村民们虽然辛苦,可每到要吃这些夜食的时候,一个个眼睛里放着绿光,那灰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色。

因为,平时这些吃食在他们来说,那就是昂贵的奢侈品,只有在过年、或是在生产队夜里干活的时候才能吃得上;也只是偶尔能有那么一回。

如果弄的多了吃不完,那就平摊分给大家,有的人高高兴兴地拿回家给小孩子吃,有的就拿回家给老人吃。在那个年代,能够吃上这些那是一种满足的幸福!

李乐也吃过,每次都是爹娘他们把她从梦中叫醒,李乐总是赖着不肯起床,可是只要听爹娘说是吃,油饼、面窝、糍粑;那叫一鲤鱼打挺,眼睛突然放大,嘴边留起了口水,生怕有人跟她抢似的,一阵狼吞虎咽下去,吓得她爹李建华赶紧拿来水给她,整个一个梦游情节。看到李乐这种如梦如幻的吃相,李建华和孟来英美美的、甜甜的、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这就是一个家庭主妇穿越到这丫的生活,也是七十年代村民们的苦辣酸甜生活写照,更是李乐前世今生的亲力亲为;正因为这样,她才更加心痛、珍惜着如今的每一位家人,希望同他们一起齐心协力过好每一天,每一年,还要一天比一天更好,一年比一年更好!

有希望,才能有动力。

“现在是中午时间,十一点钟。”墙上的广播里一个女中音的声音,就这样打断了李乐那感概万千的思绪,也是这样的声音让她知道应该去做午饭了。

回到厨房,李乐看了一下,家里面就只有一样青菜,又在院子里面摘几个辣椒茄子,弄了些蒜苗、葱,这个时节,既要收割晚稻,又要播种油菜下去,其中的艰辛李乐当然清楚。

平日里一个月也可能吃不上一次肉,幸好家里还多养了几只鸡、鸭,下的蛋爹娘也舍不得吃,这时也该派上用场,她从瓷谭里拿了三个鸡蛋。这也算是家里最好的营养菜了。

每到午饭时间,河对门那卖豆腐老头在村头:卖……。豆腐啰!卖……。豆腐啰!叫着,李乐摸了摸口袋好像还有点钱,也是平时的零花钱省下来的,拿了个碗跑去村头买一些块豆腐回来,那豆腐就是第二道营养菜啰!这平时家里很受花钱买来吃。

做好一些准备,李乐边做饭边听广播,里面的(报纸和摘要节目)她是最关心的。自从邓小平同志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主席,打倒‘四人帮’,他老人家的一系列政策下来以后,国家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沿海的发达地区,经济一天比一天好,各行各业蒸蒸日上,尤其是工业日新月异,农村乡镇进工厂,做买卖的人越来越多,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相对而言,内地一些中心城市与边远乡镇地区发展比较慢,虽然有些大中城市也开始建立小工厂、集市上也在做买卖、做生意,可毕竟封闭了那么多年,人们还不敢大规模往这方面发展,相信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开放,这些地区也会积极行动起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李乐从小就生长生活在边远地区的小乡村,这里的乡镇基本上还没有大的改变,很多地方小乡镇的集市上,多了些做买卖的人,比起以往要热闹些,农民也可以卖些鸡蛋,蔬菜、水果、谷物之类的东西。

还有些地方食品店、供销社、小型工厂开始解散,承包到了个人,农民们上街买东西也可以讨价还价,不用卖主说了算,田地也彻底分到了各家各户,这已经给了人们很大的惊喜。

也带给了他们一定的希望;但是这些在李乐看来,就一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终究迟早都会预期到来。

这时只见三哥李磊提着镰刀,光着脚丫站在院子里叫着:“哎呀!妹妹做些什么好吃的,老远就问到一股香香的味道。”

接着二哥李明大哥李光和李建华孟来英(李乐爹娘)也陆续排队回来,李乐手忙脚乱地摆桌椅、饭菜准备吃饭。

他们进到厨房首先喝上一碗带有一点咸味的凉茶,然后坐下来休息了片刻,李乐这时已经摆好饭菜,一家人开始吃了起来,看到一桌子香香的美味佳肴。所谓的美味佳肴,就一碗青菜,一碗醋溜豆腐,一碗炒辣椒茄子,葱花苕粉坨,外加一盆蒸鸡蛋羹。

几个哥哥一阵阵狼吞虎咽起来。只见孟来英笑咪咪地看着哥哥他们说:“喂,喂你们一个个慢点吃,也没人跟你们抢,别噎着啦!”

“娘,好久都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菜了,您每天就弄一个大菜,一点油星都看不到,今天难得有这多菜,我们那还不急嘛!”李磊边吃边埋怨地说。

“是啊!是啊!弟弟说的对,您看您做的菜都快把我们给吃了,爹您说是吧!”李明李光也不约而同地跟着埋怨说。

这是,只见李建华很是温和地对着几个哥哥温怒道:“呵呵,几时还能得到你们这帮小兔崽子来埋怨你娘了,她每天那么辛苦弄给你们吃,你们就知足吧!老头子还没说话呢!”

说完又转过头来和颜悦色地对着孟来英说:

“孩子她娘,你以后啊!炒菜的时候多加点油,现在田地已经分到自己家了,等稻谷收割完我们就把自家的田地整理出来,就按咱闺女说的,多种几亩油菜,到了明年这时候,家里的油根本就吃不完。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菜也就一个那油还是多加点,再怎么苦也不能太苦小孩子们,你说是吧!”

看到娘的脸显得有些不好受,李乐也赶紧安慰着她娘道:“是啊是啊!爹说的对,娘,以后您就不用太节省了,这田地也分了,我们以后把田地种好点,根本就吃不完,还会多好多粮食、油啊!拿到集市上去卖钱呢!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这时,那孟来英本来拉得很长的脸,经李乐这么安慰几句一下子舒展开来,马上调头对着李乐用筷子敲了敲她的头笑眯眯地说:

“傻丫头,就你古灵精怪,长着一张甜嘴还会安抚人了,要不让那几个兔崽子把娘给冤死啦!”说完还笑嘻嘻的朝李光李明和李磊瞪了几眼,吓得几个哥哥涨红着脸底下了头吃饭,再也不敢出声。连李建华也只是闷着头吃饭。

今天的这顿饭孟来英感到有些委屈,经过李乐这么安慰几句,总算是雨过天晴,很快一大桌子的饭菜吃的精光,连锅里的锅巴粥也一点不剩,只见二哥李明捂着肚子说:“啊!今天吃的真是太舒服了,妹妹,你以后还多做点,二哥我都有点舍不得你走了。”

“二哥说的也是,你就不走了吧!你一走我们又该受苦啰!”李光李磊接着诉苦道。

这时只见孟来英狠狠地瞪了他们几个一眼,然后起身去外面收衣服去了。

李建华坐在厨房门口拿着用纸包的烟长长地吸了一口,用深邃的眼神望了望哥哥他们,然后语气温和地说:“你们啊!不要这样讲,你娘吃的苦就你们几个加起来也不够,你娘也是为了这个家,都一个个这么大了,还不如你妹妹懂事!”

几句语重心长的话,说得哥哥他们惭愧得红了个脸,不好意思慢慢地一个一个走回了他们的卧室。李乐一边听到这些话,一边收拾桌椅碗筷,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眼前的爹可比起当初自己刚刚穿越来时看见的爹,那是千差万别,短短的五六年,那黝黑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深邃的眼睛明显感觉到无比的疲倦,乌黑的头发变得斑白;

虽然人还是那么的高大魁梧,心还那么温和善良、细致入微;对几个孩子无比痛爱,尤其是对这个闺女李乐更是倍加呵护,可是才四十出头的人,一下子好像老了十几岁。

再想想现在的娘,以前枯黄的头发也抽出缕缕白丝,那张明显营养不良的脸变成了灰黄,瘦弱娇小的身躯显得更加单薄,一双粗糙的大手爬满了一道道沟纹。

让人无法想象,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从早到晚屋里外的忙个不停,毫无怨言地撑起这么大的家。无论家里怎么穷,还要供她们几个上学,吃好穿暖。

想着想着不禁泪流满面,伤心之余忽然想起还坐在门口的爹(李建华),这时李乐才发现李建华的人早已经走了,家里面空空无人,寂静无声,只有鸡鸭猫狗陪伴身边抢着地下吃剩的食物,其他人全部去收稻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