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普新课堂:人体密码
20498200000032

第32章 膀胱

膀胱排尿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膀胱活像个皮囊,是个空腔器官。它的作用是把从输尿管流进来的尿贮存起来,到一定量的时候,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膀胱在骨盆内,位于耻骨联合和腹膜之间,正常大约可以容纳200~300毫升尿液。

尿液经过肾盂、肾盏和输尿管时,都不停留。为什么能在膀胱停留呢?

关键在于膀胱与尿道之间有膀胱括约肌。这种括约肌平时处于收缩状态,把后尿道口关闭。所以,可使尿停留在膀胱里。膀胱括约肌又可以随意控制,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有尿意才会排尿。

不要以为排尿就像倒空一袋水那样简单。其实,这是相当复杂的过程。

膀胱壁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是黏膜和黏膜下层;外层是一层复杂的肌肉,叫做逼尿肌。尿液进入膀胱内,使膀胱壁的肌纤维受到牵拉而形成冲动。这些冲动形成信号,通过感觉纤维传入脊髓的骶段。

脊髓是一个低级反射中枢。由感觉纤维传入的信号,在这里引起兴奋,然后经过运动神经纤维,把兴奋传回膀胱,引起逼尿肌反射性收缩,把尿排出。

这样,当膀胱只有少量尿液时不会排尿;膀胱的储尿不断增加,传入脊髓的冲动也会不断增强。当膀胱充盈到150~200毫升时,高级神经中枢出现排尿感觉,这时可以在意识的控制下,解除对脊髓中枢的控制,而引起逼尿肌收缩。

当逼尿肌收缩时,位于膀胱底部的膀胱内括约肌,由于机械作用自然张开,此时产生尿意;同时,位置稍靠下的膀胱外括约肌的张力收缩状态,也会因反射作用而消失,尿意付诸行动,尿液开始排出。

膀胱外括约肌除了平时处于张力收缩状态外,也可以在意识控制下收缩,从而制止尿的流出。

然而,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中枢的抑制,只能维持到一定的程度。如果膀胱充盈过满,感觉神经持续强烈地刺激中枢,使运动神经元必须反应,就会出现意识不能控制的排尿动作,这就是遗尿。

对于男性来说,尿流的冲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测定膀胱健康情况的标准。男性尿道的一部分在前列腺中,前列腺增生或患病,都会减少或完全阻断尿液的通过。不过,膀胱所遇到的最大麻烦是发炎。

在正常情况下,会阴部、肛门周围存在着很多细菌,这些细菌可进入尿道,上升到膀胱、输尿管和肾脏,引起尿路感染。

特别是女性的尿道短而直,又与阴道、肛门相邻,更为细菌进入膀胱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女性患膀胱炎的机会比男性多,而男性尿道较长,是女性尿道长度的6~7倍,并且有几个弯道,细菌不太容易到达。

一般人很少发生膀胱炎,这除了尿道和阴道有着防止细菌入侵的机制外,膀胱本身也有3个独特的御菌“绝招”。

第一是膀胱黏膜“捉拿”细菌的“绝招”。当细菌进入膀胱30分钟,膀胱黏膜首先将细菌“捉拿归案”,固定在特定的地方,然后再由白细胞进行吞噬。

第二是膀胱黏膜阻止细菌黏附的“绝招”。细菌膜上有许许多多糖纤维和糖分子,细菌利用这些糖纤维和糖分子的分支与组织黏附,一旦黏附后即不易被清除,导致炎症发生。膀胱黏膜上分布有很多黏多糖,它是一种抗黏附因子,使细菌不能与膀胱上皮细胞黏附,从而随尿流排出体外。

第三是尿液的抗菌“绝招”。膀胱是贮存尿液的“水库”。

正常人的尿液可抑制或杀灭大肠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尿液内没有特异的杀菌物质,其抗菌能力取决于尿液本身的酸碱度、渗透压和尿素含量。另外,尿液有机械冲洗作用。有人将细菌注入膀胱内,在一次排尿后,即将99.9%的细菌清除。

当然,当入侵细菌毒力甚强或数量大时,仍然可以破解膀胱抵御细菌的这些“绝招”,导致尿路感染。、所以,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憋尿,经常清洗会阴部,养成大便后用卫生纸向后揩的习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