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国家地理
2069100000019

第19章 墨西哥

墨西哥位于北美洲南部,东濒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西南濒太平洋,面积为1972546平方千米。

墨西哥境内多山地、高原,东、南、西三面环山,内部是墨西哥高原。全境气候比较温和,南部为热带气候,北部是亚热带气候。

墨西哥是印第安古文化的中心之一,蜚声世界的印第安文化遗迹,对游客有着十足的魅力。特奥蒂瓦坎古城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东北约40千米处的特奥蒂瓦坎古城建于公元前2世纪。这座古城以布局严谨、规模巨大、中心突出而著名,长4000米、宽45米的“死亡大道”是城内的主要干道。因为当时的祭司将活人从这条路上送往神殿祭神,这条大道因而成为牺牲者的最后一段人生之路,“死亡大道”因而得名。

坐东朝西的太阳金字塔的正面有数百级台阶,沿着这些台阶上行,可直上顶部。金字塔建在长225米、宽222米的塔基之上,高66米的塔共5层,体积达100万立方米。太阳金字塔上,原有一座以活人祭祀太阳神的太阳庙,但现在已见不到了。

月亮金字塔位于黄泉大道北端,共分4层,高45.79米,全塔体积为37.9万立方米,是当时祭祀月亮神的圣殿。当时全城最华丽的建筑是呈方形的蝶鸟宫,每边长440米,宫内有4座金字塔形神庙。在宫内方柱上,还刻有栩栩如生的蝶翅鸟身像,这些浮雕充分展示了匠师高超的艺术水平。

原来还有羽蛇神庙位于城堡之中,但今天仅存庙基。庙基斜坡上,现仍可见栩栩如生的羽蛇神头。月亮金字塔南面有宗教上层人物和达官贵人的住所一一蝴蝶宫,这是全城最华丽的地方。宫殿的圆柱上刻着色彩艳丽的极为精致的蝶翅鸟身的浮雕。宫殿下现又发掘出海螺神庙古迹。这个神庙的墙壁饰有美丽的羽毛。整个古城遗址里,地下排水系统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充分显示了当时高超的排水技术。帕伦克古城及历史公园位于墨西哥东南的恰帕斯洲的帕伦克古城及历史公园,面积约为17平方千米,这里潮湿多雨,原始森林中,遍布茂盛的树木,最高达30多米,野生动物种类多样,很多是中美洲特有的品种。

帕伦克古城从公元前1世纪开始就已是美洲著名的城市。城市的发展在公元600~700年间更是达到顶峰,城市建筑规模扩大,神庙、宫殿、广场、民宅等宏伟壮观的建筑相继建立,形成了整个城市的大致规模。

帕伦克王宫由4座庭院组成,其宫室建于庭院四周,并以迂回曲折的走廊将整个宫室连成一个整体,西南庭院中,有一座四层方塔巍然屹立至今,各种人物浮雕被刻在宫室内壁上,有的房间还存留着古代蒸气浴设备。

伯爵神庙的台基呈三层金字塔形,其外形仿太阳神庙建筑形式,在其石柱、墙裙及屋脊上均以灰泥浮雕作装饰,整个神庙宏伟典雅。

太阳神庙的主体建筑由正面的三扇门廊和后部的圣殿两部分构成。此外,在圣殿的两翼各有一侧室,祭司向象征太阳神的圆盾献祭的图像则刻在圣殿后壁,拱顶外壁则以华丽的灰泥浮雕来修饰。

建在24米高的九层金字塔形台基上的碑铭神庙的主要建筑包括中殿和门廊等。在其主体建筑的后面有共刻着617个玛雅象形文字的石碑三座。但是,帕伦克城的建设于公元800年左右突然停止了,后来,这成为历史上一大未解之谜。于公元10世纪消失在热带森林中的这座古城及其遗址直到18世纪中期才被人们发现。奇琴伊察古城遗址位于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州的奇琴伊察城始建于公元5世纪,到了11~13世纪,古城的发展达到极盛,在这个南北长3000米、东西宽2000米的地带上,汇集了绝大多数古城的遗址,共有676座建筑物。库库尔坎金字塔和塔顶上的羽蛇神庙是这个古城遗址中最大的建筑。高30米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共9层,底座呈正方形;金字塔下宽上窄,呈阶梯形。塔的四周各有9l级石阶,石阶总数加上顶层共365级,代表一年365天,另外两个1米多宽的边墙分别位于台阶两侧。北侧台阶两道边墙下端雕刻着一个高1.43米、长1.87米、宽1.07米的带羽毛的蛇头,形象逼真、工艺精湛。这座金字塔在每年春分和秋分这两天的下午都会出现奇异的蛇影。这一奇异的景象是经过古玛雅人巧妙设计和精确地计算而产生的,其中的复杂奥妙令后人赞不绝口。库库尔坎金字塔以西是虎庙,这座庙因其寺庙顶部一座老虎造型的雕像而得名,一幅描绘城市争夺战的壁画绘于庙内的墙壁之上。

圣井是古城的主要水源。圣井其实是一个石灰岩构成的竖洞,在井洞之下,曾有大量的珍宝和少女的遗骸被发掘出来,这是由于在古时候每当干旱时,就有童女被玛雅祭司挑选为祭品连同珍宝一起投入井中祭神,以祈求神灵降雨。尼庵是古城遗址中最漂亮的建筑,耸立在一个10米高的平台上。尼庵之北是宽17米的大石阶梯,其对面是作为部落首脑居室的厅室,门框上刻满了象形文字。

乌斯马尔古城遗址

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的乌斯马尔古城遗址地处群山谷地中的圆形平原上,与尤卡坦州首府梅里达城相距约74千米。

11~13世纪是乌斯马尔古城的繁盛时期,这个城市也是玛雅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性城市。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玛雅文明于公元4~9世纪达到全盛时期。这个古城约建于公元987~1007年之间,在1441年被废弃。因为这里是玛雅人图图尔西乌族的故乡,因而这里也成为玛雅三大文化中心之一,遗下许多代表古玛雅建筑艺术的著名建筑。

雄伟的乌斯马尔古城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长约600米,它继承了玛雅文化的传统,于宏伟壮观中又富有变化。在一条南北方向的中轴线上,设置了城市中最重要的建筑,再从南向北,依次建造了南神殿、鸽子宫,以及一个由四座建筑围成的广场等建筑,在鸽子宫东面,修建了一个大金字塔,其东北面则建了一座总督宫。建于两层高大基台上的总督宫的四面墙上环绕着蒲克式的石雕饰带,高3米多的饰带总面积达627平方米,共计有150个羽蛇神面具图案刻在饰带之上。

在总督宫基台上的西北角,建有乌龟宫,而球场、祭司住所和魔术师金字塔则被建在宫的北面。底面呈椭圆形的魔术师金字塔包括有5座神殿,这个金字塔的椭圆形底面长径70米,短径50米,塔高达26米,其边缘呈圆弧状。金字塔的建设工程浩大,从公元6世纪开始动工,历时几百年,到11世纪时才结束。在建设过程中,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莫雷利亚历史名城

位于墨西哥中部的米却肯州的莫雷利亚历史名城距首都墨西哥城以西约240千米。

在墨西哥境内西班牙殖民城市中,莫雷利亚是最古老的一个,城中保留着许多壮观的建筑,都属于巴洛克风格或文艺复兴风格。其中,巴洛克大教堂是城中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这座教堂规模宏伟,建造时,用了100多年的时间。大教堂的外形非常壮观,其内部装饰是新古典样式,极尽华美,而尤以纯银的洗礼盘和1903年德国制造的风琴引人注目,教堂内还有用甘蔗粉制作的基督像,是举世闻名的雕塑精品。这座基督像头上的纯金皇冠,是当年西班牙国王菲利二世赠送的。

建于1546年的圣弗朗西斯大教堂的内部装饰全部采用当时流行的一种纤细而又复杂的装饰技法。建于1580年的圣尼古拉斯神学院被认为是美洲最古老的学校之一。另外,城中还保留着拉斯·洛萨斯音乐学校,这是在美洲出现最早的音乐学校。

莫雷利亚是墨西哥独立战争领导人、民族英雄莫雷洛斯的诞生地。1828年,为了纪念莫雷洛斯,这座城市被改名为“莫雷利亚”。现在城中,还有两处因莫雷洛斯而闻名的近代建筑:一处是科累黑德拉大道上的一所民居,那是莫雷洛斯的出生地;一处是1801年被莫雷洛斯购买的博物馆,后来这个博物馆被称做“莫雷洛斯之家”。

普埃布拉历史名城

全称“普埃布拉德萨拉戈萨”的普埃布拉历史名城位于马林切火山西南,地处阿托亚克河和圣弗朗西斯科河汇流处,距墨西哥城约100公里。

建于1531年的普埃布拉城是一座典型的西班牙风格的城市。市内约有60座教堂,因城内教堂众多,故被称为“天使之城”或“教堂之城”。这些教堂大多数建于16~17世纪的西班牙统治时期,在城内的中央广场上屹立着建于16世纪的双塔式钟楼并立的天主教教堂。站在教堂的顶楼上,可把全城景色以及东北方带有雪冠的火山尽收眼底。教堂内地面上铺以大理石,四周围墙以木雕和金叶作装饰,在其门框上还饰以石雕图案。一位被海盗劫持到墨西哥的中国公主被葬于耶稣会教堂内,并在教堂圣器室内悬挂着的一块匾。匾上将其曲折的经历及与当地人民建立亲密友谊的史实详细记载下来。城中建有一座博物馆,收藏着美洲殖民时期最早的整幅壁画。

建于1790年的美洲最古老的剧院和建于1537年的普埃布拉大学则位于城的东部。

城西17公里处的乔卢拉镇在16世纪西班牙入侵前是一座有着10万人口的宗教祭祀中心,当时共建有400多座祀奉羽毛蛇神的神庙。至今仍有阿兹特克人建造的金字塔、祭坛、广场等古迹遗存,在遗迹中,以金字塔最为著名。这个金字塔每边长300米,60~70层的石阶整齐划一,此外,还有三层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