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国家地理
2069100000035

第35章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13700多个大小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面积为1904569平方千米。全国有400座火山,因此又被称为“火山之国”。

印度尼西亚岛屿、名胜古迹和奇山异水较多。政府利用这些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使游客猛增,旅游业也因此而成为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第三大创汇行业。

婆罗浮屠

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马吉冷婆罗浮屠村的婆罗浮屠,坐落在默拉皮火山山麓一个宽113米、长123米的矩形小山丘上,往东南走30千米即为日惹。“婆罗浮屠”为梵文音译,意即“山丘上的寺院”。

用附近河流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的佛塔,在建造时共用了近225万块岩石,底层用每块重约1吨的巨石铺就,总体积达5.5万立方米。塔基地面部分占地1.23万平方米。原高42米的塔后因主佛塔顶端触雷而毁掉,现仅有近35米。塔的建筑采用大乘和密宗教义的结合形式,整个建筑物犹如一个巨大的曼茶罗(坛场)。

共分九层的坛在外形上如阶梯状的锥体,上三层为圆形,下六层似方形,再以钟形塔置于坛之顶部。坛全部用石块砌成,每层下部有可供行走的围廊,第一至第五层回廊的左右壁面上,还保存着《佛传》、《本生事》、《华严五十三参之图》等。坛上保存的浮雕,雕刻精美,共约2100多面,除第一层着重描述佛的历史,其余各层都是对佛生前的事迹的记叙。此外,还辅之以许多栩栩如生的大象、孔雀、狮子以及当时人民生活的图案,432尊佛像被安放在四方形的阶层上,第六层以上则小塔林立,其中第七层有32座,第八层有24座,第九层16座,这72座小塔的每个塔内都置一环绕着中央大塔而立的佛像,构图精美,气势磅礴。

1973年,政府开始对整个佛塔进行修缮,1983年全部完工。这里山环水抱,林泉清秀,古木参天,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国家级游览胜地。普兰班南的寺庙群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的普兰班南的寺庙群距首都雅加达东南约420千米。

普兰班南的印度教寺院代表了爪哇建筑的精华,寺院南临基多尔火山,北靠默拉皮活火山。边长220米的寺院的中苑呈正方形,上面是方形内苑坛,边长110米。神庙是一个石块建筑,呈尖塔形,高耸入云,由大小不等的塔形神庙组成。拉纳·琼格兰是其主庙,此名来源于附近居民对庙中女神难近母(湿婆之妻)大型雕像的称呼,意为窈窕少女。该庙建于公元10世纪初,据传是信仰印度教的玛打兰王朝国王达刹所建,1953年重建。现存的庙呈四方形,高47米,祭祀作为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有四座大门位于四周,庙内,正中有四座巨大的石刻神像,墙上有许多刻着《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故事内容的浮雕雕工精致,形象生动。

在不同高度的梯地上,还有许多庙宇:较高梯地上为主神庙,包括湿婆、毗湿奴、梵天等,另有三座祭奉这些神托生为禽兽的化身的小庙,各庙均有以小佛的群像为内容的浮雕,较低梯地上有四组小庙。此外还有露天剧院位于神庙之旁,每年5~10月月圆之夜,有《罗摩衍那》舞剧表演。

人间仙境巴厘岛

巴厘岛是爪哇以东小巽达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约5500平方千米,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游览区。

巴厘岛上庙宇众多,现有4000多座。有千年历史的柏沙基陵庙建在当地人称之为“世界的肚脐”的阿贡火山坡上,是最著名的神庙。这些寺庙多建于14世纪,陵庙的层级石雕建筑的雕刻极为精美,几千种神像被塑于庙宇墙壁、神龛、横梁、石基上。此外还有飞禽走兽,奇花异草。令人目不暇接的浮雕,是世上少有的造型艺术瑰宝,被称为“东方希腊”。登巴刹是岛的首府,亦名巴塘。市中心那些以巴厘传统风格建造的新建筑是该市的艺术中心,许多色泽浓艳、构图繁博的图画在那里陈列展出。在登巴刹东南和西南,还有沙努海滩和古打海滩这两个迷人的海滨浴场。这里白沙绿波,形成一幅风光画,令人心旷神怡。

起伏的群山环抱着经常喷发的巴都山,两旁的莱松巫火山和阿贡火山组成了岛上最大的火山群。山上林木葱郁,云雾缭绕,是一个凉爽宜人、优美如画的胜地。

位于巴都山下的是巴都湖,湖上风光幽美,岛东南部是著名的古代巴厘王朝法庭所在地——格龙宫。岛西南海滨有在其岸边高地建有庙宇的丹那乐,因长年受海浪冲蚀,使得此地与本岛相离25米,形成了一个孤岛,庙宇在海潮上涨时,随波涛似沉似浮,宛如水中宫殿。

巴厘的民间舞蹈也独具特色。每逢主要节日来临,巴厘人总要举行盛大的舞会,手脚戴镯铃、头戴花环的姑娘们随着悠扬的音乐声缓缓起舞,由于岛上的居民擅长各种舞蹈,因而又被称为“舞之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