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国家地理
2069100000008

第8章 意大利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领土包括亚平宁半岛以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许多小岛。面积为301263平方千米。

意大利境内多山,北部为何尔卑斯山脉,亚平宁山脉纵贯半岛,两山之间波河平原。气候属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

意大利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罗马、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威尼斯等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城,具有许多颇具观赏价值的古迹。

世界的中心——罗马

古罗马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27~公元476年,强大的古罗马帝国就是以这一地区作为发祥地和首都而发展起来的。公元750~1870年,教皇国一直把它作为都城。1870年,意大利统一,并定都为罗马。

在罗马古城内,古建筑的残垣断壁和名胜古迹随处可见。公元2世纪,这里建立了一座著名的潘提翁神殿,它在古罗马建筑中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坐落在埃斯奎利尼山上的古罗马斗兽场,建立于公元1世纪,有45000个座位,另有几千个站位,可容纳近5万人。观众席呈环形,回廊环环相通,方便出入。座位下面的兽室与中央场地连通。罗马斗兽场气势非凡,是古罗马建筑最高成就的体现。

与其他地方建立纪念碑、纪念塔不同,古罗马人建筑了凯旋门来庆祝胜利,真可谓一个创举。大大小小的凯旋门记载了塞维罗皇帝远征波斯的功绩、蒂都皇帝东征占领耶路撒冷的战绩等。其中,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在米尔维亚桥上战胜马克森提而建立的凯旋门是最大的一个。

罗马市内3000多个喷泉飘珠溅玉,而最著名的是特雷维喷泉,始建于1762年。座座喷泉喷花溅雾,在阳光下形成道道彩虹,多姿多彩。罗马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共有天主教堂300多座,另外还有7座天主教大学、300多所修道院。梵蒂冈位于老城西北角,坐落在台伯河西岸,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就在这里。

罗马历史地区著名的广场有:恺撒广场,始建于公元前51年;努姆广场,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奥古斯都广场,始建于公元前42年;图拉真广场,它是古罗马最大的广场,建于公元111~114年。

威尼斯广场是目前罗马最大的广场,坐落在内城中心跑马场街尽头,130米长,75米宽。埃马努埃尔二世纪念碑矗立在广场南面。由巴尔保枢机主教于1455年兴建的威尼斯大厦挺立于广场西面,是罗马最著名的文化复兴时的宫殿式建筑。

卡拉卡拉浴场已有1790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建于公元212年,从公元5世纪中叶开始一直用作浴场。浴场四壁是大理石,下底是嵌石铺就,其壁画、雕像、用具也不寻常。高大的浴室分为两层,都用圆拱门作为室门,里面金碧辉煌,与壁画雕像交相辉映。场子占地六英亩,可同时容纳近两千人人浴,洗浴分冷水、热水、蒸气三种。意大利名城米兰米兰为米兰省和伦巴底的首府,乃意大利人口次多的都市,以及该国工业、商业与金融中心。坐落于肥沃的波河平原上,冬冷夏热。该市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

米兰市是以大教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杜莫主教堂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杜莫广场上,仅次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大教堂,是欧洲大陆的第三大教堂。1386年,米兰望族吉安·维斯扎蒂主持了教堂的奠基仪式,拿破仑于1805~1813年间完成了其大部分工程,直到1965年装上正面最后一扇铜门,修建工程才算告终,前后持续了长达6个世纪的时间。主教堂呈拉丁十字架形,宽55米,长150米,面积1.17万平方米,可容纳3.5万人。建筑师和设计师来自欧洲的意、法、德等许多国家,所以教堂集古希腊、古罗马及多种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于一身。全部用康多利亚的白大理石修建,因而被人称赞为“大理石山”。教堂正面是5座大铜门和6组大方柱,最大的中门尽显华贵。每座大门从上到下分成许多方格,每格雕刻着有关主教堂的历史、圣经故事与神话,还刻有各种图案、飞禽走兽、花鸟鱼虫。从方柱的柱基到柱身上,刻满了大型浮雕和各种人物雕像。135个哥特式大理石尖塔挺立在教堂屋顶上,远远望去,好像天国的塔林浮现半空,又宛如一顶雕琢精美的王冠。中央的八角亭尖塔最高达107米,塔顶是镀金的圣母玛利亚铜像,高4.2米,身裹金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闪光。乘电梯登上塔顶,可以欣赏到远处阿尔卑斯山和周围乡村的秀美景色。其他塔尖的雕像与真人大小一样,整个教堂共有4000多尊雕像,较大的有3159尊,另有几百尊是镶在窗格里的。

在教堂大厅两侧有26扇巨大的玻璃窗,一般都有二三十米高,窗上是一些圣经故事,全部用五彩玻璃拼成。1805年,拿破仑宣布他兼任意大利国王,就是在这个教堂举行加冕仪式的。

多明各会修道院和绘有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圣玛利亚教堂的圣餐厅也是米兰著名的旅游景点。

圣玛利亚教堂和多明各会修道院,始建于1463年,建造者是米兰建筑师索拉兄弟。刚一建成,教堂后部的半圆穹隆就被拆除,后来,意大利历史上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布拉曼特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大圣坛。大餐厅、圣器室和方形回廊也是由布拉曼特主持修建的。

圣玛利亚教堂修道院餐厅里的《最后的晚餐》壁画,由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和大艺术家利奥纳多.达·芬奇亲手创作,许多年来一直是米兰人的骄傲。达’芬奇曾经在米兰生活过20多年。1495~1497年,画家在教堂餐厅的北墙上绘成了他的传世杰作《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高4.97米,长8.85米,画中人比真人要大一半,画的内容为耶稣和十二门徒正在进餐,表情各异,栩栩如生。这幅作品不是一般的壁画,而是胶画,数次遭战火毁坏,先后修补过6次。

米兰城市西南约30千米处的克雷斯皮·达达:[业城市也是一个吸引游人的地方。

1866年,意大利实现了统一,发展大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19世纪末20世纪初,虽然约有1100万意大利人移居国外,但意大利本土的人口还是净增1500万,总人口达3400万。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满足庞大人口的生活需要。意大利纺织工业的振兴,是与克里斯托夫·贝尼奥·克雷斯皮分不开的。1875年,他在贝加莫和米兰之间购买了1平方千米的丘陵地带,利用当地原有的纺织工业基础,兴建了具有中世纪风格的纺织厂。为了改善职工生活,1878年克雷斯皮兴建职工集体宿舍,结果大大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1889年,克雷斯皮把工厂交给他的儿子管理。这位年轻的企业家颇有干劲,不仅及时扩大了工厂规模,还为职工建造了一批带院子的独立小型居室,使得职工家属区逐渐发展成为一条街。以这条小街为中心,小克雷斯皮相继兴建了教堂、学校、药店、医院,还设立了银行、管理局,增设了体育和文化设施,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中世纪城市的古朴风貌和工业革命的遗产是这个地方被游人垂青的理由。

维琴察帕拉蒂奥式建筑

在意大利的北部,著名的维琴察及威尼托的帕拉蒂奥式建筑村落就坐落于此。

在文艺复兴时,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帕拉蒂奥创造了以其名字命名的建筑村落。

帕拉蒂奥推崇古罗马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物的布局对称及比例和谐,他的建筑风格在1508~1580年之间很流行,别墅建筑受其影响很大。建于1549年的长形大教堂,以及基亚里卡蒂宫、奥林皮科剧场、罗通达别墅等,都是属于帕拉蒂奥风格的建筑。

威尼斯及其港湾

意大利的威尼斯及其港湾,历来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

威尼斯地形奇特,四面环海,只有一条长堤从西北角与大陆相接,因此被人们称作“水都”。又因纵横交错的177条大小河道把全市分割成120余个岛屿,故又有“百岛之城”之称。400余座形式各异的桥梁把各岛连起来,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横跨市中心的主运河上的大理石单孔拱桥阿里托桥。这座单孔桥48米长,22米宽,桥中央建有亭台,桥两侧是一些小店铺,建成于1592年前后。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提到的就是这座单孔桥。另外,拱廊桥“叹息桥”曾是过去死囚走向刑场时的必经之路,每当囚徒走到这里,见到家人在桥下的船上等候分别,总是哀叹不已。“叹息桥”就是由此得名的。

威尼斯城内古迹甚多,大大小小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教堂有120座,另外还有120座钟楼、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宫殿,都依水而建,隔河相临,十分别致。圣马可广场位于市中心,长175米,宽79米,拿破仑曾称其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建于15世纪的钟塔高达97米,在广场上格外显眼。每到准点的时候,两个机械人会用槌自动敲钟报时,整个城市都可以听见钟声。广场东侧的圣马可教堂建于1073年,里面有圣马可墓。因为是《马可福音》的作者,圣马可被威尼斯人奉为守护神。执政官宫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也在广场的东侧,始建于公元814年,几次毁于火灾,于17世纪被修复并保存至今。海神和战神的巨大雕像安放在执政官宫楼梯两侧,令人肃然起敬。

比萨的大教堂广场

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比萨的大教堂广场,位于意大利的比萨。广场上的建筑群包括比萨主教堂、浸礼会教堂和比萨斜塔等。这个建筑群形成于11~14世纪。

建于11~12世纪的比萨主教堂,分为5个殿。正殿是半圆形的,上面覆盖的穹顶呈橄榄状。教堂用18根大理石柱来支撑,正面有3扇大铜门,还有4层凉廊。由于教堂的小窗户采光不好,因此内部比较阴暗。教堂内保存的艺术品有精美的油画、石雕和木雕等。

比萨斜塔实际上是比萨大教堂的一座钟楼。1174年开始修建,直到1350年才完工,外观呈圆柱形,分为8层。塔有54.5米高,塔身墙壁底部厚约4米,顶部厚2米多。从下而上,外围由底层15根圆柱、中间6层各31根圆柱和顶层12根圆柱建成的213个拱形券门构成。斜塔全部用大理石建成,总重1.42万吨。结构古朴而又秀巧,称得上是罗马式建筑的典范。顶层为钟塔,塔内螺旋状楼梯共有294级,站在塔顶眺望,比萨城全景尽收眼底。

由于地基较浅,土质松软,当第3层完工时,发现塔身开始倾斜,工程被迫停止。94年后,又继续施工,并采用了一系列防倾斜措施。但全塔建成后,塔顶中心点偏离垂线2.1米。600多年来,塔身倾斜越来越严重,顶端中心偏离垂线5.2米,但1972年10月的一次大地震竟然未使斜塔倾倒。这种“斜而不倾”的现象,使比萨斜塔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从此名声更盛。火山毁灭和保留的永恒之城庞贝、埃尔科拉诺、托雷安农济亚塔考古地区,在意大利东南部,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就在这一地区。庞贝古城位于维苏威火山脚下,现在属于那不勒斯市的一部分。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后来发展成为古罗马帝国的重要行政中心,城市居民达到2万人,公元79年被维苏威火山喷发的灰砾吞没。1713年,一个农民掘井挖到6米深时,意外地挖到庞贝古城址。古城从1748年开始挖掘,至1960年挖掘工作基本完成。古城面积约63公顷,建在一个五边形台地上,石砌的城墙长4.8千米,有7座城门和14座城塔。城内有四条大街,用巨石铺成,交叉成“井”字形,将全城分为九个区。城内的建筑物很多,有美丽的街心喷泉、宏伟的奥古斯都庙宇和农牧之神神殿等。

埃尔科拉诺有“第二个庞贝”之称,也毁于火山爆发。古城坐落于那不勒斯海湾靠近大海的山丘上,后面是维苏威火山。罗马帝国建立之前,埃特鲁里亚人从希腊移民至此,并定居下来,逐渐形成繁华的城镇。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爆发时,炽热的岩浆和火山泥石流将古城吞没,从此,古城长眠在20米深的地下。经过长时间的发掘和整理,这里现在已成为一座露天博物馆。城内店铺林立,街道纵横,花园庭院、温泉别墅在乱石碎瓦、古木杂草之间,依然清晰可辨。托雷安农济亚塔,也坐落在那不勒斯湾。壁画是这里最有名的遗迹,罗马帝国时期富贵人家的日常生活都真实地记录于画中。埃特纳火山埃特纳火山是欧洲最大、最高、最活跃的火由,坐薄在意大利南端西西里岛上,在该岛首府卡塔尼亚以北29千米处。火山海拔3520米,周长129千米。通体黝黑,呈立锥形,周围250千米外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主要火山口海拔3323米,最大半径250米。200多个较小的火由锥散布在它的周围。

公元前475年,火山第一次喷发,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厝来1699年的一次爆发,滚滚熔岩涌向卡塔尼亚市,城市变成一片火海,有2万人丧命。18世纪以来,火山爆发的次数增多。1950~1951年间,在372天里连续喷射出的熔岩达100万立方米,吞没了周围几座市镇。1981年3月的爆发是最近的一次,发生在东北部一个2500米高的火山口,熔岩迅速向下倾泻,数十公顷树林和广阔的葡萄园,以及数百间房舍遭到吞没。据记载,这座火山已先后爆发500次,造成的死亡人数累计达100万,财产损失更是多得难以估计。这座活火山的火山口长年浓烟滚滚,火山孔道里的熊熊烈火,把天空上的烟云映得一片通红,十分壮观。火山每次爆发时,意大利、欧洲各国以至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蜂拥而来,都想一睹这一壮丽的自然景观。

卡普里岛

卡普里岛坐落在那不勒斯湾南部的第勒尼安海中,约有10平方千米大。岛屿主要由石灰岩构成,人们曾经在岛上发现许多野猪的化石,据考证,“卡普里”一词在古希腊文中是“野猪”的意思。

岛上的一个蓝洞很有名,洞口紧贴水面,很矮,游人乘船必需弯下腰才能通过。入洞后变得开阔起来,洞高十多米,长50~60米,宽30多米,洞内潭水最深的地方可达20米,阳光从洞口透射进来映入潭中,使潭水显得晶莹而深蓝。据说,只要在潭水里泡浸一下,任何东西都会变成银色。在希腊神话中,海上女妖就住在卡普里,她的歌声非常动听,尤利西斯和他的水手经过这里时曾受到诱惑。

岛屿四周岩峰挺拔,异常险峭,尤其是西岸的悬崖峭壁,扶海中突出高达270余米。索拉罗峰海拔589米,是全岛的最高点。从19世纪下半叶起,卡普里逐渐成为南意大剩著名的避暑胜地,游客一年比一年多,已接待过无数国际知名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