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风中的祈诉
2074400000001

第1章 序言(一)

张宇锋

近年来,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文化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因为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文化的进步和人的素质的提高,而来源于社会生活的文学,总是以自己特有的途径和方式影响人、塑造人,对社会生活产生能动的反作用,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文学始终是和特定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相联系的。永昌地处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中段,悠久丰厚的人文历史,汹涌澎湃的建设洪流,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土壤,为精品涌现创造了历史机遇。南长海同志作为活跃在永昌文坛的青年文学创作者之一,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呼唤,以饱满的创作激情,以崇高的责任意识,让自己的艺术才华得到充分展现,这是很难得的。

从事创作,是艰苦的事业,对南长海同志来说更为艰苦。南长海同志是土生土长的永昌县人,1993年高中毕业后,当上了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人,在公路养护生产第一线一干就是十多年。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砺练了他的意志、毅力和顽强的创作精神。他并非专业作家,可他对文学的追求是痴迷的,在艰苦的环境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搜集素材,抽出十分有限的闲余时间进行创作。正是由于长期深入社会最底层,接近最普通的群众,正是由于长期艰苦、务实的创作实践,使他的作品洋溢着乡村的情趣,透露出小城生活的细枝末节,让人有一种很实在的感受,他所塑造出的人物,也总是让人感到相当真实生动,他总是用写实的手法,娓娓动听地说他的所见所闻和独特感受。

我们面前的这本集子,就是南长海同志近几年艰苦创作的成果。共收录了9篇作品,这些作品,或是生命成长历程的真实记叙,或是爱情故事的凄婉表述,或是亲情乡情的自然流露,都体现了南长海同志对普通百姓生活的高度关注,对生命及其价值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其中《风中的祈诉》和《悠悠岁月情》两部表现南长海同志创作实力的中篇,更是在一定广度和深度上表现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风中的祈诉》在改革开放后农村和城市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以孤儿石柱和农家女子妮子及城市记者杨海红的情感和生活为线索,在淡淡的乡村风味后植入浓浓的传奇色彩,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别具匠心的安排了妮子、石柱、张二栓、二蛋、杨海红等人及黑子(狗)的不同生活境遇,描写了他们与命运、与环境、与社会抗争的顽强精神,男性人物的钟情、仗义、宽容,女性人物的美丽、温柔、善良,还有狗的忠诚、知恩图报,通篇在彰显着男主人翁坎坷多舛的命运的同时,更多的张扬着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作品以喜剧的形式终结,令人深思。

《悠悠岁月情》是一部朴实无华的作品。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情节,甚至谋篇结构也是很普通的平铺直叙,很少起伏,很少波澜,但却写出了不普通的生命价值。作品以包产到户时年仅17岁的男主人翁张玉树挑起孤儿寡母一个五口家庭的生活、生产重担,成家、立业、供弟妹们上学;而后贩菜、治沙;再后修路、带领乡亲们进行科学养殖和大棚蔬菜种植、共同发家致富为主线,真实的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间河西走廊农村的发展轨迹,再现了普通农民和命运、和自然的艰难抗争,将一个人生命的价值由个人、家庭、社会一步步推向极致,也许正是这种无华、务实的写作更好的表现了生命的本真。

繁荣文学创作,促进文艺百花齐放,广泛开展具有群众性、参与性、教育性的各类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活动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进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融入活动里,渗透到群众的思想中,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南长海同志出版自己的作品集,是对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工作的重要贡献。

基于此,欣然为序。

2010年6月

(作者为甘肃省永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文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