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全集
20751200000016

第16章 好生活需要好心绪(1)

好心情是自己给的

有这样一个传说: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问道:“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同时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

智者听完便送给他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第二句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是把别人当成别人;第四句是把自己当成自己。

少年说:“这四句话中有很多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智者答:“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后来,那位少年走完很长一段人生历程之后,也成了一位智者。他是一个愉快的人,也给每个见过他的人带来快乐。他终于领悟了智者送给他的四句话的内涵,四句箴言好比一个快乐处方:

1.把自己当成别人

把自己当成别人,可反观自己,看清自己。受到挫折及屈辱时,把自己当成别人,便能置身于事外,不愉快便会自然减轻;功成名就,取得成绩时,把自己当成别人,就不至于得意忘形,让胜利冲昏头脑。

2.把别人当成自己

与人交往宜“换位思考”,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这事若碰到自己头上,自己会怎样想、该怎么办?多给别人些同情心及帮助,“以心换心”。

3.把别人当成别人

做人不能自以为是,要学会尊重别人。别人就是别人,不是自己,不能强求别人怎样做,怎样做是别人的自由,你无权干涉。任何时候都不要、也不应怠慢别人,因为别人不是自己。

4.把自己当成自己

任何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你就是你自己,不是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时,就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是别人所不能代替的,你不承担谁承担?

因此,你也应“扮演”不同角色,这样才可摆脱不应有的烦恼,使自己愉快,同时把愉快传递给周围的人。

人应该有个好心情,好心情从何而来?好心情是自己给的。

1.愿君常吟《不气歌》

清朝大学士闫敬铭受太监李莲英所诌,大怒之下卧病不起。在冷静思考中领悟到生气的危害,作此《不气歌》,并从此不气,而寿近百岁。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太可惧,诚恐回气把命弃,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2.再唱一首《快活歌》

清代石成金所作《养生镜》中有一首《祛病歌》,又名《快活歌》,值得玩味:

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乐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心一乐,病都却,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

3.续唱一首《消气歌》

人生就像一场戏,只因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生病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同舟共济好伴侣。

有吃有穿心内乐,神仙羡慕好福气。

4.笑上一笑,唱一唱台湾《长寿歌》

一笑烦恼跑,二笑怨恨消,三笑憾事了,

四笑病魔逃,五笑永不老,六笑乐逍遥。

时常开口笑,寿比南山高。

5.“心不正”就不要“摸”奖

许多人都想得到“意外的惊喜,”有人花200元买了假彩票去兑奖,有人“迷彩”患上“博彩综合征”,有人为买彩票铤而走险……没中奖急出病来,中了奖乐出病来。彩民的健康心态最关键,要有正确的博彩观,中了当然高兴,不中就当奉献爱心。买彩票应量力而为,不要只想到中奖之乐,也要想到不中奖怎么办。

6.寻找快乐的“阶梯”

舍弃是快乐的阶梯,该舍弃的就要舍弃。天上飞的雁不一定就是你的盘中肴。

闲适是人生境界,是人生的一种达观,从繁重的心灵苦役中把自己解放出来,一点点闲适就是一点点雨后的彩虹,一点点乌云背后的艳阳,就是一盘盘素淡的人生点心。

美丽在自己心里

一个孩子把妈妈拉到厨房里,告诉她,他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妈妈看着孩子神秘的样子,不由笑了。她问:“什么发现?”

孩子说:“我发现在每个苹果里藏着一颗小星星。”

妈妈睁大了眼睛看着孩子,迷惑不解。

于是,孩子开始向妈妈演示他的发现。他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苹果,然后用水果刀用力切开。不过,他不是从茎部到顶部这样竖着切,而是横向切开了苹果。

孩子拿起苹果给妈妈看:“妈妈,多么漂亮的星星啊。”

妈妈也不由得由衷赞叹:“是啊,多么漂亮的星星啊。”

如果自己的心中没有美丽,那么世界也就毫无美丽可言。美丽其实源于我们的内心,与我们如影随形,我们缺少的是发现和感受它们的心灵。

许多人被自己的现状所困扰,觉得现状并不是自己预期的生活。孤独困窘、贫病折磨,这样失意的日子该怎么过?困顿得不耐烦,闲适得不耐烦,单调得不耐烦,总之对现有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不耐烦。

莎士比亚就曾对生命做过这样的概述:

你并不快乐,

因为你永远追求着你所没有的事物,

而遗忘了你所已有的事物。

你并不固定,

因为你的容颜像月亮一样随时变化,

你即使富有也和贫穷无异,

因为你正像一头不胜负重的驴子,

背上驮载着金块在旅途上跋涉。

人就总是这样,山底下的仰视山峰,无比敬仰,无比向往,以为那上头风光独好;而上得山顶的却又对空长叹“高处不胜寒”。围城外孤单的人向往着走进那温馨的灯火;围城内看似恩爱的人儿却想要出走,想象着过另一个世界的美丽。

让我们细细点算一下自己的日子,看一看快乐在什么时候充满心间:

在朝九晚五之间的过程中,还是八小时之外?是星期一到星期五,还是星期六和星期日?是每月特定的某几天,还是提前筹划了好久的年假?

是运气好到每一分,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年都那么安详和滋润,或者相反,只有那么几个瞬间,或曾经的几年?或者干脆无奈地摇摇头?

让我们的思绪在曾经涉足的每个地方徜徉,看一看快乐在哪里随风飘荡:

是在那片桌上堆满文件的格子间、那幢装修不错的写字楼、那张刚刚能伸展开手脚的床、那间费尽了我们心思的小屋、那座动不动就来场瓢泼大雨的城市、还是放满了热水的浴缸?是在一杯咖啡端起来之后的阳台上、阳光照耀的草坪上,还是在去西藏的路上的背包里?

让我们调动每一束神经末梢,回味一下快乐曾经驻足于什么样的感觉:

是看着自己账户上的数字飞速地跳跃增加的眼花缭乱,还是从一个个品牌店里提回购物袋的重量?是卡布奇诺和爱尔兰咖啡的新鲜香味,还是让一张大碟把音乐播撒时的节拍?是一部部好莱坞大片的震撼,还是对着鱼缸里摇头摆尾的小金鱼喃喃自语?

这样一想,我们就能发现,上次那种甜美安详的感觉来造访的时候,也就是我们内心最安静和自由的时候。

一天晚上,一个苦恼的人来到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花园,里面住着一些伊壁鸠鲁的弟子。

他进去以后,惊讶不已。因为他看到这些人几乎一无所有,但他们像国王那样生活,像神仙那样活着。他们整个的生活就是喜乐。当他们去小溪洗澡,那不只是洗一次澡,那是顺着水波起舞,那是和着流水的节拍歌唱。

虽然只有面包和盐,甚至没有黄油,这些人每天都有一场欢乐的盛宴,因为他们如此满足,认为自己不再需要什么。这一切给访问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问伊壁鸠鲁:“下次我来,我要给你们带些礼物。你们要什么?”

伊壁鸠鲁说道:“给我们时间去想想,我们从未想过会有人给我们礼物,我们从自然接受了那么多的馈赠。但如果你坚持,就请带些黄油来,别的没什么,黄油就够了。”

这是一种内心的安然与自由,是人世间的一种风景!

能够快乐和安然地面对美丽,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更直接地依赖于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的心灵麻木了,分不清什么是善恶美丑,纵有花不完的钱,也难享受真正的快乐。

为能发现美丽,享受快乐,我们不仅要“向外用力”,而且要“向内用力”。向外用力就是参与社会的协作与竞争,就是积极工作、努力赚钱。向内用力则是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境界,培养自己心灵对真善美的敏感。如果我们有较高的境界和敏感的心灵,就能经常地享受快乐。

人是世间最脆弱的一族,万物都能损毁他,但他的高贵正在于他会思想,会主动改变环境,建造“人化的自然”。能够思想,所以高贵;能够不满,所以有漫漫的求索和对现状的积极变革。但是在忙着上下求索的时候,有必要先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让心态“活”起来

在某种程度上,态度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因此,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对于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来说,平常的心态只有两种:积极的和消极的。

在智力上,人和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我们很小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感受:

同样是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却有好坏优劣之分。孩子学习不好,一般而言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不认真学习的结果。而细究“认真”二字,说的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

有一则小故事:

发明家爱迪生为了找到可做灯丝的材料,做了五千多次实验都失败了。有一位记者对爱迪生说:“看来我们要用电灯照亮黑暗真是太难了,你已经失败了五千多次。”爱迪生微笑着说:“我不是失败了五千多次,而是找到了五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我终会找到那一种可以做灯丝的材料的。”

这就是积极活跃的心态——他不会相信世上有什么样的挫折可以将自己打倒。让心态“活”起来,再俯视心灵的园地,当青春的绚丽已经远离我们,卸去幼稚天真,收获成熟风韵,我们已经历了激流与浅滩,划过了一半生命路程航船……

我们年幼时常常为学习所累,为分数拼搏,长大后又为家人而活。孝敬老人,抚养孩子,规划家庭蓝图,家庭的重任压得人不堪负荷,工作上累累事务罩得人疲惫不堪。人们似乎都不曾把自己作为生活的主角为自己而活着,都不曾为使自己的每一天过得快乐滋润而有所努力。

从现在开始,珍爱自己的心灵园地吧,别让它杂草丛生,成为荒弃的废园,不要漠视内心最柔弱的渴望,不要逆来顺受委屈自己。即使不再年轻,不能随意挥洒自己的活力,但是也不能就此而腐蚀对生活的激情,我们还可以提升生命的质量。“漂漂亮亮穿衣服,开开心心过日子。”每一天都以潇洒的姿态迈出自己的人生舞步。能够抓住爱情的抓住爱情,不能抓住爱情的抓住快乐。莫让流失的日子变成白开水,或加点糖,或放点盐,或添点咖啡,或泡点香茗,让生活丰富多彩,兴高采烈。过好每一天,感受每一天的快乐。

收起阴霾的心情,看问题换个乐观的角度,岂不更好?

有位秀才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

“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去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与其郁闷地活着,不如快乐地活着。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抱怨生活。我们能够来到这个世界,能够拥有亲人、朋友,能够健康地享受阳光,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我们要知恩感恩。

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就像一把盐,如果你的胸怀像一个杯子,那么这个杯子中的水一定很苦涩,但如果把这把盐巴放入湖泊,那一定感觉不到盐巴的味道。振奋你的精神吧,别让自己的心如一潭死水,记住,世上永远不会有比人还高的山!

保持良好心态,排除不良心态

不良心境(即不良心态的表现)是心理障碍,它不仅有害于机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重视心理素质的修养,学会调节异常情绪,善于解除心理矛盾,排除不良心境,保持良好的心态,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常言道:德靠自修,神靠自养,乐靠自得,趣靠自寻。开启快乐之门,释放良好心态,全靠我们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凡是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的人,他的人生总会充满欢乐;凡是珍重友谊,广交益友的人,在他的心灵深处,总会长久荡漾着愉悦温馨的情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飞速发展,保持良好心态的道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那么,怎样才能保持良好心态,排除不良心境呢?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加以修养和锻炼:

1.开拓兴趣范围,培养多种业余爱好

每个人从小都应该培养兴趣,有所爱好。通过多种爱好可以陶冶情操,增添生活乐趣。脑力劳动者,可利用工作之余学学健身操、瑜伽功、气功、游泳、跳舞、唱歌等。体力劳动者,也可抽出时间学学书法、绘画、音乐和下棋等。特别是离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不要整天无所事事,可以上老年大学,学书法、绘画、写诗词、对联、学太极拳、唱歌、跳舞、下棋、做保健操、舞剑等,使生活丰富多彩。当碰到不顺心的事时,便可投入到集体娱乐活动之中,利用个人业余爱好消愁解闷。

2.乐于交往,广交益友

交流是克服一切情感障碍的武器,也是消除苦闷的良方。孤僻和不爱理人,会导致忧郁和苦闷,对身体十分有害,而乐于交往,广交益友是保持心境快乐不可缺少的好方法。当人们互诉衷肠时,可发泄愤懑,甚至可放声哭诉一场,这就会减轻苦闷,从而获得快乐与满足。若因苦闷而回避与人交往,喜欢独处居室,这只能使心情更糟,使不良情绪发展下去,甚至到不能自拔的地步。所以,乐于交往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平时性格有些内向的人应努力学会交往,使自己健康快乐。

3.善于自我解脱

遇到不愉快和不顺心的事情时,不要发火,尤其是在一件事已成定局无法改变时,应冷静下来,就此打住。既然大势已去,就不要放在心上反复想来想去,睡不着觉,这样只能是和自己过不去,影响身体健康。遇事应想得开,放得下,善于自我解脱。不妨开怀一笑,淡泊名利,远离烦恼,这样便可将忧虑和苦闷笑得无踪,且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也可到无人的空旷地方,大声吼几声,或高声唱歌一阵,将心中的郁气发泄出来,求得心理平衡,活得也就自如和坦然了。

人生在世,难免还会遇到一些灾难和不幸,当祸事降临时,千万不要过于悲伤,而应克制自己,尽量分散心思,以免在痛苦和悲哀中陷得太深,而难以承受。可以参加一些其他活动,如写写字、看看书或和自己的亲友到外面大自然中去透透气、散散心,以放松自己的注意力。总之,可将自己情绪、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工作、娱乐或者其他感兴趣的方面,这样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和难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