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全集
20751200000008

第8章 坦然接受自己,增添个人魅力(1)

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想做的人

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刚踏入影坛时,演技还很生涩,很多电影导演都建议他去模仿当时德国的一位名演员。在他们看来,如果卓别林可以学到他的五成功力,在演艺圈立足就已经绰绰有余了。

但是,卓别林不愿意接受这些意见。他生性好强,觉得自己深具演员的天赋,只要有机会多加磨炼,一定可以闯出一番名堂。卓别林决定创新自己的表演风格,不盲目跟从别人已经做过的事,而是努力从生活的各个角落取材,然后以夸张的肢体动作,扭曲的面部表情创造出喜感。更难得的是,卓别林把许多复杂的小动作结合在一起,使这些动作首尾相连,一气呵成,从中衍生出无穷的喜感,深受观众的喜爱。

卓别林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从自己的脑袋里迸出许多新点子,而不去模仿现成的表演。他觉得如果只是模仿别人,就算做得再好,也不过是别人的影子,不但没有自我,也无法创造出一块属于卓别林的金字招牌。

可见,想要留下响亮的名声,就必须创造出一套别人无法取代的风格。

运气也许有好有坏,道理却是永远相同的,只有走在最前头,才是最有机会成功的人。

我们时常羡慕别人长得美、穿着有品位,或者谈吐高雅不俗气,因此一味地想要模仿别人,希望自己能够变成另外一个他或她。如此精心打扮、刻意模仿,那么,你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并不是追随别人的路程,就可以采撷到相同的果实,因为沿途最好的果实,早就已经被别人捷足先登了。跟着别人屁股走,你所得到的,也不过是泡沫而已。别忘了,这是你的生命,你有权利选择,站在你自己的镁光灯下,而不是去做别人的影子。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作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

一味听信于别人,便会丧失自己。人要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这是走向成功的必须。既然每个人的条件不同、能力不同,那么就更应该掌握自己的方向,开创自己的道路。这条路也许很狭窄,没有其他大路来得宽阔平坦,沿路也没有丰盈鲜美的花果,只有满途蜿蜒坎坷的荆棘,但只要坚持下去,那就是一条完全属于你的路。

就算路途漫长而不平顺,但是尽头却海阔天空,那儿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将会是世上最动人的一角,只有你一个人能够看见。

做积极的自我暗示

无论别人如何评价你的能力,你绝不能怀疑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的能力,你绝不能对自己能否成为杰出人物心存疑虑。如何尽可能地增强自己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运用自我暗示能使你成功地做到这一点。

“暗示”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主要指人的主观感受、主观意识对人的行为的一种引导、控制作用。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当一个人生病时,亲人、朋友总要关切地告诉他,要打起精神,振作起来,或者是好好休息,安心静养。

谚语中也有“心病要用心药治”的说法,这些都是“暗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我们在每次考试前或比赛前,总要在心中默念“我能考好”或“我能行”之类的话,这样可使自己从心理上放松,久而久之也逐渐地培养了自信的习惯。

个人的自我暗示中蕴藏着一笔很大的财富,蕴藏着一笔极大的资本。

你在立身行事时,要不断地暗示自己一定会成功,会获得发展、进步。光是这种积极进取的名声,光是这种能有所成就的名声,光是这种在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名声,就足以抵得上任何事情。

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每次当你遇到一个熟人时,你在他评价你的阶梯上又有了一个新的定位,与上次遇到你相比,他这次对你的打分或是高了,或是低了。要知道,你遇到的每个人都会对你评头论足一番。

美国NBA联赛,经常在NBA联赛中出场的有个夏洛特黄蜂队,黄蜂队有一位身高仅1.60米的运动员,他就是博格斯,NBA最矮的球星。博格斯这么矮,怎么能在巨人如林的篮球场上竞技,并且跻身大名鼎鼎的NBA球星之列呢?这是因为博格斯常常给自己这样的暗示:我相信,我一定可以。

博格斯从小就喜爱篮球,可因长得矮小,伙伴们瞧不起他。有一天,他很伤心地问妈妈:“妈妈,我还能长高吗?”妈妈鼓励他:“孩子,你能长高,长得很高很高,会成为人人都知道的大球星。”从此,长高的梦像天上的云在他心里飘动着,每时每刻都在闪烁希望的火花。

“业余球星”的生活即将结束时,博格斯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1.60米的身高能打好职业赛吗?蒂尼·博格斯丝毫没有退却,他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一直认为自己能行,他决心要靠1.60米的身高闯天下。“别人说我矮,反而成了我的动力,我偏要证明矮个子也能做大事情。”在威克·福莱斯特大学和华盛顿子弹队的赛场上,人们看到蒂尼·博格斯简直就是个“地滚虎”,从下方来的球90%都被他收走,飞速地低运球过人……

后来,蒂尼·博格斯进入了夏洛特黄蜂队(当时名列NBA第三),在他的一份技术分析表上写着:投篮命中率50%,罚球命中率90%……

一份杂志专门为他撰文,说他个人技术好,发挥了矮个子重心低的特长,成为一名使对手害怕的断球能手。“夏洛特的成功在于博格斯的矮”,不知是谁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许多人都赞同这一说法,许多广告商也推出了“矮球星”的照片,上面是博格斯纯朴的微笑。

博格斯至今还记得当年他妈妈鼓励他的话,虽然他没有长得很高很高,但可以告慰妈妈的是,他已经成为人人都知道的大明星了。

博格斯的成功充分证明了思想的力量,你肯定自己、相信自己,你便真的可以做到。情商高的人是能够恰当运用思想的力量做自我暗示的人,这样的人总能够使自己的人生达到理想的境界。具有高情感智商的人知道:

虽然我们不能摆脱周围的环境,但是,通过改变我们的思想,通过改变人生的态度,我们可以使周围的环境得到改变。

当你的担忧、恐惧、焦虑、沮丧、忧郁吞噬或耗费你25%、50%至75%的精力时,你怎么能希望自己的生命获得最大的功效呢?你必须清洗你消极的思想,让积极的思想占据你的内心,如果不断地肯定自己绝对够格、充满力量、极富才干和富有成就——这些思想能塑造强者,那么,你的精神动力就会得到惊人的增强。

自我的暗示可以激发一个人的自信,我们知道,从心理学角度讲,自信心来自安全感。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安全感的人并非时刻都很自信;没有安全感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也能有自信心,也会感到幸运。要想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就得付出很大努力。虽然有时人们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或心理分析获得自信,但是我们在生活中却不能寄希望于这类突变。尽管如此,即使患有慢性焦虑症的人,在面对有危险的机会时,也有办法增强自信——这就是暗示。

我们是能够接受暗示的生灵,大多数人在面临生活的重大考验时都很容易接受暗示,无论是令人鼓舞的暗示还是令人沮丧的暗示。我们乐意接受能够增强自信心的影响。我们愿意倾听乐观主义者的意见——他们告诉我们“你能行”;而不愿倾听“现实主义者”的意见——他们总是精于计算失败的概率。朋友用鼓舞人的话语激励我们完成任务,使我们精神焕发;怀疑论者让我们疑虑重重,阻碍潜能的释放,使我们与运气失之交臂。

在著名插图画家爱德华·A·威尔逊的经历中,我们发现暗示在克服焦虑和建立自信方面具有异乎寻常的力量。威尔逊觉得在公众面前讲话是一种可怕的折磨。但是,在一次作家和艺术家的聚会上,人们强烈要求他演讲,他无法拒绝。演讲那一天,他紧张得要命,甚至认为自己不可能顺利演讲完。他想不起有什么值得说的,只是出于责任感,才没有突然病倒。

那天,朋友们劝他共进午餐。为了不让自己的烦恼影响别人,威尔逊尽量装出高兴的样子。他谈起在芝加哥放荡不羁的往日时光,那时朋友们热情奔放,笑声不断。他第一次感到自己能让广大听众听得津津有味。后来,他草拟了一份发言稿,简述了自己在芝加哥的早期艺术生涯,交给一位速记员替他打印出来。速记员交回稿子时说:“这是一篇了不起的演讲稿,我打字时都觉得很激动。”

这话改变了威尔逊的心理状态。由于得到了暗示,威尔逊预感到自己会成功。他出现在宴会上时,原来的痛苦和紧张感荡然无存,他竟能使听众如此愉快和倾心,连自己都感到吃惊。他很幸运,机会和暗示起了很大作用。

增强信心的建议并不总是来自别人。在重大考验面前,许多人成功地做了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的另一种形式是改善自己的形象,这在一些幸运的故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外貌和自信的关系具有实实在在的生理学理论依据,肌肉的紧张程度可以影响交感神经,引发不同的情感和反应。这一理论已被广泛接受。因此,如果人们用形体动作激发一种情感,就可能引导出这种情感;如果一个人挺胸而立,下颌紧绷,直视别人的目光,并露出微笑,他也可能产生自信心。

性情羞涩的女孩在初次约会的前夜,站在镜子前面练习迷人的表情和优雅的步态,通过展示自己的魅力减轻焦虑感。另外一种同样的技巧是粉饰成功,以此增强自信。许多疲惫不堪的妇女不得不在出席社交晚会时刻意装扮自己,用美化激发储存在体内的能量;求职者往往穿着得体,以此暗示给别人,甚至暗示给自己:“我不紧张。”

需要补充一点,一些使用自我暗示技巧的人都发现,它的效果虽然明显,但延续的时间很短。身体中的腺体和神经系统可以对这种技巧做出几次反应,但很快就习以为常,不再理睬这种刺激。只有当大脑真正预感到有可能成功时,体内的能量才能被调动起来,自信心才能产生。它通常意味着我们对考验已有所准备,只有这时,运气才会来到我们身边。

学会自我询问,可能减少更多失误

有一种信念能最大限度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事业以及一切,并能让你出人头地,那就是我们对自己身份的确认,即自我确认。一个人内心一旦确认了自我身份的话,他的一言一行就会把自己塑造成那种内心的形象,并且一生不变。

“自我确认”是指心灵深处对自我的界定,这种定义会使我们跟别人迥然有别,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在内心对自己形象的塑造。如果你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心中就是一个出人头地者,是一个才华横溢、能力超群之士,那么你肯定会尽情发挥你自以为长的天赋,最终,你必将成为一名鹤立鸡群者。

如果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能对自我的确认有适当的信念,对某些方面有一些特别的调整,自我确认改变之后的人生就会变得更加有意义,就会少却无数苦恼、麻烦和痛苦,平添诸多欢乐!当然,自我确认的改变必须是从无数的尝试和一再地坚持中形成的,表里如一的努力就会使人在这种“我是谁”的转变中获得成功。

人往往不愿意轻易牺牲自己来拯救别人,特别是当他认为自己是“为自己活着的人”时。但是如果他的信念转变了,他就会乐于助人。比如在要一个人抽取骨髓之前,先求他做几件小事,使之感到不帮助别人违反人的天性,帮助他人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一种快乐。那么,当他在内心深处确认“自己是个乐善好施者”时,再求他在无损于己的情况下捐赠骨髓,他会欣然答应的。原因就在于他的“自我确认”改变了,世界上最能影响人的东西正在于此。

同样的,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出人头地,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优胜者,就应该首先在心目中确立自己是个优胜者的意识。同时,他还必须时时刻刻像一个成功者那样思考,那样行动,并培养身居高位者的广大胸襟,这样,总有一天会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身边的朋友或同事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会深深地影响我们对自我的确认。还有,时间也影响着自我的确认,过去、现在和未来,你是什么样子,你评价自己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例如,一个人在十年前过得并不如意,但他想像着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并极力向此目标奋斗。结果,今天的他正是当年他心目中确认的那个“未来形象”。由此可见,你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看不同时期的自我,决定着你自我确认的发展方向。

对自我的确认,这里建议你这样做:

第一,平心静气地问:“我是谁?”

第二,可以查字典,找出你的名字和含义,并把它们记下来。

第三,设计自己的人生档案卡片。上面最好列出这些项目:照片、性别、体重、身高、情感、能力、爱好、兴趣、意愿、座右铭、血型、星座、主要经历……要使别人一眼即可从上面内容中认识你。不过,你要记住,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我确认,唯一的目的也只是要把你和别人区分开来。

如此一来,你可得费些工夫来审视一下你对自我的确认,好好地鉴赏一番。如果某种自我的确认给你带来痛苦,那么要马上改掉它。要明白: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你自己要认定那么做的,是你心中为自己预先设定的,你完全可以改变它们。

一旦你改变那些自我确认,你的人生也会随之改变。你明白了自我确认是一个自己认定、环境影响的长期渐进过程,你想改变的话就随时都可以改变,直至改变自己的人生。

也许,有人会惊讶地问道:“个人的生活体验不是可以主宰对自我的确认吗?”其实不然,对自我的确认受制于对个人体验的解释。也就是说,你怎样认识你自己过去的人生,就会导致你怎样认识你自己,最终决定你有什么样的自我确认。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避免或逃脱责罚是人类的一种强烈本能。多数人在“有利”与“不利”两种形势的抉择中都会选择趋吉避凶。通过各种“免罪”行为,人们可以暂时逃脱责罚,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

人们在逃避指责时,经常会含糊其辞,或者故意隐瞒关键问题,或者干脆靠撒谎来逃脱批评与惩罚。比如说,工作拖拉的人多半不会轻易承认:

“我的报告交得迟是因为我不喜欢干烦人的工作。我才不在乎我的延误会不会对别人造成影响呢。我偷懒的时候,从来是只图自己舒服的。”相反,他们常常会说:“我家里出了一些事情。”或是其他一些夸大其词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