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将源兵魂
2082300000014

第14章 升迁(二)

“大人,不知此次围剿黑风寨的是哪位将军?”洛川听到李祯说要围剿黑风寨,关切的问道。之所以有此一问,是洛川心中担忧。所谓骄兵必败,现在上到府尹下到平民百姓都知道宋义已死的消息肯定以为清剿黑风寨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可正是因为这种想法作祟,如果黑风寨非但没有大乱,相反同仇敌忾、要为宋义报仇的话,官军定要吃大亏。毕竟破头山易守难攻的地势给进攻一方造成了极大不便,即使冠军人数再多,想要轻而易举的攻下破头山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己上回上山的小路肯定也被土匪发现了,从那条小路偷袭上山的方法也被堵住,想要攻下黑风寨,却要好好谋划一番。

听了洛川的问话,李祯满不在意的说道:“这回是庆州府柳开柳参将带队来围剿黑风寨,相信这次黑风寨的土匪必定能平定,危害百姓多年的破头山一众土匪定能够被围剿,破头山日后也会成为一片乐土。”

看着李祯满不在意的模样,洛川料定李祯对围剿黑风寨残匪认为手到擒来,自己现在规劝他也无济于事,甚至实则其反。而且李祯只是一个县尉,围剿黑风寨还轮不上他来管,洛川心中暗自祈祷围剿黑风寨能够顺利,自己想象的一幕不要真的发生。然而,不幸却真的发生了……

第二天,周晋如期来到了泾河镇。周晋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见到周晋,洛川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周晋实现太年轻了,看样子也就三十多岁。三十多岁的府尹绝对不多见,据说他还是下一届总督的热门人选。相比起大腹便便的李祯来,周晋真的要幸运太多了,但是周晋之所以能成为官场明星,他的确有许多过人的地方,民间也流传着不少他的故事。

周晋考取功名之后,先是在京师的翰林院做过一年的修撰,这是当今圣上的恩赐,一般人是不会用有这个特权的,这等于间接的免除了周晋去地方锻炼的过程。但是一年以后周晋坚决的向皇帝请旨要下地方当官,因为他觉得自己在翰林院的工作不够饥饿地气,与自己的雄心抱负不负。所以周晋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别人想得而却得不到的修撰差事,来到基层从县尉坐起,一步步的升到了府尹的位置。如果不出意外,下一届的总督就是他的了。

后来周晋为官之后,有一天他在家里人和邻居因为一墙之宽的宅基,发生了纠纷。双方争吵不休,差点动起武来,最后只好经官动府,打了官司。官府一看,是周晋家人与邻居争斗,便不敢深问,所以此案久久不能了结。

周晋家里人,见官司老无结果,于是就给在京的周晋去了信,一则说明原委,二则让他给问案的地方官来封信,说上几句,以便官司早点打赢。与此同时,问案的地方官,因此不能了结,也给周晋去了一信,想看看他对此案有什么明断。

周晋同时收到两封来信,思索良久,随即挥笔写了四句诗,让人火速传送家中。诗云:

千里来书皆为墙,让他几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里人接到周晋送来的诗句,大家看后议论了半天,认为他讲得很有道理;作为官宦人家,不能以势压人,而应以仁义为重。所以家人立即撤回了诉状,主动将宅基界线退后三尺。

邻居一见对方撤回了诉状,又主动将宅基界线退让三尺,开始感到莫名其妙;后来一打听,方知对方听了周晋周官人之劝。他们感动之余,也主动将宅基界线后退了三尺。这样一来,其中便空出了一条六尺多宽的胡同。问案的地方官,见周晋久久没有复信,正担心他怪罪下来,忽闻告状的两家,主动谦让宅基之事,甚为惊奇。他急忙赶赴现场一看,果然在争执之处空出一条胡同。他见四街民众纷纷称赞这仁义之举,便当场挥笔提名为“仁义胡同”。

还有一件事,说周晋从小读书,一向字斟句酌,善于思考,并常常对书中描述和伦理提出质疑。一日,他与邻人刘先生共读,当他在一篇文章中读到“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双眉弯弯如抹黛,两眼闪闪若星明”的句子时,他一拍桌案,说道:“真是一派虚言,世间哪有这般美人?实在难以令人相信。”

刘先生听罢,摇了摇头笑着道:“这哪是一派虚言,只是你整天闭门读书,未曾见过世面罢了。我在河南有一虞姓仁兄,他有一女,其貌倾国倾城,高手也难画其貌之美”。周晋听此,惊疑地“啊”了一声问道:“果真如此?”

刘先生道:“我偌大年纪,岂能骗你不成。假若不信,你可亲自随我去河南一看。”

周晋道:“那太好了,我一定去开开眼界”。

刘先生道:“不过路程遥远,距此足有三百余里”。

周晋道:“为了解除我心中疑团,别说三百余里,就是三千里,我也愿往”。

刘先生及他决心如此大,心想:我与河南虞兄已有三年多未曾见面了,正好借此探望一下。一路上若有周晋作伴,也免得寂寞。于是说道:“好,你既有如此决心,明日我们就可动身。”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一起登程了。当时交通不便,又加他们都家境贫寒,无车马可乘,只有徒步而往。一路上餐风饮露,晓行夜宿,一连走了五天,终于来到了河南虞家楼。

刘先生见到好友,给周晋作了引见。三人寒暄过后,刘先生便暗中把伴同周晋的来意告诉了虞兄。虞兄一方面感到新奇,同时也感到周晋这般研究学问者,也实属罕见。于是问刘先生道:“周公子如此好学,其才华学识一定不错吧?”刘先生道:“周晋三岁能诵书,五岁能被《孝经》、《论语》,十岁能挥笔成文作诗,可谓当今一奇才也。”虞兄闻听,惊叹不已,随即把女儿唤出,令其为客人敬茶。

周晋一见从后边走出的虞小姐,不禁目瞪口呆了。但见她:柳叶眉下含情目,丹唇榴齿满面春。云鬓黑黛若天仙,苗条风骚喜煞人。真可称是为绝代的佳人。

周晋暗暗自责道:“我真乃井底之蛙,少见而多怪也!”刘先生悄悄问周晋:“你看此女如何?能描写一番吗?”周晋摇着头说道:“小生才疏学浅,实无能为力。不过此小姐之美,较之书中所写,有过而无不及也。”

刘先生见周晋如此钟爱好友之女,他便从中做媒,使这一对才子佳人,结成了鸾凤之好。

时隔不久,周晋便将虞小姐迎娶家中。这虞小姐不但容貌卓绝,且也聪敏好学,因而,她成了周晋的贤内助,后辅助他考取了大汉朝的头等状元。后人曾有诗曰:

敢于质疑求新见,古往今来不新鲜。

周公解疑得美女,中外古今实罕见。

状元在全国几十甚至上百万读书人中选拔出来的,他可不是后世的省状元一样。周晋学富五车,圣眷极隆,是大汉朝有名的政治明星,也是众人看好的以后当朝宰辅的接班人。周晋放弃多少人梦想得到的翰林院修撰的差事,依然来到地方,从基层做起,也成为了一段佳话,成为了百姓口中的美谈,成了万千读书人追捧的楷模。

周晋给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校园里的文学课老师,带点文艺范,又像是严肃的班主任,因为的确,周晋很年轻,但是他板着脸的模样倒也让人心存几分畏惧。

“泾河镇县尉李祯叩见府尹大人。”李祯在前带着一干人等向周晋拜倒。

周晋点点头,笑着说道:“李大仁请起,诸位大人都起来吧。”

看到众人都相继起来,周晋方接着说道:“周某作为庆州府尹,一方父母官定当造福一方百姓。但是周某惭愧,破头山上的一众土匪危害百姓数年,本官多次围剿都没能全功,这是本官心中的一个包袱,数年来挥之不去。但是今天本官要感谢泾河镇的所有官员,特别是洛川将士,是他解除了本官心中的包袱,本官要亲自谢谢他,不光是替我自己,更要替全庆州府的所有百姓感谢他。他为我们庆州府数十万百姓除了一害,为我们庆州府的将士们出了一口气,也祭奠了那些惨遭土匪杀害百姓的亡灵。哪位是洛川将士?”周晋洋洋洒洒的说了一段,向着李祯问道。

听到周晋叫唤自己的名字,洛川顺势出列,先是向着周晋一叩首,随即说道:“下等兵洛川拜见府尹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