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将源兵魂
2082300000062

第62章 八省巡按(一)

季方这个字就是弘武帝对陈荀的恩赐,所以官面上的人都不称呼他的本名,一般都会称呼其陈季方。陈季方这个巡按已经担任五年之久,陈季方经常便服微服私访,查看地方官员的政事。遇到贪官污吏,陈荀有先斩后奏之权。

这些年陈季方也斩杀了不少贪官污吏,平凡了不少冤案错案,所以在民间又有“青天”的美誉。

陈季方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饭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

像李治和赵程昱这些人都曾拉拢过他,但是陈季方丝毫不为所动。久而久之,陈季方变成了又臭又硬的石头的代名词。

死在陈季方手中的贪官污吏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因此陈季方又有“官屠”的称呼。官场上的人对陈季方是进而远之,见了面都绕着走。可是陈季方在民间却是呼声很高,威望比起李治、赵程昱这俩宰相还要胜上几分,而民间关于陈季方的故事也有很多。

据说陈季方巡查到池州的一天,发现江面上浮尸一具,奇怪的是尸体只是上下浮动,并不随流而下。陈季方命役差打捞起来,原来尸首被麻绳扣在一扇石磨上,死者右手还抓着一把带头皮的头发。陈季方命贵池知县审理此案。知县查明那扇石磨是祝圣寺庙产,当即差衙役去寺中捉拿当家师玄灵和尚,但得知玄灵老僧已投井身亡。知县以“凶犯谋财害命,江浮冤尸,畏罪自杀”为由,呈州府销案。

陈季方私访回来,见县官草草结案,呈折中破绽百出,当即命衙役鸣锣,传谕全城:“陈季方升堂审磨盘罗!”消息传开,轰动全城,男女老少都涌到州府衙门前面,观看包大人断奇案。陈季方见全城百姓到的差不多了,传令:“凡今天来看断这桩血案的乡亲,不管男女老少,必须人人头顶青天,手抚心口,脱帽解巾,以敬神灵!”围观的百姓纷纷脱下帽子或解下头巾,陈季方居高临下,看得明白,只见一个头缠黑头巾,脸青眼肿的家伙缩头想溜,当即一拍惊堂木,大喝一声:“凶犯哪里逃,拿下!”衙役抓住那家伙,扯去头巾,头顶上果真少了一撮头发,连头皮都撕掉了。

原来,杀人凶犯名叫王九,系当地有名的无赖。死者原是江北的一家客商,赚了许多银两,准备回家过年。途中到王九家借宿,王九遂起谋财害命之心,趁商人熟睡之机,双手卡住他的脖子,商人拼命挣扎,打肿了王九的脸,打青了王九的眼,抓下了王九的一把头发,仍不免一死。王久扛着尸首往江边去,路过祝圣寺,偷了寺中一扇石磨,把尸首栓在石磨上,抛进大江里。哪知他做贼心虚慌慌张张地没有把麻绳扣紧,江水一冲,麻绳松颈,尸体浮出水面。王九听到陈季方打捞浮尸的消息,吓得魂不附体,因为他偷石磨时被玄灵法师看见了,自知难逃陈季方之手,把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把玄灵法师推到井里,杀人灭口,来个死无对证。但是王九哪里想到商人手中的头发与和尚光头为料事如神的陈季方提供了破案的线索。

还有一个出名的故事,让陈季方得了一个不畏权贵、机智过人的印象。

汉朝开国皇帝曾经大封异性王侯,他当时的一名亲信因为曾经救过自己而战死。汉高祖觉得内疚,便封这名亲信的儿子为侯,世袭罔替。如今已经传到第三代,就在这一代便出现了一位不肖子叫张传武,整天游手好闲而且喜欢结交江湖败类,强抢民女,草菅人命。

其实这是一个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故事,话说举子冯化文家境贫困,好在冯母深明大义。知道不读书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拼命赚钱让儿子进书院读书科举,期望他日儿子能金榜题名。

冯化文有人找你,他一看,是他娘给他送粮来了,眉头微皱:“娘咱们往这边走。”

冯母看冯化文领着自己越走越远,狐疑地说道:“文儿,这里不是离你住处挺近的吗?干嘛要走远啊?”

冯化文说道:“娘,你看你出门的时候怎么不穿的体面一些,你穿成这样我的同窗看见了他们会看不起我的。”

一句话说的冯母心如刀割,只好把东西放在一边走了。冯母一路走来又渴又累连口水也没有喝就独自回家了。其实这已经是她最新的衣服了,从那以后他娘每次都不敢在儿子的同窗好友面前出现。每次冯母都是偷偷的给儿子把东西送去就赶紧离开了!

冯母平时是给人别人做一些粗活来维持生活的,她丈夫死得早家里只有她们母子两个人,如今想儿子了,就偷偷的在书院门口悄悄地看儿子几眼。

元宵节的前几天儿子要回家,冯母老早就把家里的一切收拾好等儿子回家。怕儿子知道自己给别人家做粗活,儿子从此放弃学业,可是冯化文刚回来不久就像他娘要钱。说生活费不够用,其实是给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买元宵节的灯笼,冯母前几天生病了,身上的钱买药了。

冯母没钱给他,冯化文就把家中唯一值钱的一块玉佩给卖了那是他爹给他娘的定情信物,冯母知道后打了儿子一个耳光这是他娘第一次打他。

冯化文跑了出去,冯母看着自己打过儿子颤抖的手失声痛哭起来!

元宵灯会上这位小侯爷张传武和他的那帮手下在街上溜达,这时东陵书院的冯化文和他的心上人刚刚买完灯笼往回走刚好被小侯爷撞上,冯化文的心上人名字叫:“李心禅”长得很漂亮,小侯爷故意过去调戏。欲将李心禅强抢回府呢,冯化文当然不答应便与小侯爷起了冲突!

小侯爷是什么人,岂能容他放肆,平时横惯了的小侯爷将冯化文毒打一顿,刚架起李心禅就要回府,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侯爷驾到才化解了这场危机,小侯爷被老侯爷责备一番小侯爷发誓要报此仇。

这个冯化文平时在东林书院喜欢打抱不平,不料这天看到了叶坦叶员外的儿子叶志鹏欺负李心禅的弟弟便出手阻止,叶志鹏仗着自己家里有钱就叫下人起来对付冯化文谁知冯化文三拳两脚便打退了那帮下人。

叶志鹏一看非常生气干脆自己亲自动手!冯化文情急之下用力过猛将叶志鹏打倒在地。叶志鹏被下人抬回府中叶员外请大夫前来诊治大夫说:“只是轻伤吃几天药就好了”。叶员外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正准备去找冯化文的家人处理事情呢!

大概三更时分叶志鹏身体浮肿全身冒汗,突然身亡叶知秋看着自己的儿子夭折痛心疾首,连夜报官。官差半夜就将冯化文抓捕第二天审案经过验尸得出结论叶志鹏是中了奇毒而死。

冯化文一个读书的学子没有能力能买到那种奇毒,但是究竟是什么毒仵作也不知道!为此证明冯化文并非真凶,环江知府杨忠康,正准备为冯化文平反,还他自由之身之时,小侯爷将环江知府杨忠康传去府中问话。用言语要挟,迫使将其定成死罪,冯化文的母亲当堂昏倒。小侯爷另一方面找来叶员外,叫叶员外如何逼杨忠康交出凶手。

退堂后她去大牢探望自己的儿子,环江知府杨忠康知道此事他心里很清楚没法向冯化文的母亲交代,只好避而不见。但是冯化文的母亲哪里肯罢休就一直跪在府外不走,她在府外跪了一夜知府杨忠康无奈之下只好让他们母子在大牢相见。

冯化文看到自己白发苍苍的母亲双膝有血渍就知道母亲在外面跪了一夜,便感动的落下了泪水。喊了一声:“娘…”

冯化文跪着喊了一声娘。他的母亲喊了一声:“文儿”这时知府杨忠康也在大牢。

冯化文说:“娘对不起,孩儿给您闯祸了”

冯母看着杨忠康,跪了下来,动情的说道:“大人,我求您放了我的儿子。”

知府杨忠康说:“你的儿子杀死叶员外的儿子,如今已经是死路一条。”

冯母道:“大人,我儿子是冤枉的,您是知道的。您也有儿子难道您不理解做父母的心吗?”

知府杨忠康道:“这…”

冯母道:“大人,我给您跪下,我求您放了我的儿子。”

冯化文说:“娘…我平时对您那么不孝您怎么…”

冯母说:“傻孩子,娘从来没有埋怨过你。”

知府杨忠康听到这里,只好说:“罢了罢了,你起来!”

冯母坚定地说道:“大人,您不放了我儿子民妇不敢起来”!

知府杨忠康眉毛一挑,道:“大胆,你敢威胁本府?”

冯母没有被知府杨忠康吓到,反而说话更加坚定,说:“大人,民妇连死都不怕。”

知府杨忠康大人说:“你真的不怕死?”

冯母说道:“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