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将源兵魂
2082300000065

第65章 邂逅

洛川一边站起来,一边说道:“这是末将给将士们定下的规定,凡是在训练期间,必须穿军服。而末将作为这项规定的执行者,必须起带头作用。”

陈季方听后有些不以为然,道:“这么热的天气,你让士兵们穿这么厚有什么用,现在又不打仗,到了打仗时在这样做也不迟。”

看到洛川狐疑的眼神,周晋为洛川介绍道:“这位是八省巡按陈季方大人,陈大人这次来泾河镇就是为了看看你这位骁将的,你可不要让陈大人失望哦。”

陈季方的名头洛川还是听过的,对于陈季方的事迹洛川也有所耳闻。但是洛川没想到陈季方竟然来泾河镇,听周晋的意思,陈季方竟然只是为了见一见自己。这让洛川有些受宠若惊。

洛川对着陈季方就要行礼,陈季方挥挥手,说道:“不用这些虚礼了,你回答一下本官刚才的问题好了。”

洛川回道:“好。如果照陈大人的说法,到了战争期间再实行这项制度就迟了。现在只有让士兵们养成这样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便会深入人心,这要远比陈大人说的那种情况好。虽然现在可能苦点累点,但是总比战场上失了性命要好得多。”

陈季方听后点了点头,觉得洛川说的有道理,便不再纠缠这个问题。

“大人请。”洛川见陈季方不再纠缠,便借势请周晋和陈季方进去。

一行人进入兵营,刚才听到的喝彩声叫好声便越来越清晰。周晋和陈季方朝着声音的发出地望过去,只见较长上围满了人。而这些声音正是出自这些士兵,这些士兵都聚精会神的观看者校场,这让周晋和陈季方很好奇。

“他们都是在干什么?”周晋率先问道。

洛川看了校场一眼,说道:“这是末将组织的蹴鞠训练。”

“蹴鞠训练?”陈季方听后疑惑地问道。

“对,就是蹴鞠训练,大人请上前看看。”洛川指着校场说道。

陈季方也不含糊,径直走上前去。前面有士兵为陈季方一行人挤开一条道路,陈季方走上前去,只见校场上十数名士兵正在热火朝天的奔跑着。他们的中心就是正在校场上不停奔跑着的球,这个球是用皮革做成的。内部有胆,质量绝对过关,虽然士兵们来回踢,但是球并没有变形的现象。

古代蹴鞠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所以说,足球的故乡是中国。

现今人们对蹴鞠的了解多源自于《水浒传》、《金瓶梅》等中国古代小说的描写,但那只是蹴鞠活动的一种方式。古代的蹴鞠还有一种重要的活动方式,却被人们忽略了,这种形式的蹴鞠不仅是有球门的,而且是对抗非常激烈的体育比赛。在汉代,蹴鞠不仅是民众的娱乐活动,而且成为当时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蹴鞠活动的主要方式有双球门直接竞赛,有专门的竞技场地,有固定的比赛人数,而且在比赛时队员奔跑摔推犹如战场冲杀拼搏,对抗性极强,并且设有专门的裁判执法。

中国蹴鞠经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大体上可分为有球门的对抗比赛和无球门的散踢白打两种形式。有球门的蹴鞠比赛又可分为双球门的直接竞赛和单球门的间接比赛……

早在战国时期,足球已经是中国民间一项热门运动,特别是在城市里最受欢迎,这倒与今天一样。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当时著名的外交人士苏秦到地盘在今山东的齐国游说齐宣王,他看到都城临菑里是这样的一种场景:“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用今天的话来理解,苏秦所见的齐国都城居民过的都是小康生活,幸福指数很高,社会和谐,人人都在吹拉弹唱,斗鸡的,遛狗的,下棋的,踢球的……当时能见到的休闲项目,临菑人都在玩。他们踢的球,就是原始的足球。

蹴鞠在当时离临菑较近的楚地沛县一带也十分流行。刘邦在打下天下后,将其父亲接到都城长安去享受太上皇的优裕生活,但老人家一点也不快乐,原来他习惯了老家的生活方式,喜欢斗鸡、踢球这些民间活动,不习惯皇宫里的高档娱乐。

做了西汉开国皇帝的刘邦,其本人是“草根”出身,在老家时也喜欢踢球。他的这点儿喜好,直接让蹴鞠成为西汉的全国性体育运动,当然也是西汉皇家重要的娱乐项目。

如果要评对中国古足球运动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刘邦当是最恰当的候选人之一。刘邦还专门在皇宫内规划了一座专业足球场,即所谓“鞠城”。在刘邦的影响下,此后西汉历代皇帝和包括太子党在内的贵族,都喜欢踢球。汉武帝刘彻、汉成帝刘骜还是资深球迷,时常亲自上场秀一把。

刘彻踢球时,还令其秘书枚皋作《蹴鞠赋》助兴。刘骜踢球简直是玩命,朝臣担心龙体的安康,便劝刘骜不要再踢了,而用名叫“弹棋”的室内娱乐项目替代之。

汉代踢球有一套成熟的规则,东汉文人李尤《鞠城铭》中记载:“园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虽然只有简单的16个字,却如实记录了当时的球场:场地四周筑有围墙,球场东西向,呈长方形。

最有意思的是球门,两边竟然各有六个,即“二六相当”一说。当然,此球门与现代球门不同,仅是在地上挖个洞,称作“球洞”更形象,球踢进洞中即得分。相应地,守门员也各有六名,各自站在球洞前严防死守。这么说来,在西汉足球场上,光守门员就有12人,这恐怕是现代球迷难以想象的。

当时的球场上,两边也各有一名队长,双方推举出均认可的裁判员。可能是防止裁判员“吹黑哨”吧,要求裁判“不以亲疏,不有阿私”。当然球员也不能故意犯规,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周晋和陈季方都是博学之人,对蹴鞠的来历自然是知道的。看着场面上热火朝天的场面,再加上周围士兵不时爆发出的叫好声,陈季方和周晋心中都有些情不自禁的受到影响。

看了一会儿,陈季方回过头来问道:“洛千户,这是你指定的练兵方法?”

“对。”洛川点点头。

“呵呵,洛千户怎么想到的?”陈季方笑道。

原始足球在汉代(真实的汉朝,非书中的大汉)被引入军中,当时的军事专家视之为“兵家伎巧”,是提高士兵体能的训练手段。刘向《别录》便称,“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

汉武帝时的悍将霍去病,在远征匈奴时,军中一度缺乏粮饷,士兵个个饿得如霜打了一样,霍去病在战地上临时划了一块场地,带头踢起了球,以提振军心。

到了三国时,学会踢足球甚至被当作兴国强兵的基础本领。东晋史家虞预在《会稽典录》中记载三国人的认识,“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时人并不是把踢球看成是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是出于备战的需要,要认真学习和训练的。

可能受到前代的影响,足球在此后历代的军营中都受到欢迎。在唐代,虽然马球替代了踢球,成为军中首选军训项目,但踢球仍是保留节目,在军中流行着。而在唐代民间,踢球为各阶段人士喜欢,诗人杜甫、李白都是踢球高手。

按照周晋对洛川的介绍,洛川是普通佃户出身,父亲除了偶尔打打猎以外在没有别的收入。因此家庭极为贫困,因此洛川并没有读过书。而能制定处用蹴鞠练兵的方法绝对不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能够想出来的。

虽然陈季方不是武官,但是从场上的气氛就可以看得出,通过蹴鞠比赛可以很好的调动士兵们的士气。而且蹴鞠比赛可以提高士兵之间的团队精神,再加上历史本来就有用蹴鞠练兵的记载,所以陈季方并不觉得蹴鞠练兵有什么不可。他只是好奇洛川是怎么想到的这项创举,据他所知,在大汉朝百万军队中也没有人用蹴鞠练兵的。

洛川当然不知道陈季方心里的想法,洛川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不会说我是穿越来的,当然知道怎么提高士气。洛川答道:“回大人话,末将手下的士兵很多都是刚刚入军籍之人,团队协作、互助等等都很缺乏。因此末将便想出儿时玩的这个游戏来,这个游戏虽然简单,但是可以很好的调动士兵们的积极性。现如今,即使是休闲时间,士兵们也喜欢玩蹴鞠。这也间接地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