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将源兵魂
2082300000080

第80章 立威(一)

洛川没有立即回西川,而是在努哈热情挽留下在回人部落继续留了两天。

洛川当然不只是为了欣赏周围的风景和回人的风土人情,洛川在两天里对回人部落做了一个初步的调查。两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洛川起码对回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看得出来回人很团结,因为住在山里的缘故,回族的男子大都身体强壮且善于攀爬。弓箭对他们来说更是小菜一碟,单兵作战战斗力绝对强悍。

回民的生活习惯和汉人也有较大区别,让洛川感触最深的就是回民不食猪肉。以前洛川也听说过,有一个解释说猪是回民的祖先,所以他们不吃猪肉。当然这是误解。

回族不吃的肉有很多,猪肉、蛇、驴、狗,都不能吃。猪肉不过是回民禁食食物中的一个。回族能吃的肉只能是食草动物(兔子),具有反刍现象的动物(牛羊骆驼鹿),海鲜(鱼虾等),鸟类(鸡鸭鹅鸟)。但是由于汉族人以猪肉为主,所以大部分汉族人就以为回族不吃的只有猪肉,其实完全是误解。谈到不吃猪肉,今日世界恐怕无人不知这是穆斯林禁止食用的。

在中国,只要人们知道你不吃猪肉则马上想到你是回民,提到回民则立刻知道你不吃猪肉,不吃猪肉几乎已成穆斯林的标识,回民的代称。很多人关于穆斯林不吃猪肉这个问题上产生了许多的误解,最常见的也是常常被他们询问的也是这一个问题。其中,一些人认为穆斯林不吃是因为尊敬猪,由此人们又从尊敬联想到可能猪是他们的祖先吧!又从祖先联想到可能他们崇拜猪吧?这是典型的汉族人的联想法,因为,咱们中国人最尊敬的就是祖先,然后就是祭祖拜祖。至于回民为何不吃猪肉,在《古兰经》有详细介绍,在这就不多说了。

猪肉,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中医就知道,一个病人病重的时候,医生说:“回去炖点牛肉,羊肉补一补。”你见过医生让吃猪肉的吗?猪肉是败肉类,身体不好的吃了能把人吃死的。还有,中国的职业球员,外国教练对他们第一条要求就是不吃猪肉,第二条是不抽烟。

因为山中平地少,多以粮食普遍不足。回人常常去山里打猎,也幸亏附近山林茂密,猎物多,所以回民的生活质量还不错。起码比山外的汉人强上不少。

洛川在回族部落呆了两天,一方面是拉拢努哈,增进两方之间的友谊,为今后对安南的作战做准备,另一方面就是洛川想进一步了解这些回人士兵的战斗力。

经过两天的了解,洛川对回民的战斗力也算有了几分了解。努哈答应给洛川五百名回族强壮男子剿匪,作为回报,洛川要付报酬和粮食作为回报,外加以后不能对回族部落收税。

洛川并不担心还不起债,即使西川城里没有多少存粮。在洛川看来,“花和尚”这些都是横行十余年的土匪,寨子里存粮和金银肯定不少。攻下他们,自然什么都有了。

经过两天的熟悉,让洛川见识了回人士兵和汉人士兵的区别。在大汉,起码洛川看到的大汉士兵与这些回民相比缺少了一股狠劲,一股不要命的狠劲。

这让洛川想起了民国时期军阀士兵和北伐士兵之间的事情,为什么北伐学生军能以少胜多,为什么北伐军的战斗力如此强悍。如果说北伐学生军战争经验丰富,根本没有的事情,要知道黄埔一期的学生军只经过了六个月的军训就上战场,之前他们只是一般学生,可以说他们完全没有经验,战争方面和军阀的士兵都不如,但是他们为什么能连克孙传芳、吴佩孚几十万大军。要知道吴佩孚、孙传芳和冯玉祥号称北洋最能打的三位将军。吴佩孚是华夏第一名登上美国时代报刊的将军,他手下的第三师之前百战百胜。把奉军、唐生智这些人打得落花流水。冯玉祥也是个猛将。他带兵严苛,不准士兵骚扰百姓,在他的军队里,赌博、嫖妓等恶习基本没有。孙传芳号称“小孙郎”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猛将,可是这些风云一时的北洋猛将跟北伐战争一开始就连战连败,为什么?这是为什么?信仰!

民国初年的军阀部队,除了老北洋六镇的底子不错外,地方军阀基本上就是毫无战斗力可言,团以上军官不住在军营,穿长袍的时间比穿军装多,上阵不骑马,坐轿子,机枪手不会排除故障,炮兵不会跨越射击,即便是高级将领如徐树铮之流,也不过是日本士官学校出身,士官学校是训练班长的,到了中国就都当上将,军队水平能高到哪里去。

民初最能打的是张作霖和陆荣廷,这两人的部队都是土匪出身,枪法准,敢拚命,这是史实,不是杜撰,后期较能打的是吴佩孚、冯玉祥和孙传芳,因为训练的较好。

北伐时期,黄埔军校的学生军简单军训了六个月就能把吴佩孚打得落花流水,迅速统一中国,难道北伐军真的那么强?当然不是,因为对手实在太弱了。记得以前看过外国人写的一篇文章,目睹四川军阀打仗,两军交战,四下里是老百姓搬着小板凳围观,外国人揶揄说还不如用弓箭,军阀之间决胜负不是在战场,而是在赌桌,这边打着,那边两军大帅还能在一起打麻将。

民初军阀部队就是拿枪的冷兵器部队,战术战法完全没和世界接轨,作用也主要是征税,对付老百姓,混战的水平很差,平张勋复辟,直皖战争,伤亡数都在百人以下,可见战斗激烈程度很低。

可以说北伐能如此顺利的原因,一方面北伐军有坚定地信仰和目的,他们很多是学生,抱着报国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战争中。在打倒军阀就能旧中国的呼声中越战越勇。另一方面是北伐军队过于腐败,将不知兵,兵不识将,这样的军队岂能打胜仗。

现在大汉的军队虽说每到这种程度,但是却也不容乐观。洛川算是知兵的人,从回人士兵里他体会到了大汉军队里没有的一种东西。回人士兵士气高昂,当然不是因为信仰的问题,而是这些回人士兵头脑太简单了。在他们眼里,作战就是保卫家园,保卫亲人。在者,他们没有接触外面的花花世界,思想比较单纯,兵油子在这里还没有诞生,所以,回人士兵绝对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战斗力。这也为后来洛川连续打败大宛和突厥人奠定了基础,这其中回人士兵功不可没,当然这是后话,在且先不提。

两天的密切接触,让努哈对洛川的好感大增。在努哈看来,洛川身上没有他意识里汉人身上的狡诈阴险,相反,洛川为人豪爽。这让努哈很高兴,也乐意帮助洛川。在洛川离开的时候,努哈跟洛川依依不舍,最后奉送了洛川大量的回族特产。

努哈当然不是傻子,他看得出来,洛川和以前其他几任西川防守比起来要强上不少。起码对回人不那么傲慢,相反却很友好。努哈年过半百的人,他懂得和汉人作对没有好处,只有和睦相处,才是长久之道。所以对洛川,努哈才会这么下本钱。

军队的问题解决了,五百回民士兵加上洛川自己的五百人,已经有一千人,数量上虽然不多,但是只要指挥得当,洛川感觉剿匪问题不大。

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一阵南风刮来,从地上卷起一股热浪,火烧火燎地使人感到窒息。杂草抵不住太阳的爆晒,叶子都卷成个细条了。每当午后,人们总是特别容易感到疲倦,就像刚睡醒似的,昏昏沉沉不想动弹。连林子里的小鸟,也都张着嘴巴歇在树上,懒得再飞出去觅食了。

外面的炎热天气压的让人透不过气,虽然洛川已经逐渐习惯了这里的天气,但是心里还是没来由的烦躁不已。

如今剿匪的兵力够了,但是洛川还是没法马上剿匪。虽然努哈给了自己五百回族士兵,但是这些回族汉子大都是散漫惯了。虽然刚入军营一天,他们身上所带的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语言习惯都和军营格格不入。虽然他们战斗力强悍,但是洛川不敢保证到了战场上他们能完全听从自己的指挥。所以,眼下自己要做的就是收服这些回族汉子。

率领这五百回兵的是努哈的二儿子洛桑,洛桑一身剽悍身材。洛桑的身材和田单不遑多让,在这个时代洛川身高已经算是高的了,可是洛川和眼前的洛桑比起来还是差了半截。洛桑站在那,就像是半截铁塔似的,给人一种无形的威慑力,不能忽视他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