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VIII: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21001900000004

第4章 人生不能没有成功(4)

笑容背后的秘密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汤姆刚从军中退伍时,只有高中学历,无一技之长,只好到一家印刷厂,担任送货员。

一天,这年轻人将一整车四五十捆的书,送到某大学的七楼办公室。当他先把两三捆的书扛到电梯口等候时,一位二十多岁的警卫走过来,说:“这电梯是给教授、老师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乘,你必须走楼梯!”

汤姆向警卫解释:“我不是学生,我是要送一整车的书到七楼办公室,这是你们学校订的书啊!”

可是警卫一脸无情地说:“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师,不准搭电梯!”

两人在电梯口吵了半天,但警卫依然不予放行。

汤姆心想,这一车的书,要搬完,至少要来回走七层楼梯二十多趟,会累死人的!

后来,汤姆无法忍受这“无理的刁难”,就心一横,把四五十捆书搬放在大厅角落,不顾一切地走了。

回到印刷厂,汤姆向印刷厂老板解释事情原委,获得谅解,但也向老板辞职,并且立刻到书店买了许多教材和参考书,含泪发誓:“我一定要奋发图强,活出个样子,绝不再让别人‘瞧不起’。”

从此,汤姆天天闭门苦读,每当他偷懒、懈怠时,脑中就想起“警卫不准搭电梯”被羞辱、歧视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

后来,汤姆终于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汤姆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变成了百万富翁。

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难、歧视、嘲讽时,才能“打醒自己”,让自己被“当头棒喝”而惊醒过来!

忠于职守

事业是栏杆,我们扶着它在深渊的边沿行走。

--高尔基

艾克斯雷的叔叔汤姆在铁路事业上工作了近一辈子。那是一个不大的火车站,它坐落在一个名叫洛顿·克劳斯的小地方,一天之中大约只有两列火车在这个小站进出。汤姆的叔叔既是站长,又是列车员也是信号员,事实上,车站里所有的事情都归他管。要论忠于职守,全英国挑不出第二个人来。洛顿·克劳斯是他心中的骄傲:在车站清洁候车室和坐椅的活儿、售票检查的差事(有时一天只有三四张票)不都是他一个人干的吗!当然,车票收入也由他经管。

有一天,车票收入竟达到13镑。自打汤姆叔叔来到这个小站以后,50年来,这次是收入金额最高的一天。小车站被管理得井然有序,完全得力于汤姆叔叔对规章制度的一丝不苟。他对诸如旅客应该被允许做什么、不应该被允许做什么,哪里可以吸烟、哪里不能吸烟等规定是再清楚不过了。如果哪个旅客胆敢做出违反规章制度的事,那他在洛顿·克劳斯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正如艾克斯雷所说的,汤姆叔叔在那个小车站一直干了50年。后来,他退休了。毫无疑问,他的工作是出色的,50年中没有一天懈怠过。对此,铁路公司认为应该予以肯定,于是便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告别仪式,并委派约瑟夫爵士亲临小站主持仪式。

汤姆叔叔对那张作为礼物赠送的支票表示感谢,他十分高兴。但是,他对约瑟夫爵士说:“我并不需要钱(由于平日生活节俭,汤姆叔叔攒了不少钱),我的意思是说,我能不能得到一件可以使我经常能够回忆起在小车站快乐时光的东西?”约瑟夫爵士虽然感到有些诧异,但还是表示这个要求可以得到满足。

那么,汤姆叔叔心目中的那个可以唤起他记忆的东西是什么呢?“能不能给我一节旧车厢?一节就够。哪怕很破很旧的都没有关系。我可以把它修理好,擦洗干净,反正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有很多的时间。我要把旧车厢放在我家后花园里,每天去那里面坐一坐,它会使我想起在洛顿·克劳斯度过的美好时光。”

约瑟夫爵士心想,唉,可怜的老头儿,脑子一定是出了毛病。不过,旧车厢有的是,反正也只能回炉了。于是便对汤姆叔叔说:“好吧,霍伯戴尔先生,如果这就是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可以得到它。”大约一星期后,一节旧火车车厢被安放在汤姆叔叔家的后花园里。汤姆叔叔还像在车站上班一样,辛勤地工作,将那节旧车厢收拾得焕然一新。

一年后的某一天,汤姆叔叔生病了。艾克斯雷的另一个叔叔阿尔伯特对他说:“走,我们一起去看看老汤姆吧,我很长时间都没见到他了。”

那天天气不好。他们刚下火车就下起雨来了。当他们来到汤姆叔叔家时雨越下越大。阿尔伯特叔叔敲了敲前门,无人应声。门却没有上锁,他们便推门而进,但是哪里都找不到汤姆叔叔的人影儿。阿尔伯特叔叔说:“他一定在那节旧车厢里,我们到后花园去找他吧。”不出所料,汤姆叔叔果然在后花园,但不在车厢里,而是坐在车厢外面的阶梯上,嘴里叼着一只烟斗。

他的头上顶着一件雨衣,雨水顺着他的后背正往下流淌。

“你好,汤姆。”阿尔伯特叔叔说,“你干吗不坐在车厢里面呢?”

“你难道没看见吗?”汤姆叔叔说,“铁路公司给我的这节车厢是一节‘禁止吸烟’的车厢!”

人们以热爱工作自居,并以在事业上取得显着的成绩而感到自豪。当有一天,我们因年老体弱而离开我们热爱的工作时,我们对它的热爱之情也不会丝毫减少,因为它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破灭的美梦

没有钱是悲哀的事,但是金钱过剩则倍过悲哀。

--托尔斯泰

2002年8月1日《泰晤士报》有则报道说:法国中部的一个叫圣麦格勒的村里,住着一个叫布莱卡德的农民。一天,他去附近转悠时顺道买了张彩票,没想到竟中了150万英镑的大奖,这让本来清苦的布莱卡德有了做个大富翁的美梦。

他一下就想到了饲养“费尔南德斯牛”。养这种牛在他父亲那时就是谋生手段,况且它已濒临灭绝,全法国也只有780头了。于是他在附近购买了一个86英亩的农场,又购进了119头“费尔南德斯牛”。

本分善良的布莱卡德并没有忘记贫苦的父老乡亲,常常成百上千地往外施舍,有的名义上是借贷,其实他从来也没有去讨要。可令人不解的是,他的这些慈善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的名声。不仅没有人打算还,而且每当他出现在村头,原本那些共患难的乡亲都要说三道四,甚至打开窗子直勾勾地盯着他,那架势像要把他吞进肚里。

他想,企业主要得提高科技含量,还要敬业,走自己的路让人去嫉妒吧。他请来了科技顾问并开始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果然,牛儿膘身看好,头数猛增。但那时的农场靠他一家人已忙不过来,他以当地通行价码请村上人帮忙,但没有人愿意,即使请来了也不肯尽力。牛多了,吃的草也多了,他以传统价买草也买不到手,只好以每吨90英镑买高价草。人手不足牛群涣散,草料不足牛瘦致死。

他觉得单靠科技和敬业还远不够,还必须提高管理水平,于是,建立起了劳动制度、督察制度和分级核算。可是,情况并未好转,本来还算要好的乡亲联合起来,三番五次地向政府请愿,状告他的牛隔三差五“胜利大逃亡”,糟蹋庄稼又阻塞交通。他们看到牛在大街死亡不仅不给予同情,反指控他虐待动物。于是政府警告他,要么自己动手迅速“减员”,要么全部没收。

一周后,法国宪兵队查封了布莱卡德的农场,实行强制转移,并勒令他支付牛群的全部运费和途中“伙食费”。这下布莱卡德穷得一文不名,还多出一肚子窝囊气,变卖农场和牛群已是他的唯一选择。就这样,布莱卡德梦一样地成了富翁,转了一个圈子又把富翁还给了梦。

人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总想一蹴而就,而忽略了其中的环节以及将会受到影响的因素。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成功源自勤奋

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

--爱迪生

杰克·伦敦在19岁以前,还从来没有进过中学。他在40岁时就死了,可是他却给世人留下了五十一部巨着。

杰克·伦敦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贫困与艰难,他整天像发了疯一样跟着一群恶棍在旧金山海湾附近游荡。说起学校,他不屑一顾,并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偷盗等勾当上。不过有一天,当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一家公共图书馆内开始读起名着《鲁滨孙漂流记》时,他看得如痴如醉了,并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在看这本书时,饥肠辘辘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来回家吃饭。第二天,他又跑到图书馆去看别的书。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中巴格达一样奇异美妙的世界。从这以后,一种酷爱读书的情绪便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他一天中读书的时间往往达到了10~15小时,从荷马到莎士比亚,从赫伯特·斯宾塞到马克思等人的所有着作,他都如饥似渴地读着。当他19岁时,他决定停止以前靠体力劳动吃饭的生涯,改成用脑力谋生。他厌倦了流浪的生活,不愿再挨警察无情的拳头,也不甘心让铁路的工头用灯揍自己的脑袋。

于是,就在他19岁时,他进入加州的奥克兰德中学。他不分昼夜地用功,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天道酬勤,他也因此有了显着地进步,他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四年的课程念完了,通过考试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

他渴望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在这一雄心的驱使下,他一遍又一遍地读《金银岛》、《基督山恩仇记》、《双城记》等书,随后就拼命地写作。他每天写五千字,这也就是说,他可以用二十天的时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有时会一口气给编辑们寄出三十篇小说,但它们统统被退了回来。

后来,他写了一篇名为《海岸外的飓风》的小说,这篇小说获得了《旧金山呼声》杂志所举办的征文比赛头奖。但是他只得到了二十元的稿费。他贫困至极,甚至连房租都付不起了。

他曾跟随淘金者人流到柯劳代克淘金,忍受着一切难以想象的痛苦,而最后回到美国时,囊中却仍然空空如也。最后只要能糊口,任何工作他都肯干。他曾在饭店中刷洗过盘子;他擦洗过地板;他在码头、工厂里卖过苦力。

尽管,每天都过着饥肠辘辘的生活,但是他还是决定放弃出卖苦力的劳苦工作,毅然献身于文学事业。这是1898年的事。5年后的1903年,他有6部长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说问世。他成了美国文艺界的最为知名的人物之一。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短路径,也是实现梦想的最好工具,无论是在富裕还是贫困的环境中,只要你肯勤快做事,付出你的努力,你就一定会有收获,天道酬勤是至理。

不认输就不会输

希望是厄运的忠实姐妹。

--普希金

保罗从祖父手中继承了一片森林庄园,可是,没过多久,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就将其化为灰烬。面对焦黑的树桩,保罗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绝望。但是年轻的他不甘心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决心倾其所有也要修复庄园,于是他向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但银行却无情地拒绝了他。接下来,他四处求亲告友,依然是一无所获。

所有可能的办法全都试过了,保罗始终找不到一条出路,他的心在无尽的黑暗中挣扎。他知道,自己以后再也看不到那郁郁葱葱的树林了。为此,他闭门不出,茶饭不思,日渐消沉,他甚至后悔当初不该从爷爷手中继承这份遗产。

一个多月过去了,他的外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小伙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可能看得见希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