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马里延科《德育过程原理》
2107500000004

第4章 当代学校德育的主要方法

在世界所有教育改革的讨论中,德育问题始终是热门话题。德育的科学研究,则是各国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当今世界各国无不努力探索学生德育现象和德育规律,研究水平日益提高,调查技术不断改进,德育途径和工作方法日渐多样化、科学化。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培养人才的实践中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课堂师授是传授德育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经常听说国外的教学方法比国内灵活、多样,教师讲课是启发式,而不是满堂灌。考察国外学校教学后,我们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全面。在国外学校林林总总的德育方法中,课堂“灌输”则是国外学校无不采用和施加意识影响的基本方法。这种课堂师授德育知识和道德判断、推理的群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法,在今天仍具普遍性。

从课程设置来说,在西方、东欧、亚洲和世界各地区,无不按照本国和本地区各级学校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体系而设置德育课程。当今欧美主要德育课程设置理论有三种:即威尔逊的道德教育理论、麦克费尔的生活指导理论和劳伦斯·斯腾豪斯的人本主义的价值教育课程理论。具体地说,尽管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学校德育,叫法不一,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把德育作为一门正规课程来讲授。如: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国家称德育为“政治教育”,美国称“公民教育”等等。在开设课程方面,一般开设的有公民课、道德价值课、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课。

2.课外、校外活动是施行德育的重要形式课外、校外活动是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的改革。从已研究的德育科学实践可以看出,国外学校的德育目标,是通过将其德育内容渗透到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实现的,与此同时还围绕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来广泛开展课外活动,以期取得德育的最佳效果。尽管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国情不一,培养人才目标迥异,但其学校无不是为了弥补课堂德育课程时间和方法的不足,而无一例外地增加学生参加课外、校外活动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不断创新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的德育活动。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里,尽管课外、校外活动广泛多样,但贯穿于其中的“独立思考”和“不断更新”这一指导思想是不变的。在美国较具规模的大学里,一般都有成百个课外活动组织,教师在学生课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参与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制定和管理,并传授和培养学生开展活动的知识与技能。

美国高校的课外活动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是独立活动。一些大学规定一年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是学生课外独立活动时期,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在校内外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活动项目由学校提出,学生自愿参加。

二是假期活动。美国大学的假期,特别是暑假相当长。有些大学常利用这段时期让师生共同从事科研,或开办各种暑期班,或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以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发展个性、增强体质。学生按其需要和兴趣自愿参加。不仅如此,美国众多大学还十分注意严格意义上的科研训练,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

3.劳动教育是施行德育的必要途径世界上众多国家普遍认为,开展劳动教育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第38届大会决议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一体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这样做可造就熟练的劳动力,而且可使教育与日新月异的劳动条件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并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在西方许多国家里,学生的生活与职业指导是通过和借助劳动教育进行的。它们认为让学生参加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为国家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献身精神。美国的一些大学经常让学生到社会服务单位参加义务劳动,并向学生提供“打工”机会。许多研究生院还利用社会服务劳动,来提高研究生的职业道德水准。

4.充分利用社会文化机构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在德育领域里,国外和一些地区的学校,极为重视利用社会文化机构和大众传播媒介对学生施加意识影响。这一外部影响有一个基准点,就是重在利用闲暇的课余时间。

国外学校通过博物馆、历史遗迹、山岳河川等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热爱领袖、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比如,朝鲜在一些城市和风景秀丽的游览区设立许多学生野营所。野营所的活动主要安排在假期,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在野营地还设有图书馆,供参加野营的学生学习。

目前,国外学校的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离不开电视、电影、广播、录音、高保真唱片等等。这些新技术已被国外许多学校广泛用于德育的教育教学。德育教学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效益和德育效果;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的直接性这一特点,也导致了一些学生品德的个性发展。

5.严明纪律、务实管理由于德育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晰和显着,因而德育在国外学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和钟爱。一般来说,国外一些学校不仅重视德育理论知识的课堂师授,而且还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德育行为的导向管理。世界导师制发祥地的英国牛津大学,导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不论是文科或理科学生,都要求他们不仅有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质和社交能力。美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有一位副校长或副教务长分管学生工作,并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就其管理体制来说,大体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三长制”,即校长下设训导长、教务长和总务长。另一种是“两把伞”,即训导长、教务长协助一位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在思想教育方面,大学普遍采用个别教育法,学生若严重违反校规,由学校的有关部门处罚。香港各高校则是设立学生事务处和辅导处,把学校内部有关学生的事务统一管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