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爷
2121900000181

第181章 第 一八一 章 怒气冲冠

怒气冲冠

燕王府内书房中,萧若兰正在专心的磨墨,李宽在一旁温言道:“若兰别急,慢慢地……正着来,这么着……”。萧若兰便换了一个方向磨墨,李宽笑道:“这就是磨心,心要静,你写字,你不能慌里慌张的,你慌慌张张写就乱七八糟了。你要静下心……”

这时徐旺财走了进来入殿,手中端着一个托盘问道:“殿下,这东西放哪儿啊?”

李宽回头:“就放这儿”。李宽把托盘中的鸡蛋递给了萧若兰说:“若兰,你把鸡蛋握在手中……”。萧若兰随即按照李宽的说法实践着,萧若兰拿着笔在砚池上饱饱地蘸上浓墨,开始认真地练习起来。

李宽不时指点道:“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好!好好!这个字……写的好……”。

在李宽不断的鼓励下,萧若兰越写越开心。二人一个仔细教,一个认真学,就这样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时辰。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若兰你记住没有?”

萧若兰好像没有在听李宽说话,拿着自己练字的成果来来回回地看着。满意地笑了笑,萧若兰轻轻地对李宽说:“姐夫,我什么时候能把字练成你那样?”。

李宽接过看了看:“好,写的好,好!若兰刚刚和你说不要着急,你呵呵……”。

书房外萧若芷笑笑,一挥手带着玉霜离开了。其实刚才萧若芷便来过一次,见夫君和妹妹他们写得安静,就没有打扰。成婚以后萧若芷养成了习惯,不会在夫君聚精会神做事时打扰他。

…………

天已经暗了下来,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李世民勃然大怒,他“砰”地一拳重重地击在龙案上,案上放着的茶杯、果盘跳起老高又跌在地下,摔得粉碎。

殿外侍候着的太监宫女们听见动静,全都围了上来。可是没有旨意,却谁也不敢进去。

王德看着李世民那气得发疯的样子,他思忖了一下今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李世民邪火是哪里来的?想了想尽用平静的声调说:“皇上,气大伤身。还是保重龙体要紧”,说着话王德已经跪倒在地听后李世民的指示。

“还保重龙体要紧,朕都快被气死了,你自己看……”李世民怒气不减,说着话从龙书案上抓了几张纸,砸向了王德。

王德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那份密报捡了起来。映入眼帘的是四个字斗南山庄。王德作为总管太监多少识字,学识有多少倒也难说,不过谁也不会王德抱有多大才学上的期待,毕竟他只是个总管太监,不是官宦。

王德对“斗南”多不理解,说斗不知是打斗的斗还是装粮食的斗。

王德在宫中多年屹立不倒,自然有套成熟稳健的行为准侧。比如说像现在这样的情况,吃不准李世民意思和态度的时候,王德便开始低头不语。祸从口出的道理,王德要比一般人理解深刻。在宫里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因为不能谨言慎行,而丢掉性命的事情太多了,所以王德一直都暗自告诫自己,万事不多言。

“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李世民满脸怒气地喝道。“好个燕王竟然说自己有宰辅之才,真不知道天高地厚,朕要不给教训……”。李世民越说越生气,最后把龙书案上的东西全部丢了出去。

王德木雕石刻一般跪在那里,一言不发。只是头更低了,好像是他把李世民惹的大动肝火似得。

“皇后娘娘到”殿外的外大声通禀着,听见长孙皇后来了,大家多少松了口气,其中也包括王德。

不多时长孙皇后走了进来,看见李世民没有对自己有表示,却向王德等人怒目而视。吓得他们一哆嗦,汗水不自觉地冒了出来,有些胆小的人微微颤抖。

长孙皇后优雅地向李世民身施一下,还未等张嘴,李世民一指王德说:“观音婢,你不必劝说朕,你先看看这个,燕王都张狂成什么样子了”。王德赶快将手中的折子高举过顶,长孙皇后接过来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并没有说话,眼睛看着李世民。一副淡然自若的样子,让李世民不好在她面子继续摆脸子、耍态度。

“陛下,您是否已经……”长孙皇后稍稍想了想措词。

“观音婢,你有什么话尽管说,朕和你是多年夫妻。不必这样遮遮掩掩地”

“陛下,你是否对宽儿太过苛责……”

“苛责”李世民怒火有些控制不住,他没有想到长孙皇后会这样说。“燕王虽然从小被过继出去,但朕自问一视同仁,并没有亲疏有别,皇后何来苛责之说”。李世民脸上的寒意明显,说话的语气也是越来越重。

跪在一旁的王德早已是胆战心惊,他第一看见李世民用这样重的口气和长孙皇后说话。王德担心长孙皇后为了燕王会失去圣眷,这是他最不愿意看见的事情。

“王公公带着你的人,先退下”长孙皇后说道,王德一听马上招呼人退了出去,走到门口是偷眼一看长孙皇后倒是很淡定,没有一丝的惶恐。

“陛下,您有没有一视同仁,有没有厚此薄彼您心中最清楚”

李世民觉得今天长孙皇后很反常,以往即便是长孙皇后在劝解自己时都比较注意方式,从来不会和自己争执。今天她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李世民满心狐疑地看着长孙皇后,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宽儿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你最清楚……”长孙皇后说着话竟然掉了泪。看见长孙皇后落泪,慌了手脚的李世民急忙去长孙皇后拂去泪珠。

“陛下呀,宽儿现在可以说是步步小心,事事禔防,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生怕给别人落了口实……为什么宽儿会这样,您是清楚的”

女人的泪水就是最佳武器,在长孙皇后泪弹的攻击下,李世民的怒气早就化成了浮云,一把将如诉如泣的长孙皇后揽入怀中

长孙皇后:“陛下,比起其他皇子来,宽儿要可怜的多”。

“观音婢,朕不过是皇子的父皇,还是一国之君,现在对他们严点,也是为他们好……”李世民犹豫了一下又说道:“宽儿这次也太张狂了,不警告一下……朕。朕担心他会越来越放肆……”

“陛下,臣妾你过滤了。长久以来臣妾就像和陛下说宽儿很懂事,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很有分寸……”

李世民叹了口气,打断了长孙的话。说道:“观音婢,不是朕心狠也不是朕多疑。宽儿做到事情很难解释的通,让人十分费解。有些事情你是亲眼看见的,有些事情你也听说了。从小宽儿就谨小慎微,做起事情来不但有条不紊,还相当老辣,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就以宽儿的年纪看,观音婢觉得正常吗?合理吗?这是一个二十岁人能够做到的吗?”

长孙皇后听着李世民的话,没有在为李宽辩解。李世民又说道:“所以说宽儿的行为实在是让人看不懂,也看不透。观音婢不知你有没有想过,要是这些事情不是宽儿自己所思所想,那么是谁在宽儿背后为出谋划策的呢?都有那些人站在宽儿的背后?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想从宽儿身上得到什么?这些事情,这么多的疑点,别人可以不去想。但朕不能不想呀”。

长孙皇后轻轻推开李世民,想也没有想说道:“陛下,陛下的担心,在臣妾看来是多虑了。臣妾相信宽儿不是那样的人,至于别人在后面指使,臣妾还是不信。臣妾觉得是宽儿有那样才学和本事的”。

李世民见无法说服长孙皇后,笑了笑便不在言及此事,他不想因为李宽的事情波及到他和长孙皇后的感情。

“还有臣妾希望陛下能别再监视宽儿了”

李世民说:“观音婢,监视燕王府,不是为了监视宽儿。朕只是想知道是谁在宽儿背后而已,虽然说宽儿被过继了,但他身体里面毕竟是朕的骨血。说的明白些,朕这样也是为了宽儿着想”。

“陛下,您监视燕王府,不管是为了监视宽儿,还是想知道是谁在宽儿背后,以臣妾看还是早点收手为好。若以后监视宽儿的事情一旦败露,那就是天大的丑闻。到了那时您让天下人怎么看您?怎么看宽儿?您又让宽儿怎么看您?您如何天下人解释”。

李世民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