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爷
2121900000192

第192章 第 一九二 章 疑惑

“这样是心病,说大不大,不过要说小,有些其实也不小的,女子住在深宅大院的,心情郁结,解不了,长久下去……”中年御医犹豫了一下,随后摇头说道:“不过臣看三小姐应该没这种事,只要找到症结,开导一下,自然能吃得香,睡得香,病也就好了……药方我待会让人送来”。

屋檐下,中年人如此说着,李宽听完回头望向萧若兰的闺房,随后点了点头:“嗯,比较活泼……真没事?”。片刻抬头与妻子对看了一眼。萧若芷听明白了妹妹是心病,与夫君无关,悬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吩咐人将准备好的财物拿了出来,赏给了御医。

“殿下,真是的。知道若兰毛手毛脚地习惯,带她出去还不小心些……”萧若芷似娇似嗔地说道。李宽面对妻子的指责,苦笑一了下。他站在那里望着萧若兰的闺房吸了一口气,再长长地呼出来,举步朝外面的书房走去。这是萧若兰的闺房,他作为一个男人长时间站在那里,显然不合适。

明朗的日光照在门口,光的粉末在空气里打着旋儿,另一边的窗户也开了,风吹进来,凉爽而明亮的感觉,拂动书本和纸张,哗啦啦的轻响。萧若兰睁着眼睛,躺在自己的秀床上,脚踝上似乎还盖了一块湿毛巾,微凉的感觉很舒服,之前受伤的地方,依旧还有些痛感,恐怕还没有消肿。

知道李宽他们在外面,她有点心虚。不敢和姐姐见面,怕姐姐问起那天的事情。悄悄地闭上眼睛,装作自己又睡着了。既然这样,先把头扎到土里装作天下太平就好了……她心中想着。

萧若兰已经‘病’了有几天了,萧若芷几乎是每天都来。一是关心则乱,姐妹之间虽然也偶有拌嘴的事情,大多数时间她对这个妹妹却是极好的,在萧若兰‘病’的几天里,从饮食到衣着,事无巨细,唯恐这个妹妹落下半点毛病。二是牵扯到自己的夫君,虽然挺夫君说了大致过程,似乎妹妹的受伤和夫君没有什么关系,毕竟事情因夫君而起,所以自己应该替夫君照顾妹妹才是。

到了正午时分,萧若芷带着膳食来到了萧若兰的闺房。一进来看见妹妹已经起床了,坐在桌旁发呆。萧若芷带点嗔怪地说:“我的若兰终于长大了,现在也有心事了”。萧若兰见姐姐来了,急忙起身想笑脸相迎,一时又不知道该和姐姐说点什么,站在那里发愣。

萧若芷走了上来,看了看妹妹的脸色说:“看上去气色是好了一些,估计过不了几****就能打好了。这次受点小伤也好,别认为殿下什么事情都护得了你,就算殿下想的在周到,也会有出闪失的时候”。萧若兰随口应了一声:“知道了”,心虚地不敢看姐姐,正好一个侍女端着盆子过来,萧若兰连忙转过身子让侍女服侍洗手。萧若芷暗自发笑,妹妹说是知道了,下次能不能照做只怕只有天知道了。

这边洗完手,那边的膳食也布置完了,姐妹二人开始用膳。吃着吃着萧若兰发现姐姐用疑问的眼神一直盯着自己。她被吓了一跳。萧若芷微笑道:“摔了一跤倒把人给摔规矩,现在真有点大家闺秀的样子了”。萧若兰松了口气,低头去看点心边笑问:“姐姐不是希望我一直做大家闺秀吗”。萧若芷布了道妹妹爱吃的菜,“是呀,妹妹也快嫁人了,是该有点规矩。哪能一直混吃胡闹呢?”。

听了姐姐的话,萧若兰突然咳嗽起来。萧若芷以为妹妹吃的急了,忙递了水过来,侍女也帮萧若兰拍背。萧若兰连着灌了几口水,才缓过劲来。萧若芷气笑着说“才说着有大家闺秀的样子,就做这个样子给人看,可没人和你抢!”。萧若兰一边擦着嘴,一边心里琢磨怎么办?该不该把自己的心思告诉姐姐。

傍晚时分,萧若芷坐在回燕王府的马车上,看着头顶的天空,回想着御医所说的话,渐渐的她好像有点明白了。萧若兰最近行为很反常,经常莫名其妙地乱发脾气,许是大家都习惯了妹妹的胡闹,所以大家谁都没有注意到,其中也包括自己在内。仔细想想妹妹最近好像只对女人发脾气、甩脸子。

萧若芷正在想着妹妹的事情,听到玉霜说,“王妃,妾身觉得三小姐的确是变了呢!”。萧若芷仍旧看着天空问:“哪里变了?”。

“您觉得以前的三小姐这样安静的时候,总是不停的说,不停的动”。萧若芷侧头看向玉霜,她一碰萧若芷的目光就把头低了下去。萧若芷想了想,“妹妹现在这样很好”。玉霜看了看萧若芷,还想说什么。见半萧若芷仰着头看着天一动不动,她终是把话咽了回去。

她成了李宽的妾室后,心境平和,保持着知足常乐的态度。过了一会萧若芷半眯眼睛着了,上下打量起玉霜来,然后替玉霜理了一下耳边的乱发,温柔地说:“你跟了殿下以后,你真长大了不少,越来越符合你的身份了”。玉霜红着脸低下了头,萧若芷的话她明白一些,在说她懂得规矩、守本分。

玉霜忽然想到萧若芷为什么要和自己说这些,难道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

萧若芷淡淡道:“玉霜,你觉得殿下对若兰好不好?”。

玉霜在潜意识里自己有两种身份,一个是小姐的丫头,一个是殿下的小妾。在丫头和小妾的身份中,大多数时间中丫头的成分多些。对于萧若芷的问话,玉霜不敢回答,低着头默不作声。

玉霜暗暗提醒自己主人之间的事情,自己一个还是不要参与其中的好。

看见玉霜的反应,萧若芷也没有在向下追问,她好像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御花园中,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边谈着什么一边慢慢悠悠地走着。李世民不时地点着头,像是赞同长孙无忌的建议。宫里的太监和宫女都在比较远的地方跟随着二人,对于眼前的情景,这些人早就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希罕。

“陛下,臣最近听到不少下面的议论”

“哦。都说了些什么事情”李世民扭头问道。

“有不少大臣都认为,陛下应该对燕王的去留做出决定”

“辅机,你怎么看这件事?”李世民紧锁着眉头,神态严肃地看着长孙无忌。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这刚刚安静了一段日子,这些人果然又站了出来。

长孙无忌拿出公事公办的态度,说道:“群臣议论宗室当然是群臣不对,但臣认为群臣的考虑也有一定的道理,臣也认为这件事不宜久拖不决”。

“那些人都怎么说的,他们认为朕应该对燕王做出怎样的安排才对”。

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阴沉的脸色,立刻警觉起来,李世民话问的杀机暗藏。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宠臣不假,也不是任何顾忌都没有。涉及到宗室的事情,他也不能不小心。

“有人说陛下应该尽早重新明确燕王的封地,也好让燕王早日去封地就番。也有人认为燕王才华出众,陛下可以下旨让燕王留在长安,入朝参政……”

“辅机,你觉得那种说话更有道理,朕应该怎么做”李世民打断了长孙无忌的话,向长孙无忌反问道。

“陛下,臣认为两种意见都有道理。不过这件事关系到朝廷的祖制和规矩。应当三思而行。陛下要是问计与臣,臣只能说这件事情,只有陛下乾纲独断,别人不能,也不应该说三道四”。长孙无忌在宦海几十年,官场上的起起伏伏,让他比旁人多了份谨慎。

李世民看了一眼长孙无忌,没有逼着他表态,实际上李世民说完以后自己便后悔了。是呀,有的事情自己都难以决定,儿时的好友又能说什么呢,真不应该这样为难他。

李世民一边想着心事,一边向前走着。连长孙无忌告退,他都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只是随便地嗯了一声。

自己的确要向朝野做个交代,是走是留总要拿出个决定,不然张久下去,人心必定不稳,对朝局不利。自己对这个燕王实在看不透。想到这里李世民眉头皱的非常紧,脸色也阴沉的可怕。

李世民知道按照祖制和惯例,应该让李宽去封地。可那样李世民会更加担心,万一李宽存有什么非分之想,他知道以李宽的能力在封地做点什么也不是没有这个肯能。若不是当初李渊为了平衡各个皇子之间的势力,让自己建立天策府,那么自己那有能力去搞什么玄武门之变,皇位更不可能属于自己,这可是前车之鉴。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燕王留在京师,就算有什么举动,自己也能随时处置。

不过用什么借口把他困在长安呢?

这个燕王真是个麻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