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爷
2121900000200

第200章 第 二零零 章 怒其不争

翌日清晨,押着李善囚车的队伍正做着出发前的准备。驿站中的驿卒给马匹饮水喂料。

三张大桌,四个京师来人的坐在一桌,八个衙役坐在一桌,李善和云娘坐在一张小桌前。驿卒给锦衣卫和兵士的桌上端来了不同的饭菜。李善和云娘的桌上却没有人送来饭菜。京师来人瞪了身边驿卒一眼,然后向李善那里一努嘴,驿卒感到有些诧异,望了一眼李善那边,又望了一眼衙役那边。见他们已经自顾吃喝起来,便也不敢再说什么,急忙下去再准备膳食。

李善坐在那里一声不吭,慢慢闭上了眼睛。一会驿卒便把膳食李善的桌子上,接着揭开了篮盖,李善睁开了眼,看见了桌面上的饭菜,从里面端出了饭食还有两碗小菜。立刻感觉到这不像驿站给罪官的饭食,便是一怔,抬起头向四周望去,发现八个衙役在埋头吃饭,没有一个人看他。李善转望京师来人,正向他点头。李善慢慢抬起了头,不想他也知道那些人应该是奉命对自己照顾一下。

众人很快上路了。囚车也分三六九等,李善坐的这驾囚车其实和马车也差不多,只是没有窗帘门帘的装饰,因此坐在里面的人从外面便能直接看到。还有,车把的上面套着一条偌大的锁链,以示坐在车内的人是待罪的官员。押着李善的囚车出了驿站的大门后,不久又有一辆马车跟着出了驿站大门。

太极殿的宫灯全都点亮了,光明如昼。门窗像以往一样关得严严实实,四口大木箱都打开了,赫然摆在大殿的中央,两个太监不停地从箱内把东西拿出来,依序送往左边和右边那两张木长案上。左边那张案上赫然摆着一个长有一丈宽有一尺的巨大红木算盘,右边那张长案上也摆着同样长宽的一个红木算盘。站在案前的不是六部官员,算盘前站一共十二个太监,左右各六个。六个太监共用一把算盘,六只细长的手正在飞快地同时拨弄着这把偌长偌大的算盘上的算珠,满头大汗,正在紧张地统算着。

每个太监的目光都只盯着算盘前的账册扫视,左手毫不间歇飞快地拨弄着算珠,右手同时挥毫记录账目,写出的账居然均是字体工整的行楷。一个总管模样的太监扫视着十二个太监的面前,看哪张账单又已经算了出来。

一个太监飞快地算完了一张账单,便搁下了笔,拿起账单捧到嘴边吹了吹,然后双手朝一呈。那名巡视的太监走过去了,接过了那张账单。这时又一个太监也拿起了一张写完的账单在嘴边吹了吹,双手一呈。他又走了过去,接过了那张账单。拿着两张墨迹未干的账单,他站在宫灯下仔细看了起来。

如果不是那几盏立地宫灯发出的光把李世民照得须眉毕现,谁也不敢相信,一向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他竟然面色发白,两手使劲地握着,像是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眼里闪着怒火,正在审看着一张张摆在御案上的账单。一张张刚写出来的账单在宫灯照耀下字晰墨亮。

李世民便闭上了眼等着,脸冷得像铁,听着纱幔外不断传来的算珠拨击声。纱幔轻轻地撩开了一线,王德手里拿著那两张账单又轻步进来了,整齐地摆在第三排的案头上。李世民的目光又馒慢睁开了,望向刚摆上案头写有“贞观九年”字样的那两张账单。

王德抬眼望见了李世民的怒色,急忙站在一边,尽量不挡他的视线。此时李世民仿佛外部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他只关注眼前的账单。

外面的太监飞快地拨弄着算珠和快速地记录着账目。一张账目出来了,又一张账目出来了,王德不停地从两条长案上拿起已经算好的账单呈现给李世民。御案的最后一个空角被王德拿来的两张账单摆满了,账单上恰好是“贞观十年”字样。李世民的眼睛闪着光,定定地望着那两张账单。这时外殿的算珠声也都停了,整个太极殿一片沉寂。王德望着李世民,发现他脸上的怒色没有,没有了任何表情。

王德轻轻走到衣架前,取下了一件长袍,走到李世民的身后提起了长袍的上肩,半蹲着敞了开来。李世民的手顺势从御案边伸在腿的两侧,王德熟练地将肩袖接口处对准了李世民的两手往上一提,那件长袍便顺溜地在背后穿上了李世民的身子。

“三十万贯可以让多少百姓吃饱饭呀”

李世民突然问道,王德正在为李世民系长袍,知道李世民心情不好,权当自己没听见,只是把头更低了些。

“看来齐州官场贪墨成风了,一次便贪墨了三十万贯”李世民的声音里透着阴冷。

“陛下圣明”王德轻声答道。

“这些钱财都到哪里去了?”李世民眼中闪着厉色,望向王德。王德这时知道不能回避他的目光,径直答道:“要彻查!”

“怎么查”李世民紧接着问道。

王德:“回陛下,按照齐州其他官员的奏折看,刺史李善难辞其咎……”

“朕还没有老,还不是老糊涂,一个小小的刺史,能做出这样大的贪腐巨案,他们这是把朕当初傻子了,朕当初傻子了……”

看见李世民已经暴怒了,王德吓得不敢在说话。齐州之事太过复杂,不但牵扯官员众多,里面还牵连到齐王李佑。还像还有燕王的事情。一件贪腐巨案,众多官员还有两位亲王。王德明白这件事情自己不能说话,否则后果难料。

李世民:“辅机他来了吗”

王德:“回陛下,长孙大人未到”。

李世民:“叫辅机立刻进来,把齐州官场这些烂账给他看”。

王德:“是”。

半个时辰后,长孙无忌一个人端坐在朝房里候见。显然此时的长孙无忌十分劳累,闭上眼坐着不禁就入睡了。

“长孙大人”。

一个声音在他耳边轻声响起,长孙无忌的眼倏地睁开了,连忙站了起来。站在身边的竟是王德!

长孙无忌连忙行下礼去:“下官长孙无忌见过王总管……”

“不用了”王德连忙搀住他,“知道您辛苦,可没办法,皇上正在等着呢。随我来吧”。长孙无忌急忙走上几步,从袖中拿出一个上好的羊脂玉佩递给了王德:“王总管,一会下不来的时候,总管帮助遮挡遮挡”,王德苦笑不已。这次的东西真不好收,他知道事情有多大。王德只能硬着头皮收了,不收的话,他怕长孙无忌多想。

见王德坦然收了自己的东西,长孙无忌多少轻松些。随着王德像太极殿走去。

长孙无忌看见李世民时一怔,没有想想中愤怒的面容,李世民满脸显示的是失望。李世民十分平和:“辅机,朕今天来就是想问一些事。你知道就回答我,你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不要敷衍朕”。

长孙无忌只好答道:“陛下请问”。

“齐州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长孙无忌:“回陛下,臣现在知道的不多,好像除了军粮以外,还有些织坊、铺面、丝绸、百万贯钱财。其余还有没有别的什么东西?臣暂时还不知道”

“只有实物,并无文字”李世民问道。

文字的东西当然有,长孙无忌可不想说。上面记录的东西不少牵扯到燕王和齐王。他可不信那些东西是真的。即便是有些事情和齐王有关系,也不会像那些官员讲诉的那样贪得无厌。更何况身在千里之外的燕王。直接告诉他有人故意把齐王和燕王牵扯进来,好混淆视听。在事情没有弄清以前,自己的猜测可不能说出来。

“辅机,那些密报不光写了齐州的官员,还不少有宽儿和佑儿的事情也在”

长孙无忌当即答道:“回陛下,事关既然牵扯到宗室,理应更加小心谨慎些,不能轻易妄下断言。特别是齐王的事情,不光在前朝,还关联到陛下的……”。长孙无忌没有说下去,他相信李世民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

李世民见长孙无忌这样说,也知道有些话,长孙无忌的确无法明说。李宽还好点,李佑身后还有一个阴妃,这让自己的顾虑又多了一些。

李佑或许知道这点,才会这样明目张胆地胡闹。自己多次亲手写诏书责备李祐,告诫他不要亲近小人,被谄媚的言论所蛊惑,终于招致祸端自取覆灭。痛心啊,自己的话。李佑从未听进去,还是那样性情乖戾缺少德行。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怒意又加了几分,过往没有听说李佑任何好的名声,现在也只有无穷的劣迹。李佑不能做维护国家的人也还好,只要安心地去做个富贵闲人就行。

李佑却变成枭獍一样的人,忘记忠孝,扰乱齐州,成为寻衅滋事的因子。自己除了叹惋之致,不知道对他还能说什么,怎么才能劝其悔悟。

李世民觉得自己头疼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