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爷
2121900000041

第41章 第 四 十 自 保 之 道(二)

萧守道看见祖父他们愁云不展,开口向李宽问道:“殿下,那眼下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李宽坚定说:“这有跟住朝廷,才能确保无疑”

“殿下,事情不想您想象的那样简单。”萧瑀这时开口了,姜是老的辣,作为萧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必需以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萧瑀历来是小心谨慎,要不然他也不能历经两朝,都能出任宰相之职。

“老夫必需承认您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世事难料,他们一旦起兵,声势上一定浩大,若是朝廷应对不得当,还是有不少的麻烦,到那时若有其他人再以响应,输赢之说也是很难预料”

李宽笑道:“丞相大人,您认为是现在的世家门阀强,还是汉武帝时,那淮南王他们强呢?”

“这和汉室的淮南王他们有什么关系呢?”萧锐十分不解,相差已经有了数百年,怎么可能有关系。

“有,要想知道宽为什么敢料定他们必败,就要从世家门阀的原来说起”

这下不光是别人,就是萧瑀也来了兴趣,他想李宽弱不及冠,还真学贯古今?

“门阀,也称世家豪族,他们一般占有大量土地,拥有私人武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处于支配地位。他们世代相袭,称霸一方,形成所谓世姓、郡姓、名门、世族、豪族、强宗等,因而也被称为阀阅。最早源于秦汗,鼎盛于魏晋,发展到今天”

这些不要说萧守道等小字辈的,就是萧锐兄弟平时也没有注意过。他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李宽说。

“汉初,鉴于秦朝因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而导致灭亡的教训,汉朝采取了一些相对缓和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设置郡县系统为骨架,同时又适当保留了封国制度,以缓解同地方势力的矛盾。正是这些妥协、退让政策,使地方豪门大姓发展起来。对皇室、外戚和部分有功之臣,仍实行了封王、封侯的制度。伴随着这种分封制而来的就是大批宗室贵族、功勋贵族和外戚贵族的出现。例如,汉初在山东分封的齐国、淄川国、济南国、胶东国、胶西国、城阳国、东平国、鲁国等,他们除了从皇帝那里接受大小不等的封邑赏赐外,还拥有自己的很多私田。这就是最早的世家门阀”

萧锐对未来女婿学识算是真正领教了,平时若不大量看史书,根本不会知道这些东西,看来李宽不但像外界传闻的那样,精通诗词歌赋,更是擅长于经史子集。现在看李宽越来越满意,想到自己当初那个决定,还是很有眼光的。

“汉武帝以后,世代习儒通经的世族就有可能代代为官,逐渐成为门阀士族。例如,济南伏氏、鲁国曲阜孔氏、邹县韦氏、兰陵萧氏、琅琊王氏、泰山羊氏、千乘欧阳氏、东平夏侯氏、清河崔氏,都是山东著名的大族。这些大族如琅琊王氏、清河崔氏、兰陵萧氏等地位显赫,在汉魏以后历经南北朝、隋、到本朝达数百年之久,仍保持不衰,对后世已经产生较大的影响。

另外,那些盘踞一方,称为大姓的地方豪富,在山东豪族行列中同样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如东莱有一个富人叫王仲,“致产千金”,自愿出资百万为人求官。有些豪族出则为守令属吏,退则聚族自守,杀人掠货,与盗匪无别。清河大姓赵纲在县界处“起坞壁,缮甲兵,为在所害”。还有一些地方豪族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靠讨伐黄巾军,跻身官侍行列。”

萧守道听李宽讲了半天也没有说出淮南王和现在的门阀有什么关系,不尽有些不满,急切地问道:“殿下,还是快说说淮南王吧。”

李宽说:“守道兄,其实道理很明显,山东门阀根本无法和七国之乱时淮南王他们相提并论的”

萧守道这点颇为自信,不屑地说:“那也未必”

李宽看了萧守道的表情,想起自己刚刚提到的门阀子弟多数都自以为事,刚愎自用,觉得还少

说为好,便不说了。

萧若芷也看出李宽对萧守道的无知,不能说什么,自己又不能职责自己的兄长,暗自着急没有

办法,萧锴喝道:“守道,你不知道就别乱说话,殿下说的很有道理。”

萧守道说:“那有道理,现在的门阀论财力、物力、人力都次于他们,更何况……”萧守道看见

父亲正向自己怒目而视,也就不敢再往下说了。

李宽说:“从表面上看,守道兄说的有道理,实则不然,宽请问守道兄几个问题后,守道兄自

然能知道为什么说,门阀不如淮南王了。”

萧守道现在十分老实,对李宽恭敬地说:“殿下请讲”

“请问您,现在的门阀是否能自己铸造钱币,能否公开招兵买马,并将他们严格训练呢?”

“这些自然不行,若是这样,未等起事便被剿灭了”

“对呀,既然不能公开的招兵买马训练军士,那何来的战力呢?”

“这……。。”

“还有,就算是门阀可以暗地中完成这样,但守道兄你可以知道,一但开战,每日要耗费多少钱

粮军饷”

“……。。”

“朝廷不但是可以不断铸造钱币,而且还能从全国源源不断地调集粮草和将士。到那时全国对一

隅,守道兄你说,谁能娶到最后胜利呢?”

“……。。”

“守道兄,先不说人心士气,就说这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能得到保证,您说门阀会赢吗?想当年

七国之乱时淮南王他们不但拥有这些,而且汉武帝那时内外交困,他们尚且不能成事,更何况现在了。所以宽说现在的门阀没

有淮南王他们强。”

萧守道被李宽问的是哑口无言,捏呆呆愣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了。

“所以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宽还是那句话,只有紧跟朝廷才能万无一失。”说完,李宽喝着茶

不在说话。

萧锐兄弟也是吃惊不小,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李宽的眼睛会这般毒辣,简直可以说入木三分,所说

的有理有利有节,分析的合情合理,论据详实,论证充分,没有半点不实之处。所有的的东西都明白的摆在那里,只是平时没

有注意到,更没有人去归纳总结而已。他们那里知道这些都是李宽根绝后世不断积累,才说出来的。

李宽想了想觉得还是有必要把话说完,“门阀到了现在收到排挤是必然的,其实早在门阀形成之

初,就不断收到朝廷的排挤,也不过手段和方法不同而已。”

萧瑀看着李宽不解其意,李宽刚刚说的那些,萧瑀明白也清楚是有道理的,但李宽说门阀一开始就收到朝廷的排挤,他就真的有些不懂了

“汉武帝任命他为谒者给事中、进谏大夫。从此使济南的终氏成为大姓强宗。就贵族官僚地主而言,豪族的形成与分封制密切相关。随着势力的不断加强,豪强地主又用各种经济特权来对抗政府的各种税赋政策,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赋税收入。因此在封建政权和豪强地主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斗争。

汉武帝也曾对地主豪强进行了严厉打击。其政策和做法是:一是利用酷吏诛杀豪强。例如,河内太守王温舒在郡中拘捕豪强,连坐千余家,其中罪大者灭族,罪小者处死,以至于血流十余里。二是把郡国豪强及资产三万以上者迁徙到京师附近,目的是内实京师,外销奸滑……不诛而害除”。

萧瑀说:“像武帝那样铁血手腕的人毕竟是少数。”

李宽说:“其实未曾改变,的确像汉武帝那样大举屠刀的帝王不多,但其他帝王也是在不断打击和排挤世家门阀的,只手段不同而已,目的是相同的。比如说南北朝时南朝帝王虽无法改变高级士族垄断高官的局面,但却引用庶族官吏委以品位不高却握有实权的职务,在实际执政中分享了士族的特权。还有前隋在统一全国后,先后实行均田制,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改以科举考试选拔用人。但隋时期的士族仍凭其强调礼法门风的特征在科举考试中突围而出,故前隋的门阀士族在政治上仍占有一定的优势。”

萧瑀喃喃自语道:“难道说真是不可挽回了吗?”

“只怕是这样的,世家门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威胁到朝廷,不要说是现在,就是无论谁坐江山,都不肯能放任这股力量自由的发展壮大,一定会严格控制,甚至不断削弱才能放心。”

李宽看着颓然的萧瑀,安慰道:“丞相大人,你也不必难过,这是大势所趋,无人可以低档,若是有人强行阻拦,就会遭到无情的打击和抛弃,不过只要是门阀能安分守己,没有过激的行动和言语,像汉武帝那样的激烈手段恐怕也是不多,虽然门阀失去了传统优势,但还是有其他途径可以进入仕途的。”

萧瑀茫然地看着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