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爷
2121900000008

第8章 惊 天 巨 变(三)

傍晚时分,对李宽的处罚下来了,众太监、宫女们远远瞧着长庆殿内黯淡的灯光,有的摇头叹息、有的幸灾乐祸。当人们听到惩罚具体内容时,表情更是不可言表了,禁足一月,消减用度,裁撤一半宫人。

下午李宽的事情,就传遍皇宫。人们现在都说太子殿下是仁厚之君,怜惜楚王才华而小惩大诫。相对于楚王所犯的“罪行”来看,处罚真是轻了,轻到可以算是微乎其微。

本来依着李世民的想法,只少也要降其爵位,但是李世民现在还真办不到,他至少还不是皇帝,降低李宽的爵位,必须要皇帝的圣旨也可以。一想到李渊?算了吧,自己还是不去说的为好,免得自己碰钉子难看。

晚上长孙无垢来给李渊问安时,说了几句对楚王的处罚结果,老李渊这才放下心来,一下午李渊都是在担心和害怕中度过的,不过也有不少地欣慰,李宽为了自己敢当面顶撞李世民,质疑李世民。是李渊没有想到的,他真的很是欣慰,没有想都到了这般情况了,李宽还会为自己出头,会为自己叫屈,看了自己宠溺李宽是对的,李宽也真为自己争气。另一方面李渊也极为李宽的处境担心,现在大唐实际的掌权者就是李世民,如果李世民真对李宽做了什么,李渊也只有听之任之了。李渊考虑了一夜,第二天还是决定尽他目前所有的力量保护李宽。李宽现在就是李渊的心头肉。

李宽听到处理结果时,就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其实李宽在进太极殿之前就想好了,要为李渊争取一下,哪怕仅是到得表面上的好处也行,他不能袖手旁观。数年来李渊对李宽的宠爱,对李宽发自内心的关注,是李宽倍感亲切。当看到李渊那孤助无缘时,李宽深有切肤之痛。这样面对面的和李世民顶牛,最坏的结果李宽也做好准备。和李宽表现出来的无所谓相比,担惊受怕了一天的素娥他们简直可以说是喜极而泣。

听到下旨的小太监回奏李宽那反应时,李世民脸色马上就五彩缤纷了,直接奔向了长孙无垢的住处。

“观音婢,你当时真不应该为李宽求情,那李宽到现在还不知道悔改,没有半分认错的样子”李世民一进门气呼呼的说道。

“殿下,先请坐,气大伤身。”长孙无垢微笑着变向李世民继续说道:“其实楚王殿下说的话,还是很多道理的………。。”

“观音婢,你就别提那小子说好了”

“不管楚王说的方法是否可行,至少看出楚王是个至情至性之人。”

…………………。。

“殿下,且不说其他,就看楚王为陛下的真情,殿下您觉得不应该从轻处罚吗?”

…………………

“示君以性情,待君以真诚。楚王今日肯为陛下如此着想,他日也必会殿下尽忠的,更何况殿下为行大义,疏忽了小节,楚王实在是提示我们存在的过失和不足,我们确实也应该为陛下考虑一下,舐犊之情人常有之。”

“观音婢……。”李世民扶着长孙无垢的手。

“还有臣妾觉得,楚王从小就是失去生母,殿下也应该多多厚待楚王”

由于被禁足,呆在长庆殿中十分无聊,李宽只能书法作为消遣和打发时间的项目,别说经过数日的练习,李宽自觉还是有点进步的。

这日李宽把写好的打字挂在墙上,观察是否有不足之处。忽然听见身后响起了长孙无垢的声音。

“宽儿的字又有进步了”

李宽连忙上前施礼恭敬地说道:“臣,参见太子妃殿下,臣未能出门迎接,有失臣礼,万望太子妃海涵。”

“宽儿无须多礼,是本宫不让他们通报的,不算宽儿失仪,本宫今日闲来无事,想看看宽儿在做些什么,便就过来了,没有想到宽儿有如此雅兴,不知是否打扰了宽儿?”

“无妨,臣只是无事可做,闲来涂鸦几笔,聊以消遣,倒是让太子妃见笑了。”李宽说道。长孙无垢时走到了挂着那副字的墙前,仔细地看了看,小声的念了出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宽儿到是好兴致,文笔俱佳,可有全诗?”

“未有,只是随手偶得。”李宽笑了笑。

长孙无垢轻轻地点了点头,“嗯,不错,真的不错,便是残句也是不错的。不但文笔好,更重要的是意境也是极好的。”

“承蒙太子妃褒奖,臣愧不敢当,拙笔实在是难登大之堂!”李宽谦和地说道。

“宽儿,和本宫也要如此客套,好就是好,宽儿勿要妄自菲薄了。”

“非是妄自菲薄,实乃臣资质愚钝,请太子妃正厅用茶。”

长孙无垢在李宽的陪伴下,来到了正殿。分别落座后。一会宫女素娥就献上了茶水,后退两步躬身一礼,便转身离开。

长孙无垢暗暗的盘算应该如何开口。

自李宽诞生以来,可以说自己是全心全意照顾李宽的成长。李宽生下来不久李宽的生母因为血崩而去世,李世民就把李宽交个自己照料,从牙牙学语到步履蹒跚,自己都倾注了无数心血。直到李宽二岁时,陛下命李世民要过继一子给过世的李智云,陛下并且要亲自照料抚养时。李宽才从自己身边离开。后来听说李宽发生意外,而昏迷不醒时,自己也忧心忡忡,想要和陛下说还是让李宽回到自己的身边,让自己照顾他。这个想法刚一和李世民提起,就被拒绝了。长孙无垢知道,那时李世民正在谋大事,不能因为这些事而收到影响。自己只能默默祷告李宽能够平安无事。

李宽昏迷期间自己数次去看望李宽。数天后苏醒了,头部受伤的原因已经忘记所有的事情了,对自己也没有了从前的亲近和依恋。那时候自己真的很伤心。后来在御花园的偶遇,当李宽提出希望自己帮助他时,自己想也没有想就答应下来,有种多年的游子回到自己身边的感觉。

再次教导李宽时,自己忽然觉得李宽好像是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李宽异常聪慧。不但是所有的事情,李宽一学就会,而且经常能够举一反三。其次李宽平日里,行为做派也和其他皇孙有很大的不同。识大体,顾大局,不张扬,很老练。给人以少年老成的感觉,就一点别说是皇孙了,就是那些比李宽大一些的皇子也做不到。

但玄武门之变后,自己又有些看不清楚李宽了,自己与李宽几次谈话,都显示出李宽不寻常的稳重和睿智。遇事不骄不躁,处理事情有理有利有节,更像个老成持重的人才应有的做法。可是那天李宽为什么会那样心浮气躁,不思后果的对待李世民,自己真的糊涂了,这不是李宽平时的作风,所以决定要直截了当的问问李宽。

“宽儿,本宫有些事不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当问你比较好”

“请太子妃直言无妨,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日在太极殿中,你为何要对太子殿下那样,有什么话你不能好好对太子殿下明言。”长孙无垢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说完便静静地看着李宽,等待李宽的回答。

李宽低头想了想,看了看长孙无垢说道:“臣那日已经说清楚了,作为大唐的臣子,那是臣的责任,作为李氏的子孙那是臣的义务,臣是担心陛下的晚年是否能幸福。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不只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出人头地,其实他们更希望子孙能够快乐无忧的生活。

李宽顿了顿,看了看长孙无垢的反应,继续说道:“太子作为最大的胜利者,他赢得了一切。为什么不能稍稍的照顾一下陛下,臣读史书,臣知道为成大事者,有时会牺牲小节。臣理解,臣相信陛下也能理解。本来事情可以不必如此血腥,恰恰是太子孤注一掷的做法,让陛下在一夜间,连续失去了二个儿子和很多的孙子,你们有没有想过陛下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李宽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看着长孙无垢。

“那是事态紧急,考虑不周也是难免……。”

“事态紧急?不对,据臣后来得到的消息来看,太子那天完全是事先准备充分才动的手,你们完全有机会把前太子和齐王他们生擒,但太子没有这样做,事后又急忙将他们的孩子全部………。”

李宽说到这里情绪再也无法控制下去了,他站了起来泪光盈盈地看着长孙无垢。

过了许久李宽才又缓缓地说:“你们这样做,有没有考虑到后果,先不说这件事对陛下所造成的伤害,还有将来……”

“将来……”长孙无垢一愣,疑惑地看着李宽。

“对,是将来,你们已经种下恶果,就不怕你们的子孙也会效仿吗?那会是怎么的情形,你们想过没有。”

“这……”长孙无垢陷入了沉思。

“或者你可以说呀,可以按照你们意思修改史书,但我想问你们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吗,百年之后,后世会如何评价你们?”

长孙无垢再次陷入了沉思中…………

过了许久,长孙无垢凝视着李宽问:“你这么做值得吗?“

李宽盯着长孙无垢,恍若未闻。“回答我。”长孙无垢再次问道。

李宽谈谈地回道:“我只做了我觉得应该做,和不得不做的事情,没什么值得不值得的。即使知道后果难料,我也会去做。”

长孙无垢没有在说话,静静地看着李宽。